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史学界不少同志在研究李鸿章时,除较多地采用李鸿章在临终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举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之说外,一直比较关心李生前是否写过遗书。我们在整理上海图书馆未刊的盛宣怀档案资料时,在发现《李鸿章晚年病情未刊电稿》的同时,又发现了《李鸿章致盛宣怀遗书》(以下简称《遗书》),是已刊《李文忠公全书》及《愚斋存稿》未收录的。这份《遗书》及其附录的两首诗(全文附后),文字虽仅五百余字,但它为研究李鸿章的晚年思想,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胡大雷 《文献》2007,(3):17-23
一、徐妃为《玉台新咏》撰录者又一佐证 先师詹锳《〈玉台新咏〉三论》据《玉台新咏序》叙一丽人,"细考文意,知一后宫贵人失宠之后,长日寂寥,此编(指《玉台新咏》)乃为其排遣而作"①,我伸扬先师之论,作《〈玉台新咏〉为梁元帝徐妃所"撰录"考》②,主张《玉台新咏》为梁元帝徐妃所主持撰录.  相似文献   

3.
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翟清福耿清珩1954年8、9两月,香港《人生》半月刊第8卷第6、7、8三期连载余英时先生的《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以下简称《互校记》)。作...  相似文献   

4.
郝怀明 《炎黄春秋》2010,(12):16-22
<正>中宣部对《海瑞罢官》的反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署名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点燃了。  相似文献   

5.
<正>这批新发现的过云楼秘藏名人信札、手稿的鉴定、整理工作,我们是在苏州过云楼后人以及早年与顾氏家族一起共同工作过,20世纪"文革"期间负责保管过云楼藏品的权威文物鉴定专家的共同配合努力下进行的。在当今这鱼龙混杂、全民收藏的时代,这项工作应该讲是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始终怀着对苏州地方文化名片—"过云楼"的敬畏之心,如履  相似文献   

6.
西太后落魄袁世凯献媚袁伦中1901年11月7日,卖国贼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的全权大臣,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在国人皆曰可杀的一片唾骂声中,吐血毙命、当天,从西安回銮至河南荣阳的慈禧太后明令山东巡抚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  相似文献   

7.
更正     
<正>本刊2015年第4期孙方圆《高佩罗遗著〈长臂猿考〉读后》一文中"高佩罗"应为"高罗佩"。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表示诚挚歉意。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共收藏李鸿章尺牍40余通,《回埠札》在其中属于篇幅较长的一通,其内容的史料性及书法的代表性都极为重要。该札没有写明收信人和书写时间,信札中,李鸿章向收信人叙述了以庐州为中心的安徽中部各地在咸丰八年七八月间被太平军攻陷,及李家家眷在此役中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种种惨况。此外,李鸿章还婉拒了收信人召其进京辅政的邀请。此信可作为李鸿章接下来归入曾国藩幕僚的实证资料。李鸿章此札书法工整隽秀、严守法度,堪为其早期书法少有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9.
过去一般著述认为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帝退位的时间,为1912年1月16日。桑兵先生在大作《袁世凯〈请速定大计折〉与清帝退位》中,"重判"或"改判"为1911年12月25、26日间。此说值得商榷。确定袁世凯上奏清帝退位的时间,应以《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为主要根据,分析奏折中两处至为关键的叙述,结合其他相关史料进行综合考察,可证上奏时间仍为1912年1月16日,而非1911年12月25、26日间。  相似文献   

10.
<正>李伯琦(1887—1958),名国瓌,号伯琦、漱荪,别号瘦生,晚号嚣嚣子。他是李鸿章侄孙,其父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四子李经钰,其母吴氏为吴长庆次女。在清末民初中国机制币铸造中心和祖模雕刻中心——天津造币总厂的历史上,李伯琦是一个重要人物。安徽省图书馆馆刊《学风》1934年第4卷第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金币考》(署名李国瓌)、上海《永安月刊》1945年9月第7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纪念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12.
<正>正史之校勘,代有其人,有清以降,更是成果累累。關於《宋書》,除清人札記而外,近人專著即有張元濟《宋書校勘記》、王仲犖《宋書校勘記長編》、丁福林《宋書校議》以及單篇論文十數篇。新近又見陳爽先生《〈太平御覽〉引〈宋書〉考》一文(以下簡稱"陳文")~②,在將《御覽》所引900餘條《宋書》文字與今本《宋書》逐一比勘的基礎上,或掘剔訛誤,或出檢異文,或蒐考遺佚,對於今本《宋書》的刊謬補缺,可謂大有裨益。然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細審之下,其中亦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0,(3)
<正>绛云楼藏书究竟多少?黄宗羲云:"绛云楼藏书,余所欲见者无不有。"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读书敏求记》云:"绛云未烬之先,藏书至三千九百馀部。"钱曾《读书敏求记·李逸民棋谱》载:辛丑暮春,牧翁过述古堂,流览宋刻书,谓"可当绛云楼之十三"。再现绛云楼藏书真相,与阐扬钱谦益目录学思  相似文献   

14.
台湾学者廖伯源先生致力于秦汉政治史研究,最近将他十年来所作关于汉代制度史的论文十二篇结集为一编,名曰《秦汉史论丛》,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秦汉史论丛》一书包括《说新———兼论年号之起源》、《昌邑王废黜考》、《从汉代郎将之发展论官制之演变》、《汉代考课制度杂考》、《秦汉朝廷论议制度》、《汉代大夫制度考论》、《汉“封事”杂考》、《汉禁锢考》、《〈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释证》、《汉官休假杂考》、《汉代官吏之休假及宿舍若干问题之辨析》、《评大庭修〈汉代官员的勤务与…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7)
正在没有通讯网络的时候,人们之间远距离的交流基本靠着那封薄薄的书信,虽然比较耗时,但透出的墨香却是电话信息都无法替代的温暖,信札便成了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信札较之其他,更能反映书者真情实感,既具史料价值,又具艺术价值,历来受到藏家重视。2012年,北京匡时"过云楼"拍出令人瞩目的 2.16亿元之后,在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趋冷的状况下,名人信札的拍卖却一枝独秀。也因此,各拍卖行在接下  相似文献   

16.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出版的《永安》月刊第76期上,刊有《中国纪念币考》一文(计约7300字),署名李伯琦。李伯琦民初曾在位于天津的财政部造币总厂"主币政",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其所言的可信度较高。这篇文章也可视为近代机制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钱币研究者和收藏者经常引用此文内容,但经检索可知,迄今尚未发现在公开出版物中有对这篇文章进行全文披露的情形。除此之外,笔者又在《卫星》月刊1937年第4期上,发现另一篇署名李伯琦的《中国纪念币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所收的《禅门秘要诀》与敦煌图版、《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石仓历代诗选》等文献进行校勘,并对钟书林先生《〈禅门秘要诀〉校补》一文中的部分意见有所辨正。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4,(6)
<正>作为现存第一部以刊刻地和刊刻者为线索编排图籍的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明人周弘祖所著《古今书刻》一书在文献学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文献》杂志2007年第4期曾刊发《〈古今书刻〉版本考》一文,对《古今书刻》存世版本进行了考察,梳理出该书叶德辉诸本(以下简称"叶本")和明黄嘉善校刻本(以下简称"黄本")两大存世版本系统,考察了两种系统版本在内容上的重大差异,罗列68家211种叶本脱漏之图籍。但限于篇幅,文章仅  相似文献   

20.
更正     
正本刊2013年第4期《再论〈步辇图〉为阎立本真迹》一文的作者丁羲元,原工作单位为"上海美术馆",并非"上海博物馆";2013年第6期黄珊论文《从陶瓷考古角度论元代景德镇的外来工匠——以青花和孔雀蓝釉瓷器为中心》,页56页下注②不正确,应为刘新园《元文宗——图帖睦尔时代之官窑瓷器考》,载《文物》2001年第11期;2013年第6期目录中《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