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民族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具有飘忽不定、趋炎附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本民族善于随机应变、相机行事;第二,日本民族对自己、他人及人类的责任意识淡薄;第三,日本民族的价值判断往往建立在“他者指向”的基础上,这是受集团归属意识的影响而产生的特殊结果。日本民族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对日本当代政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追求成为所谓“普通国家”;第二,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第三,出现军事大国化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周任静 《神州》2012,(29):36-36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利用文化人类学的原理,通过她自己的“文化模式”思维理论成功解读了日本文化形态之作品,其成就成为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菊”与“刀”这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物体,因为日本走到了一起,它不仅仅代表了日本民族中矛盾的民族性格,更是日本民族刚柔并进文化模式的缩影。本文以《菊与刀》这本书为背景,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来研究“刚柔并进”的日本文化模式,并论及研究背后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以后研究所引发更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阿伊努是世界上古老民族之一。阿伊努是日本群岛上的先住民族,是日本国的唯一少数民族,是日本人的祖先。阿伊努(AINU)是“人”的意思。自古以来就在日本群岛居住,在历史上称为“虾夷”、“夷”、“狄”等。现在,居住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人口总数约一万五千人。  相似文献   

4.
马晓雪  文俊涵  康茜 《神州》2014,(8):23-23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反映,包含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解读、赏析民间故事,能够更好的探究蕴藏在其中的民俗文化要素。在日本众多的民间故事传说题材中,最引人入胜、家喻户晓的便是“动物报恩”这一类。通过这个古老的题材和很多类似的情节,我们能够分析出日本人民一以贯之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从而透视出整个民族的心理特质。而这类故事中所蕴含的“恩义意识”更展现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下面我将以“动物报恩”故事为例,浅析日本民族的恩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提及日本民族的特性,笔者认为比起知性和理性,更富于感性。在“真善美”中,日本民族对“美”情有独钟。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感性世界的美的世界里,他书1的审美意识已和日常生活溶汇在一起。日常的伦理观和宗教观已和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合为一体。因此,研究日本民族的美学理念不单要考虑美学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日本民族的“人类学”问题。一、与自然会为一体的美学理念在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的深层,总是流淌着与自然溶合的一体感,日本的美丽风景,是培养从古至今以至未来的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的源泉。对自然的绝对崇拜是日…  相似文献   

6.
“东京审判史观”是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虚构和炮制的历史观。随着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诋毁和批判东京审判成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战争罪行、官方参拜靖国神社等民族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为战争罪犯翻案,进而消除日本国民的负罪意识,恢复日本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以实现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上波夫,日本考古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其所著《骑马民族国家》一书于一九六七年初版。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骑马民族”这一概念,并以斯基泰、匈奴、突厥,鲜卑与乌桓为例,阐述了欧亚内大陆骑马民族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证了在日本的征服王朝,他认为:“从应神天皇朝以后直至大化以前,我国(指日本)在以天皇制度为代表的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等一切方面,都显现出了无数与大陆骑马民族、特别是征服王朝国家性质相同的现象”,因此,“如果没有从大陆经由朝鲜半岛征服日本——即所谓天神族的骑马民族的到来和建国的话,至少,上述现象中的大部分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我们选刊该书译稿第二部分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供研究北方民族史与日本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史学家赖肖尔在《近代日本新观》一书中指出:“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创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与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正确。”这一论断也符合日本的实情。在世界东方各民族中,大概没有比日本更大量、更长久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了。曾经是“远东孤儿”的日本.其社会发展与文明古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禾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尚武又爱美,蛮横又文雅”是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抽象概括,那么艺妓和相扑则无疑是与之对应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一静一动,恰恰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复杂的两极。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伊山地则是日本人的灵魂归宿,是日本佛教和本土宗教融合发展的圣地。在秀丽而神秘的风光掩映下,纪伊山地召唤着无数信仰神灵的日本人前来顶礼膜拜。 通过日本“三宝”——艺妓、相扑、纪伊山地,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触摸到日本文化中那些隐秘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相似文献   

12.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经济从开国之初的贫弱小农经济状态,一跃而进入世界近代工业强国行列,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工业体系。实现这一伟大社会经济变革的基本力量,是日本的伟大民族。日本民族所表现出的这种可贵的“民族活力”是值得发扬和学习的。自然,日本民族是由各个阶级所组成的,而在日本民族中,最进步、最革命的则是日本无产阶级。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日本全部近代历史雄辨证明,日本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同日本的大工业生产直接相联系的。因此,它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者。换句话说,日本无产阶级不仅是实现上述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主力军,而且也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尚武又爱美,蛮横又文雅”是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抽象概括,那么艺妓和相扑则无疑是与之对应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一静一动,恰恰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复杂的两极。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伊山  相似文献   

14.
中日“型”意识之比较徐冰日本人做事讲礼貌、守规矩,凡事必有详尽的章法,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在他们这种整齐划一的外在行为方式里,蕴含着日本人深层意识结构中对于“型”的重视精神。分析“型”的意识,并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工相比较,可以透视出两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神道是日本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皇思想”是其核心内容,也是日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神皇思想”是日本民族国家形成、经济增长的精神动力,但同时又成为其走向畸形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发挥着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出的“耻感文化”的概念已经为学界熟知,实际上,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石——“文化模式理论”更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日本文化。本文将运用“文化模式理论”分析稻盛和夫的经营活动,并且指出,稻盛哲学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讲求实用主义,固守民族传统,提倡“和魂洋才”等。  相似文献   

17.
李安一 《神州》2012,(33):27-27
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源氏物语》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巨蓍。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它创立了对后世日本民族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物哀”文学传统,对日本民族文学的崛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系统阐述《源氏物语》“物哀”精神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日本飞机在我华夏上空横行肆虐,大片国土遭殃,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当此民族危亡之际,民族英雄佟彦博不顾个人安危,驾机飞临日本上空,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纸片轰炸”。本文全景展现这位民族英雄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中外史学界争论了五十多年,迄今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学术问题,仍然意见分歧,众说纷纭。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的出发点,日本资本主义以此为起点而被大力扶植,并且正当亚洲许多国家先后都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时候,唯独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得以保持民族独立。正象列宁说的:“…在亚洲只有日本,也就是说,只有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造成了能够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日本究竟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变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本文试图以中国戊戌变法为例,略作对比分析,粗浅剖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实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东北共进行了14年的抗战。在东北抗战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与全国人民一起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中国民族的历史联系基础、文化认同基础、政治目标基础、民族自强的心理基础,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侵略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