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严格的选拔,敦煌学基地2009年又有两名博士研究生赵青山、许栋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的资助,将于2009年10月起赴日本留学一年。  相似文献   

2.
草野美保1968年生于日本宫城县,现住东京。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崎玉大学文化人类学专业;1996~1997年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在四川大学留学。现在日本味之素文化中心从事饮食文化杂志编辑,并执笔撰写和翻译与日中文化相关的文章。到2009年,草野美保14次到中国  相似文献   

3.
甘泉 《收藏家》2006,(1):70-70
白敬周,1946年出生于甘肃兰州。196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并连续两年获“优秀生”奖,1973年任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舞台设计,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该院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82年获教育部奖学金赴美留学。1984年获美国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早在附中学习时,白敬周就以出色的“童子功”得到师生的赞扬。研究生期间,他凭藉深厚的素描功底及天生机敏的观察力,从容自然地创作出一批有意味、有风格、有想法的优秀人物肖像,并以擅长连环画蜚声画坛。在过去20年中,白敬周主要从事人物肖像画创作,有近500幅作品被欧美、东南…  相似文献   

4.
“科教兴国”的春风,吹拂着古老神奇的中原大地;风靡全球的MBA浪潮,叩击着具有五千年文明渊源的神圣大国之门。一束“河南MBA第一班”的奇葩,悄然绽放于民朴风淳的中原沃野。2003年9月26日,香港公开大学一楼演讲厅里灯光闪烁、金壁辉煌,校方董监元老盛聚一堂,隆重地向来自河南各地的56名学员颁授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足不出户感受留学200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郑州开办的国际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通过各门考试后结业。为了给学员们创造一个继续深造并感受“不出家门亦留学”的机会,经教育部审核批准,研究生院与香港…  相似文献   

5.
顾迈男 《百年潮》2008,(11):60-65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CUSPEA)是李政道教授主持,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断档,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从1981年始,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中选送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6年前,好友姗姗去英国留学。读书、毕业、找工作,凭着聪明和勤奋,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除了爱情。在研究生毕业的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帆,一个马来西亚华侨。他浸透着阳光的皮肤和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她。帆在英国多年,有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是众多女生心目中的理想对象。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花费了不少心思,姗姗终于与帆相恋。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考贾天运,刘爱英关于李大别赴日本留学的时间,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1913年冬。近几年来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李大钊赴日留学到达日本东京的时间为1914年1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李...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华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千分之四左右,而美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中,华人几乎占四分之一。陈省身和周策纵就是这些优秀美籍华人的杰出代表。陈省身是世界著名数学大师,1911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1926年,年仅15岁的陈省身考入天津市南开大学,随姜立夫教授学习数学。1930年陈省身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他是那一年里该院录取的唯一一名数学研究生,师承孙教授。陈省身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于1934年到德国汉堡大学留学,1936年获博士学位。一年后陈省身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跟随世界微分几何的权威嘉当教授学习,成为嘉当的入室…  相似文献   

9.
张钰哲(1902年—1986年),福建省闽侯县人,1912年毕业于福州明伦小学,191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同年留学美国普渡大学机械系,旋转读美国康奈尔大学。1925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天文系,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入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做博士研究生,1929年获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他亲自奠定了中国天体力学轨道计算和人造卫星轨道工作的基础,指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论证和测轨、定轨工作,为新中国的航天和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方位天体学和天体力学的开创人,是…  相似文献   

10.
一、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欧美留学教育的特点。四川欧美留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早在1904年,川督锡良即选募官员士子13名,派刘钟琳为监督,带往比利时学习路矿。至1911年,四川留欧美的人数都不是很多,而以留学日本为主。虽然在清末美国就以“退款兴学”方式使中国政府派遣学生去留学,但据已有资料来看,1909—1911年全国招考并录取的三批庚款留美生中。  相似文献   

11.
张雷 《近代史研究》2022,(1):154-159
庄文亚的《无逸窝日记》等史料中有关丁文江1902—1911年留学生活的记录,证实了丁文江于1902年3月到东京法学院留学,后在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然而,日本文明的拿来主义,以及编辑刊物的困境和日俄战争的爆发,使丁文江决定前往德国学习陆军,但终未成功。1904年3月,丁文江离开日本前往英国留学,其间,曾机缘巧合拜会了康有为和孙中山,并由剑桥大学希普利爵士引向科学之路,同时,由于自身的嗅觉问题而放弃军事和医学报国之念。留学期间,丁文江转向自然科学,并深受进化论影响,拥护渐进改良,反对激进革命。留学时期形成的人际网络也成就了丁文江的事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留学中国最早的非官派留学生是随外国传教士走出国门的。1872至1875年,大清王朝分四批共派出120名9岁至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开放留学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978年,邓小平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从此,中国留学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30年来,从最初的精英出国到如今的全民留学,中国迈出了跨出国门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美学生的高潮是1911年前后,其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最早赴美留学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时为1847年,出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相助之功。1854年,容闳归国后,经过十几年辛苦奔波,结识了曾国藩,终于在1872年陆续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由于顽固派的群起反对,这批幼童于1881年“凄然归国”。此后赴美留学者一度中断。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通过留学救国曾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呼声,于是人们再度飘往太平洋的彼岸,企求救国良方。但至1900年,留美人数仅有十多人。八国  相似文献   

15.
邹容何时留学日本,目前史学界尚有分歧,主要有四种说法。1、1902年留学日本。邹容在《革命军》自序中讲道“壬寅(1902年)游海外.”因此,一些文章包括《辞海》和《中国近代史辞典》邹容词条皆用此说。2、1902年春留学日本。冯自由在《〈革命军〉作者邹容》中说:“邹父命蔚丹负笈东渡,时为壬  相似文献   

16.
谷寿夫其人谷寿夫是日本福冈县人,1882年生。1903年、1912年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他曾作为军事研究生赴英国留学3年,出任过日本驻印度武官,长期在日本军界任职,由于他手段残忍,效忠主子,所以他的军阶步步晋升,1930年任少将,1933年8月晋升为中将,出任日本东京湾要塞司令官,后又出任第六师团师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谷寿夫率第六师团从日本熊本出发入侵中国华北,血腥镇压中华儿女。同年12月13日,谷寿夫又率师团从南京中华门进入市区,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12月17日,侵华日军举行侵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入城仪式,…  相似文献   

17.
在《季羡林留德回忆录》中,作者写道:"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回国便身价百倍。"那是20世纪30年代的真实国情。但现在,这样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近期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中国海外留学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近114万,同时,留学归国人数也同比增长了46%,被称为"史上最大回国潮"。留学出国和归国人数双双"井喷",令人思考。前者说  相似文献   

18.
1950年2月,我们一批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专家学者,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怀着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殷殷之心,冲破美国的重重封锁和阻挠,绕道香港回到北京,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归国后,我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此后历任沈阳财政专科学校、东北财经学院、辽宁大学副教授、教授,并带硕士研究生;1980年3月,被选为沈阳市副市长和市政协副主席;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推选我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并担任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历经第七、第八届连续三届,共15年时间,其间还担任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在全国人大工作15年,是我归…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留学事业蓬勃兴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留学管理政策等方面基本延续了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政策,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留学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初年留学经费来源渠道不一,在经费拮据的前提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预决算制度.此外,政府还通过鼓励团体和私人资助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以保障公费留学生的培养所需.经费使用方面,政府在保障学费供给的前提下,为鼓励留学生学业更进一步,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给予一定资费补助,同时加大了对自费留学生的奖励和扶持.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初年留学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其经费虽捉襟见肘,但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逐步明晰化、制度化,因而在留学生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这个55岁的男人,下过乡,炼过钢,在长江上当过水手,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和"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26岁"科学的春天"大会上拿过国家科技二等奖;32岁时任蛇口工业区副区长,袁庚的副手;37岁去美国留学时和印第安人合伙搞赌场。毕业时拿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现在在云南开红酒厂,全世界到处游玩时不忘五湖四海豪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