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年春,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石刻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多种技法,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减地雕及线刻。为了达到石刻的和谐统一,多种技法交替运用,互相配合,以求得最好的艺术效果。石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仿木结构建筑物、器用家具、花卉、鸟兽以及几何图案以墓  相似文献   

2.
兴起于北朝后期的突厥对我国隋唐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军大破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突厥余众亲附唐朝的有十余万口之多.唐朝对归附的突厥王公贵族尽力笼络,其"酋豪首领至者,皆拜将军,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1].  相似文献   

3.
晋徐美人墓石,于一九五五年洛阳发掘晋代墓葬群时出土。原拓本刊载在考古学报五七年第一期。全文长达千言,完整无缺,与传世荀岳墓碣,堪称双璧。美人之事迹,不但与《晋书》有异同,且与贾充妻宜城君郭槐墓石及贾充婿韩寿神道阙有联系,其中保存西晋之宝贵史料不少。刻石中别体字及脱落字亦不少,兹逐段考释如次。  相似文献   

4.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省历城县(曾属肥城、长清)孝里铺孝堂山有单簷悬山顶的东汉石祠两间,为我国现在保存于地面最早的—座房屋建筑,室内还保存了极为丰富精美的汉代画象。不久前经过石祠曾作草测、摄影和记录,今谨就所见并参考有关资料综合介绍如次。  相似文献   

5.
《文物》1961年4、5期合刊号上,我曾就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建筑与面象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因匆促写成,刊物出版之后,即发现有几处错误的地方,当即于6月20日去函编辑部,请将石祠的地址、位置与"胡王"二字的位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出土的文物,散见于报刊记载的种类颇繁。但是其中许多文物为古玩商人盗卖偷运到海外,或者被帝国主义者劫掠而去。他们为了防备后人的追查,甚至把出土文物的现场,铲除殆尽,使人们无法知道出土的地点,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我所见到的汉左元异墓石拓本,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度奄 《贵阳文史》2007,(5):27-28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13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1201)袭播州安抚使后郡执掌播事,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相似文献   

8.
《文物》2008,(11)
2004年清理的西安北郊炕底寨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康业墓内发现一具石榻[1]。据墓志可知,墓主康业为康居国王后裔,曾任魏大天主等职。同样形制的石榻此前出土过多例,在埋藏地点和年代上与之最接近的是炕底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同州萨保安伽墓石榻[2]。与安伽石榻上空无一物的情  相似文献   

9.
周苗 《文博》2011,(1):37-41
1972年发现的唐阿史那忠镇墓石与其他唐墓出土的镇墓石上的文字内容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学界对于该石上的文字内容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本文利用《大汉原陵秘葬经》和《地理新书》两部传世史料对阿史那忠镇墓石上的文字做进一步地释读,进而分析阿史那忠镇墓石上所反映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1期所发表陈直先生的《晋徐美人墓石考释》一文内,对该墓石所记“(徐)美人以元康七年岁在丁巳七月寝疾……厥年七十八,以八年岁在戊午,四月丁酉朔,廿有四日丙□,直平戊时丧殒。”考释说:“元康八年四月为丁酉朔,二十日当为丙辰,墓石误书为二十四日丙□”。陈直先生此处的干支朔日考释是有着商讨余地的,今试说拙见如下: 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晋“元康八年戊午,四月癸酉朔”:可知“徐美人墓石”所书“四月丁酉朔”是错误的。应该指出,  相似文献   

11.
尹夏清 《考古与文物》2006,(2):73-75,88
2003年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北郊的井上村,发掘了一座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的凉州萨保史君墓,这是西安地区继北周安伽墓。之后的第二座粟特人墓葬,出土物及图像都很丰富,是研究北周首都长安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虽几经学者专家的探索研究,然而仍有可以再做分析探索的余地,故尔做此拾遗,以祈有益于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题写道:“安岳卧佛十分完美和俊美;紫竹观音很美;确实值得专程参观”。  相似文献   

13.
《宋刻     
关于柳本尊碑刻中的纪年问题,由于碑文漶蚀,后人曾作校补.本文对此作了研究,对纪年等问题进行了考查与辨正.  相似文献   

14.
大足石刻     
核心价值概述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祐十二年)壮丽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刻铜墨盒     
高兰祥 《收藏家》2002,(4):26-28
墨盒这一文房用具,其肇始并不甚远,据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记载,当始于清嘉、道之际。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雅的格调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收藏兴趣。在铜墨盒上施刻铜艺术,首创于清同治秀才陈寅生。陈氏工书能画擅篆刻,在京都开设“万礼斋”,专营铜墨盒。他镌刻的铜墨盒独具艺术风格,深受文人学士的钟爱,当时就被视为艺术珍品,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在此后刻铜墨盒发展的一百多年里,许多良师名匠毕工穷智,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铜墨盒供人们使用和欣赏。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6.
兰州刻葫芦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09,(21):10-11
刻葫芦是一门诞生于兰州,而后风靡全国的民间技艺。从清末到今天短短100多年间,兰州刻葫芦不仅赢得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而且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文化大使"。  相似文献   

17.
安岳石刻     
  相似文献   

18.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  相似文献   

19.
金溪刻书     
本文对江南书乡江西省金溪县古代雕版印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求赣版的代表"金溪书"的面目与脉络得以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康熙朝刻漏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的一只完整的黄铜制刻漏壶,其传统名称为“兽耳八卦篆铭刻漏壶”。这是一件重要历史文物,对于研究刻漏史很有价值,现将我们对它研究的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一、刻漏壶的外形这壶的外形好象腰鼓(图一),高51厘米,上口径32厘米;上口之内是壶顶(图二),壶顶中央有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