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刚 《收藏家》2003,(5):52-55
玻璃器对于欧洲,就象瓷器对于中国一样重要。18世纪以前,欧洲没有瓷器生产,玻璃一直受到人们青睐。从千五百年前两河流域的无柄酒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波特兰瓶,直至有“波希米亚水晶”之誉的捷克斯洛伐克车刻花篮,都凝聚着古人勤势与智慧的结晶,玻璃的材质美被发挥到了极致。在19世纪后期的法国,有一个人更视玻璃为生命,把它当作抒发艺术情怀的媒介,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他就  相似文献   

2.
葛建军 《收藏家》2010,(2):43-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以“瓷国”享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瓷器作为中国的象征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到了宋代海运发达,中国瓷器更是畅销世界各国,据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就欧洲而言,先是阿拉伯商人,后来是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瓷器。  相似文献   

3.
<正> 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一所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这里曾是清朝几代皇帝北幸热河期间,处理政务,礼仪宴飨,游乐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馆内陈列着大批珍贵的清代宫廷文物:瓷器、玉器、珐琅、挂屏、钟表、丝织品及历史典籍,其中玻璃器也占有相当的重要位置。本文仅就玻璃器在山庄的来源,历史作用及在山庄宫廷建筑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精美的瓷器沿着丝绸之路走向西方,在欧洲引发了狂热的追捧;亦从低地走向高原,收获了大片粉丝,随着内地与西藏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瓷器出现在僧侣、官员、贵族乃至老百姓的生活中,高原上的人们,以拥有一只瓷碗饮茶为荣。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7,(3)
<正>八、康熙瓷对欧洲的历史贡献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从那时候起,欧洲人就梦寐以求希望能仿制出这种既美丽又实用的佳器,300多年过去了,由于不得其要领一直没有获得成功。尽管如此,也没有挡住他们继续尝试的努力。在18世纪前,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但生产出来的也只是类似中国瓷器的软质瓷(欧  相似文献   

6.
<正>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亚于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自汉唐以来,中国瓷器就逐渐输出到世界各地,以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一些国家的人民就是通过瓷器来认识中国的,所以英语中的"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人们对瓷器的认识大多集中在瓷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墨西哥在历史上很早就发生了联系。16世纪中叶,当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和菲律宾之后,很快便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同中国开展了贸易活动。随后,中国商人也逐渐来到墨西哥经商,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运到墨西哥销售。16世纪下半叶墨西哥城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西方作为具有异域风情的奢侈品进行收集。本文将集中论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瓷器收集的历史,中国瓷器作为巴洛克时期宫殿的空间装饰的一部分和它在巴洛克时期餐桌文化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当然这儿主要论及在德雷斯顿国家画廊中的东亚瓷器收藏品。  相似文献   

9.
向玉婷 《收藏家》2009,(7):53-60
自15世纪末以来,由于世界地理的大发现,海上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新航线的开辟使得中西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文化的交流往往是以物质的交流为先导的,此时中国瓷器作为中西交流的载体被大量运往欧洲。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收藏家》2012,(7):88
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京开展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  相似文献   

11.
在早期的中国瓷器中,有一款运到中东和欧洲之后再用金含银或纯银金属附件的器物。迄今为止,国内对这类"混合质地"的瓷器鲜有介绍和讨论。本文是对早期英国金银加饰中国瓷器的初步探讨,英国上层社会通过对进口的中国瓷器进行精心的贵金属装饰之后,既显示了东方瓷器的高贵,又满足了西方自身传统审美的品味,取得了独特的装饰和审美效果。这种通过金饰加身而"华丽转身"或"中西合璧"的陶瓷,是十七世纪西方大量购买瓷器之前进行"自我改造"的重要方式。它们的出现,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外销订制瓷时代来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从西周、春秋战国到汉唐,再延续至明清等各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玻璃器,同时也收藏有若干古罗马、萨珊和伊斯兰时期有代表性的西方古代玻璃器,具备丰富的古代玻璃器器型和样式。本文以对馆藏古代玻璃器的梳理为源点,挑选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玻璃器,串联起玻璃器发展的大致脉络,以期对馆藏中西方古代玻璃器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立立  杨福来 《南方文物》2000,(4):47-48,53
克拉克瓷是自十六世纪始葡萄牙人从中国贩到欧洲去的绘有欧洲风格画的瓷器。当时欧洲人不会生产瓷器,对克拉克瓷特别喜爱,因此需求量很大,从而形成了一定历史时期一定风格的瓷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克拉克瓷的美术风格及特点论述的不少,本文试就克拉克的粗糙以及形成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迈森和欧洲其它地方手工艺场对接纳中国瓷器的影响由于奥古斯都大帝对瓷器的狂热,他不仅大量收集东亚瓷器,而且于1710年在迈森地区建立了王室瓷器手工工场,制作仿中亚的瓷器。皇室不仅想以此证明,这个手工工场能做出与中国瓷器技艺和艺术水平相同的瓷器,并且想摆脱对昂贵的进口贸易的依赖,同时进一步扩大收藏。萨克森人甚至还计划,在欧洲把迈森的产品作为来自东亚的瓷器出售。这样一来,刚开始的时候,迈森的瓷器肯定会受到中国瓷器很大的影响。但迈森手工工人们并不一味地模仿,  相似文献   

15.
台湾出生的李安不曾在欧洲受教育,也没在欧洲长期生活过。这一事实导致,不论诉诸文字还是仅仅在潜意识里,欧洲都无法声称对李安的“所有权”。但欧洲很早就注意并认可了李安。  相似文献   

16.
<正>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御窑厂,以黄寓皇,仅供宫廷御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釉瓷器11万多件,以帝后生活日用器皿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黄釉碗、黄釉盘数量众多,余多为碟、杯、匙、瓶、壶等;亦有祭祀用的黄釉瓷器及陈设观赏用的黄釉瓷器等,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为皇家所垄断。以黄寓皇的黄釉瓷器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黄""皇"同音,金黄是至尊之色,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  相似文献   

17.
当涂东晋墓的发掘,除出土了东晋墓中常见的青瓷器外,最大收获是发现了4片玻璃碗残片,经检测定性分析,它与当时国产玻璃成分不同,与湖北鄂城西晋墓出土的玻璃碗成分相似,同为舶来品萨珊玻璃器。它的发现为六朝时期中国南方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陶瓷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发明,从其产生的那天开始,伴随着我国人民同外界的接触,就开始了向海外的传播.事实证明,我国陶瓷的外输,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海上进行的,始于汉晋六朝,发展于隋唐宋元,鼎盛于明清时期,海洋交流区域逐步从东亚岛弧扩展到印度洋两岸、乃至大西洋两岸,瓷器成为古代世界"中国制造"的标志产品.瓷器的外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课题,也是经济史、中西关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学术界也一度掀起研究的热潮.随着陶瓷考古、海洋经济史及中西关系史等课题研究的不断展开,其作为一个交叉的学术课题相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任新来 《文博》2011,(1):68-72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通过对法门寺玻璃器的研究,结合国外伊斯兰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器物特特征,探讨法门寺玻璃器的制造时间、生产地点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瓷器烧制技术的发源地,浙江湖州出土夏商时期原始青瓷就反映出先民的不懈探索(1)。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出,至迟在唐代,中国就将瓷器作为贸易产品随丝绸输往国外(2)。2021年10月29日,展览"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206件/组文物,以陶瓷贸易所带动的跨文化交流视角为主题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