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People kept on study of faking the antique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As early as Song dynasty, people began the forgery of antique. This essay gives u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orgery technology in the restoration and copying of bronze wares, through which you may have a general idea of fake  相似文献   

2.
合背古钱币是在铸造过程中错误地将两面或两背钱范合范,致使铸造出的钱币面背完全相同的古钱币。因为是错铸产生,故其铸造和存世的数量很少,素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钟爱,在古玩市场上价格比较高,导致作伪盛行。近年来,钱币市场上较为多见,令许多古钱币收藏者  相似文献   

3.
陈士松 《文物天地》2020,(2):99-105
自1987年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南海Ⅰ号”出水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一经发现,就被分门别类,公之于众。这些经分类的文物,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贸易、技术、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那么,这些文物为什么可以被分类?有哪些分类原则和方法?又究竟进行了怎样的分类?本文主要从“南海Ⅰ号”1989-2004年调查报告和2014-2015年发掘报告等资料出发,在梳理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南海I号”出水文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情况,以期条分缕析地了解“南海Ⅰ号”出水文物概况。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对出土饱水竹木器进行干燥具有周期短、变形小的优势。与出土饱水竹木器相比,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除了含水率高外,还含有较多的难溶性盐分,在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览中,盐分与水分、空气、文物本身进行化学反应会加速文物的老化和腐蚀。因此,本研究以“南海Ⅰ号”船体的部分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将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应用于海洋出水木质文物的探索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0 ℃,压力20 MPa的条件下,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海洋出水木质文物效果明显,样品的三向干缩率均低于或者接近健康木材阴干的三向干缩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经过超临界技术干燥后不需再做其他干燥处理就能满足文物保存的要求。文物干燥前后含盐率的测量结果表明,此干燥技术还具有明显脱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贾文超 《收藏家》2002,(6):57-60
辨别古代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伪作假。从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研究怎样骗人。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鉴定。  相似文献   

6.
一、海洋古沉船的保护处理1,海洋古船木材的材质变化在海洋水底环境下,古船木材材质受埋藏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发生了不同程度侵蚀变化。(1)古船木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木材是由植物细胞所构成,细胞壁是木材的主体。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占45~50%)、半纤维素(占20~35%)、木素(占15~35%)。受埋藏环境的微生物和化学的分解作用,古船木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同程度下降。破坏较严重的船木纤维素甚至降到15%以下,即构成木材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已损失2/3以上。手按感觉较软,机械强度很弱,自然干后会萎缩变形。(2)古船木的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从饱水古船切片的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陈宝奎 《黑龙江史志》2013,(15):154-154
随着中国古代艺术品不断地被人们发现,文物考古文化与文物鉴定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文物鉴定市场在这两者的促进下也在逐渐的兴起。,就使文物考古和文物鉴定界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将在简述文物考古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后,分析一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显冰 《文物天地》2020,(2):106-108
木质文物,一般泛指古代遗存下来的木、竹制品,大至古代战船、佛像、棺撑、墓葬,小至木犊、竹简及各种工艺品等m。据不完全统计,“南海Ⅰ号”出水的木质文物主要有船体、船体构件以及单体木质文物如:木桶、木盆、木盘等木容器和木盒、木秤杆、木梳、木牌、木签、木钉、木印章、竹栓、竹箧、竹筐等。由于这些木质文物长期浸泡于海水中,出水后其含水率高,且有大量的盐分,木质纤维容易降解,而目前的保存环境也易滋生有害生物和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9.
一“南海Ⅰ号”出水的石碇在“南海Ⅰ号”水下探摸中,潜水员在古船的船头位置发现一个巨大“石条”,将其打捞出水后判断,这块“石条”应该是属于“南海Ⅰ号”船锚的主要构件——石碇(图一)。该石旋长3米,近30厘米厚,重约几百千克,两头略窄,中部较宽,呈菱形,上面附着有贝类凝结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船锚应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锚。其实,在航海史上,船锚并不一直都是铁锚。在古代,最初的锚就是一块大石头,或是在篓筐中装满碎石,称为“碇”。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对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于田野发掘出的青铜文物,而来自出水的青铜文物,尤其是海洋出水,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从腐蚀机理还是从腐蚀产物的角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遭受的腐蚀状况与陆地环境的器物有很大不同,有氧海水环境和无氧海水环境中铜器的腐蚀产物也各有其特点~([1])。目前国内对海洋出水铜  相似文献   

11.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韩兵 《钱币博览》2002,(3):42-44
中国是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商周以来,历经31300余年,遗存丰富,品类繁多。伴之而来,以钱币实物为收藏、研究对象的活动便应运而生。近年来,对古钱币收集、研究日渐增多,市场上一些传世稀少的古钱币价格不断飞涨。然而在丰厚利润的驱动下,各地不少“钱商”以种种手段伪造古钱中的大名誉品、珍品,以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13.
前言,本文欲从盐类,温、湿度、大气环境等影响陶器文物劣化因素的分析讨论入手,对有关陶器文物的加固保护方法作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物旅游的地位与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竹 《东南文化》2001,(5):12-14
一般而言参加物旅游的旅游具有较高的化素养、较强的求知欲,由此物旅游的核心应为——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字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标志,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一步步演变至今,是我们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而文物在历史遗留的过程当中可以反映出文字演变发展的过程,通过解读具体的文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这些文字,通过具体的文字来发现文物背后的历史。因此,将文物与文字建立起这种关系对于我们还原过去的历史、解读现在的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物质基础,文物的稀有性、珍贵性和不可再生产性决定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文物的安全是相对的,破坏才是绝对的。在各种环境因素(潮湿环境、阳光辐射、大气污染、霉菌繁殖等)影响下,自然界有时虽然是轻微地却是不停息的损害着文物,日久天长,文物就必须向衰亡的方向转化而失去原有的价值。在许多博物馆的陈列室和库房中,铜器日遭腐蚀;陶器酥碱粉化;木质文物则干裂糟朽,纤维文物被虫蛀霉烂,不堪一提。很多金银品、青铜器、彩陶、壁画都失去了初出土时原有的艳丽色  相似文献   

17.
刘雷 《黑龙江史志》2013,(23):246-246
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证明,对人类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保留下我们人类的发展历史,让这些文物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见证我们人类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紫禁城内宫殿建筑规模宏敞,雄伟壮丽。为了保持宫殿巍峨的局面和隆重庄严的气氛,前朝大殿广场周围及御路两旁,历来不栽植任何花木;内廷东、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质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害,石质文物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素质及石质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只有从法律上制约、财政上保障、专业技术上支撑、责任心上落实,才能将石质文物保护好。  相似文献   

20.
出水文物原本埋藏于水下环境,多种破坏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病害严重。在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处理前,需要全面了解文物埋藏历程及病害机理。文物的腐蚀破坏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从海水、海洋生物和底质等三大方面探究海洋条件下的水下埋藏环境,并就中国水下考古常见的出水文物类型如陶瓷器、石质、金属质及木质文物的病害类型及原因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