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630年前后,瑞士,微绘珐琅已经作为一个行业固定在钟表制作的流程中,并逐渐成熟发展,至18和19世纪,珐琅表的流行达到顶峰。1696年,中国,瓷胎画珐琅器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成功。万水千山,没有阻隔珐琅彩这门艺术在两个国度开枝散叶。几百年后,那些带有珐琅彩装饰的器物,成为令博物馆和收藏界趋之若鹜的至宝。珐琅彩如何游走于东西方世界?二者的偶遇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晚清全形拓由于制作目的不同,产生了博古清供和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书画艺术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不求图像准确,亦不尽求拓自器物原件,只作为画面点缀而存在,目的在于"取象";金石收藏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以留传真实图像为己任,力求原器传拓,目的在于"存古"。全形拓是一种画、拓结合的艺术形式,受中国画法局限,在晚清即使金石收藏家重金聘工、原器传拓的全形拓,也远远达不到金石学者期望的与古器物原件"不爽毫发"的程度。因此,无论"取象"还是"存古",主要是出于一种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晚清全形拓由于制作目的不同,产生了博古清供和古器存真两种艺术风格。书画艺术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不求图像准确,亦不尽求拓自器物原件,只作为画面点缀而存在,目的在于"取象";金石收藏家制作的古器物全形拓,以留传真实图像为己任,力求原器传拓,目的在于"存古"。全形拓是一种画、拓结合的艺术形式,受中国画法局限,在晚清即使金石收藏家重金聘工、原器传拓的全形拓,也远远达不到金石学者期望的与古器物原件"不爽毫发"的程度。因此,无论"取象"还是"存古",主要是出于一种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康熙皇帝颁布了著名的"红票",即写给教皇克莱蒙十一世的红色谕旨。该谕旨以满文、汉文和拉丁文书写并刊刻,是清初"礼仪之争"背景下,康熙皇帝积极与罗马教皇沟通的重要物证。"红票"拉丁文之后,有供职宫中的多位西洋传教士的签名,反映出中西交往中康熙皇帝对传教士的集体召见,这种召见表明康熙皇帝认可传教士在宫中服务,但坚决不允许天主教违背中国礼仪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金银首饰的式样丰富与制作精美,可以说在中国古典时代是空前绝后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们是器物,更是一种文化的气息流转。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正式礼仪服饰出场的皇后嫔妃、朝廷命妇们华服满身、珠翠满头的情景,是墓葬出土的这些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一斑。小墓惊现金银器时光倒流至1953年的秋天,在贵州遵义县高坪区修建粮食仓库时,取附近古墓上的石头作材料。石工在打开墓葬后意外发现有金银器物,这批几百年  相似文献   

6.
清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及避暑山庄铜版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教士马国贤是清康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园林西传的先驱人物。他曾在中国宫廷服务13年,将西方的铜版技术传入中国,为康熙皇帝制作了避暑山庄铜版画。后来,他把避署山庄铜版画带回欧洲,使中国园林的图像资料第一次进入欧洲并在欧洲传播,推动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园林设计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记录中,中国农事器物被人为地赋予了诸多意涵,成为"天工"之技、"本土智慧"、"先进"科技、"民艺"乃至"平民历史"的载体。凭借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隐"之法,这些记录将农事器物纳入不同的范畴;在再现农事器物与人的关系时,不同的记录具有不同倾向。从器物环境到与人的关系,再到器物本身,对器物的"新旧"显隐记录,折射了时人对机械化的憧憬或恐惧,其实质是对科学技术的"信仰"或"质疑"。综观不同记录,一个理想的农事器物记录,至少是未忽视与"器物"相伴之"人"及其生活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泽川 《文史月刊》2011,(6):12-12
清朝康熙皇帝执政60年之际,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康熙皇帝端起第三杯酒,说":这杯酒敬给朕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朕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7,(6)
<正>一、古砚和砚铭的定义和内容小篆砚作研。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同义)。从这些记载可知,砚是一种研磨的工具。古砚是一种古器物。古器物是指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器物中,都是古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制作的。(1)古器物按功能划分有文具这一类别,古砚便是其中的一种。"砚贵有铭",古砚铭文尤其珍贵。  相似文献   

10.
<正>清宣统朝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瓷器既有前朝烧造制作风格,又具有现代瓷的特征。清宣统民窑粉彩器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较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物中。清宣统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1)
正"物勒工名"原本是我国古代一项针对手工业者制造产品的质量管理制度。"勒"即刻。所谓"物勒工名",就是在器物上镌刻制作工匠的姓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的部分器物中,就已经出现了"物勒工名"的现象。但据《吕氏春秋》记载,首先提出针对产品质量实行跟踪、监督、追究的"物勒工名"制度,似乎是战国时期的秦相吕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2)
<正>纵观我国古代器物,有一类器物在主材质之外,往往镶嵌金属釦,这类镶嵌金属釦有"釦带"、"缘"、"箍"、"棱"等称谓,釦带材质有金、银、铜。这类器物分布于漆木器、玉器、玳瑁、象牙、陶器、玻璃器以及琉璃器中,以镶釦漆器最为常见,故一般意义上的釦器特指附有金属部件的一类漆器。漆器轻便耐用易髹饰,它与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文物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漆器迎来了高度发展的鼎盛期。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战国后期木胎制作技术进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2月5日至7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物局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黄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的90余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49篇,议题广泛。会议期间,学者们就盘龙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盘龙城与中原等不同地区文化关联、其他地区夏商考古研究、以及器物制作工艺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现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中国人类学家的可能贡献:语言与比较二作为"比较法"基础的"历史法":小范围与细节发掘三"历史法"对"比较法"的单向制约:器物分类有"逻辑"四回应批评;讨论器物"功能"的路径五要"准确"还是要"合理"在李济去世后的二十年里,他的学生张光直通过检讨现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有力地彰显了李济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尤其是扭转了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的忽视。但张光直亦非无原则地赞誉,他相当中肯地提出李济在四个方面的影响~[1],同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历  相似文献   

15.
正宿建华先生的木悦斋收藏古旧器物家具,切磋研讨古旧器物,修补古典家具,制作明清家具。他的作品显现了中国明式家具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犹如中国山水画,空灵生动,委婉含蓄,隐含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境内散见夹叶阔叶铜矛进行类型划分,并将其与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进行类比分析,认为这类器物是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人群在与更北的塞伊玛一图尔宾诺现象人群接触交流的结果,但并非异域器物的直接输入,而是制作技术的传入,即为齐家文化人群"仿制"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的产物。淅川下王岗遗址H181中新近出土者,应系从齐家文化的分布地域甘青地区传入中原地区,并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因素在二里头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存。  相似文献   

17.
1982年,浙江新昌县南明街道县前巷红色路幼儿园建设工地出土了2件青铜象首衔环瓶。通过对器物形制、纹饰及铸造工艺的介绍和分析,认为最有可能属元代制作,并将其定名为"瓶"。  相似文献   

18.
<正>德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段非常时期特殊的时期,装饰中出现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书写。以这两种文字做装饰,在瓷器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字数极少。而明正德时期却以大段《古兰经》箴言、圣训格言,以及赞颂真主安拉和贵圣穆罕默德的字句题写在器物上,具有宣扬宗教的意味。此外,这些瓷器在造型上具有典型的官窑特征,几乎所有的器物都书有"大明正德年制"年款。本文尝试结合明代宫廷历史和古器物研究,力求给这些瓷器以较为准确的意义定位。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4月7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举行。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在前一日参观考察江口沉银考古发掘现场及其出水器物的基础上,围绕着"确认江口沉银遗址的重要意义"、"江口沉银考古器物的史料价值"、"张献忠与明末历史"等专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也应邀参加本次座谈会,并整理了各位学者发言,下面从三个方  相似文献   

20.
漫谈鼎     
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中间,鼎是一种有名的器物。不少的成语、词汇涉及到鼎,例如"问鼎"、"钟鸣鼎食"、"大名鼎鼎"、"鼎足三分"等等,有的人名中也使用这个鼎字,于此可见这种器物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鼎的种类很多,以制作的原料来区分,就有陶鼎、铜鼎、玉石鼎、铁鼎、漆器鼎等好多种。最原始的鼎是陶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是铜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