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家》2014,(10):93-93
<正>纯正紫砂窑变应视为紫砂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使复制性J艮强的紫对?壶变得不可复制,同时增强作品的生命力。紫砂窑变与钓釉窑变所不同的是,紫砂是裸烧艺术,单一的砂料与火的变化,并且所出现的效果千变万化。"紫砂窑变壶"与钧窑之窑变颜色或呈弥漫状或显聚成形,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着梦幻截:色  相似文献   

2.
张莹 《收藏家》2014,(10):36-45
<正>窑变釉,也称窑变花釉,是清雍正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来的新品种。它是指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所施釉料中除铜之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微量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自然结合,使釉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花纹或斑点,色彩斑斓。其中,釉色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为"火焰青"。本文所说窑变釉,是指雍正时期开始出现的,窑工摸索出窑变  相似文献   

3.
钧窑瓷     
张琪 《东南文化》2002,(1):75-76
乳光釉和窑变是钧窑的两大特点,蓝、红是钧窑瓷的两大瓷色,胎体不净、胎色不纯是钩窑资的两大缺憾。  相似文献   

4.
钧窑与汝窑和官、哥、定窑并驾齐驱,同属宋代的五大名窑。然钧窑以它的釉色莹润,色彩缤纷及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的产品所不及;而汝窑则以内有玛瑙釉而产生特殊色泽,位居各类名瓷之首。汝瓷的烧制,又以小支钉满釉支烧,瓷艺精良,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博得“汝窑为魁”之桂冠。因此,钧、汝两窑同是中国古代陶瓷艺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陶瓷手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一个最为显的标志就是驰名中外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的建立。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瓷器以其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铜红窑变釉而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窑变釉是清代御窑厂仿钧又不似钧的新色釉。钧窑是宋代名瓷窑之一,以生产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瓷器驰名于当时,与汝、定、官、哥并称宋代五大名窑。钧窑以烧青瓷为主,但与一般青瓷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其一,钧釉是一种蓝光乳浊釉,改变了汉唐以来历朝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虽然它的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人们根据其颜色深浅,分别称其为天青、天蓝、月白,它们都具有莹光般的蓝色光泽,晶莹温润,凝厚深沉。  相似文献   

7.
杨静荣 《收藏家》2000,(10):19-21
唐代花釉为钧窑前身,故也习称为“唐钧”、“唐花钧”。它是以黑釉或黄釉为底釉,上施蓝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层施釉装饰的一种高温陶瓷釉色,在装饰效果上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以斑斓的色彩,反映出气势磅礴的盛唐文化艺术。河南鲁山窑、黄道窑、禹县窑、内乡窑,陕西耀州窑及山西交城窑均有生产。其造型有壶、盘、罐、花浇、腰鼓等,尤以罐类最多,腰鼓最为出名。唐代南卓著《羯鼓  相似文献   

8.
郑媛 《文物世界》2004,(4):73-78
宋元时期是中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各地瓷窑林立,各大名窑尽放异彩,北有磁州窑、耀州窑、定窑、汝窑、钧窑等,南有官窑、哥窑、越窑、建窑等。由于生产地域、原材料物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工艺手段的多样化,创造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艺术装饰。宋元陶瓷装饰种类颇多,按工艺材料归纳,可分坯体装饰、化妆土装饰、釉装饰、釉绘装  相似文献   

9.
加彩从含义上说范围很广,不论釉下彩、釉上彩,都可以称为加彩;但是过去习惯上所指的加彩,是指如钧窑中人为的均匀的大块大块的红斑与越窑龙泉窑中所见的褐色斑点与紫红色斑点而言,这也叫彩或摘彩.本文所指的也就是这一类的加彩.加彩和窑变不同,就是在钧窑中,也有它的区别.前人记载中所说的乃火之幻化、理不可解等语,是指窑变而言.徐渊若氏在"哥窑与弟窑"一书中说得比铰清楚,他说:"点彩有人为及自然两种,前者甚均匀,后者不成章法,系蜀窑变之一种."窑变是火力变化不能掌握的一种变色,加彩是人为的可以掌握的,在一种单色釉中加以变化,我们应该把它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钧窑与哥、官、汝、定窑齐名,被后人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青中带红的釉色,兔毫丝缕般的釉面肌理,以及表面呈现的大片不规则红紫色彩斑,在中国古陶瓷中独树一帜,构成其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河北博物院藏有部分北宋、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具有钧窑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艺术特点。此文介绍了其中的4件精品,为北宋钧窑天蓝釉唇口盘、北宋钧窑天蓝釉梅瓶、金代天蓝釉红斑碗、元代钧窑天青釉大盆。  相似文献   

11.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铜红釉窑变技术闻名于世。由于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钧瓷中,均没有发现具有确切年代证据的钧釉瓷器或标本,故其创烧年代问题至今悬而未解。但是根据禹州钧台窑及其周边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分析,至少在金代,民间瓷窑已经烧制出了端庄绚丽的窑变釉瓷器,如河南叶县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清理出土的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清新可人,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钧瓷产品。  相似文献   

12.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之一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了探讨釉层呈乳光蓝色及其深浅的原因,利用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配备EDS)、穆斯堡尔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7片出土于河南禹县钧窑遗址的具有深浅不一蓝色釉层的残片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发现,钧窑蓝色系釉层的主要着色剂为Fe2+,其含量的增加能够使釉面蓝色饱和度增大;此外,釉层中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分相液滴,小液滴尺寸增大,能够使蓝色釉面颜色偏绿、明度提高。即钧窑蓝色乳光釉的呈色是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共同作用,也是对可见光散射和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可知,钧窑的概念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不同阶段的文献隐含着不尽一致的产品信息。民窑钧瓷,即钧窑的碗、盘等类天青釉色瓷器,大体始烧于金代中后期;官窑钧瓷(简称"官钧")即花盆、盆托、出戟尊等类高温铜红釉窑变瓷器,生产年代则在明代早中期。从广义、狭义概念两方面来认识钧窑,有利于科学把握其产品面貌。  相似文献   

14.
正"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对景德镇窑变釉瓷器的高度总结及赞美。景德镇窑变釉瓷器始烧于清雍正时期,由此之后的各朝官窑、民窑,以及民国直至建国,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烧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景德镇的窑变红釉是在郎窑红釉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更多的窑位,能够使釉水在不同温区内都能发出不同的颜色,从而降低烧窑成本以  相似文献   

15.
陶瓷     
钧窑宋金时期的著名瓷窑。中心窑址在河南禹县,这里古代属钧州,瓷窑因而得名。钧窑瓷器特色是以铜作釉的呈色剂,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绚丽的彩釉,也有青蓝、月白相间的釉饰。元代钧窑瓷器生产扩大到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乳浊釉瓷为表面施一种不透明釉的瓷器。这种不透明釉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浊剂而形成的,因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微细气泡,所以形成乳浊现象。这种不透明乳浊釉可以掩盖胎体的颜色和缺陷,使器物更具凝重感,故又称"盖地釉"。我国传统青釉的乳浊釉以北方的钧窑产品为代表。而浙江金华县铁店于1983年发现有元代乳浊釉瓷窑址,后又分别在武义县泉溪乡水碓周、赵宅,浦江县礼张  相似文献   

17.
龙泉青瓷装饰艺术是龙泉青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按类型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以及其他材料装饰三大类;按装饰技法可分为刻花、划花、堆塑、镂雕、镶嵌、嫁接、釉上釉下彩绘等。手工龙泉青瓷装饰体现了手工龙泉青瓷的特点,如在成型中形成的自然纹理,泥巴的细腻柔韧感,各种肌理如木质、纤维等其他材料嫁接装饰。手工龙泉青瓷装饰手法灵活、变化多样,除了有传统龙泉青瓷的基本美感外,还带有更深刻的情感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州窑陶瓷受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民间美术的浸润,其釉下彩绘艺术与宋代绘画艺术一脉相承,在工艺上发展了窑变黑釉,并以独创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而著称,成就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雯  刘小漪 《收藏家》2008,(4):9-13
彩瓷是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陶瓷彩料在瓷坯或胎体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中国瓷器装饰上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景德镇彩瓷分釉上、釉下、斗彩三大部分。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还有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构成装饰画面的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和粉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构成斗彩。  相似文献   

20.
国宝巡礼     
钧窑镂空座瓶元陈设品高58.3、口径17、底径18厘米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属于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而变化。钧窑成品釉层较厚,而且呈“乳浊现象”,不像其他青瓷那样有透明感。在北宋晚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元代钧窑产品以瓶、盘、碗、盆、尊等品种,以民间日用品为主,亦仿造古器造型。此件镂空座瓶,有一对螭耳,四面凸起狮纹。通体挂天青色釉,但釉色不匀。釉层较厚,烧制时流于底部,俗称为“流釉”。瓶上有大块红斑,是此处釉料中的含铜成分在烧制时还原而成。其形硕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