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黑蛇和小臭鼠一天,大黑蛇被一个玩蛇的人捉住,关进了笼子里,它烦躁地在笼子里窜来窜去,总无法钻出去。过了一会儿,玩蛇的人捉到一只小臭鼠,就丢进笼子里面去喂蛇。大黑蛇想:“这倒是好菜,先吃了再说吧。”便扬起头向小臭鼠扑去。小臭鼠缩在角落里哀求道:“蛇大爷,我们都是在患难之中呀,我这小小的身子,您吃进去也解不了饥饿。而且我死了,您也逃不出去啦!倒不如您别吃我,让我把笼子口咬开,我们一起逃走吧!”大黑蛇想:“这倒是个办法。反正逃出去了它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出了笼子再吃也不迟。”就命令小臭鼠:“好吧,那你就赶  相似文献   

2.
蛮荒时代,大地被烈火燃烧着,地上喷出了一股股火焰,泥土被烧出香味。天上的八个天神闻到这般香味,就飞下地来,吃这些香土。他们当中有四个神仙,名字都叫“威哈木”,因为香土吃得少一些,吃过就飞回天上去了,另外  相似文献   

3.
从前,勐糯山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恶人,长得奇形怪状,象魔鬼一样难看,心比魔鬼还要狠毒,专吃人的眼睛。人的眼睛被他吃了,就不能下地生产,上山砍柴了,这样活着真是受罪。另有一个是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善良纯厚,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这位善人知道了恶人吃人眼睛的事,便跑去对恶人说:“人的眼睛是生来看东西的,你不能吃!你来吃田螺吧!”从此,善人每天都去找田螺来给恶人吃,使他不再吃  相似文献   

4.
杨睿 《中华遗产》2021,(1):82-89
蛇若在天有灵,面对“小龙”的代称,一定会大鸣不平:龙才是“大蛇”!蛇之毒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几乎道尽了蛇之毒害:“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术且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右页描绘的生肖蛇形象,源于眼镜蛇——虽不是最毒的蛇,却是最有名的毒蛇。  相似文献   

5.
雷公山区的苗家有个规矩,开秧门后的第五十天“卯日”过一次“吃新节”,这次叫“吃秧包卯”。再过五十天,又过第二次“吃新节”这次谷子开始成熟了,亦叫“吃新米卯”。这两次,都在“卯”日过,苗家都管叫“吃卯”。据传说,吃新节的来历是:古时候,人间没有稻米,只有天上雷公那里种得有,世间人听说用天上的稻米做饭,吃起来蛮香。可世间人都过着野果充饥、撵兽取食的日子,生活很苦。那时有个苗族祖先叫告隆耶的拿着世间的九挑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天上去换得了九升稻谷种。他视为珍宝,小心地放在偏厦楼房里存放,等到来年春天播种。  相似文献   

6.
粤人吃鼠记     
一说到食鼠,在许多人听来似乎与食蛇一样令人毛骨悚然。认为老鼠这类污秽邋遢之物,一见到就已经倒胃了,怎能还吃得下去呢?事实不然,善于烹饪的粤人,他们无论将鼠肉用来炒、炖、焖,都能烹饪成美味佳肴,餐席上称之“野味”,史家誉之为“家鹿”。  相似文献   

7.
腊月旧话     
井石 《中国土族》2022,(1):45-47
<正>“腊八”三重奏腊月是正月的前奏曲,是总结当年,迎接来年的日子。过去到了腊月,庄稼人的繁杂事儿很多,为此,民间关于腊月的俗话、民谣就很多,第一条,就是“忙腊月,闲正月”。进入腊月的第一个重要日子,就是“过腊八”。为写这篇东西,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腊八”这一民间节日中,至少糅进了三种原来相互独立的习俗:一、冰祭,古时献冰的习俗;二、蜡祭,古时祭祀百神的习俗;三、吃腊八饭,从印度传进来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日,吃腊八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威虎山一带的林区人,玩蛇、养蛇、吃蛇已成习俗。中学女生把刚出生的小蛇放在火柴盒里,一开盒,一条小蛇在盒中盘成一盘,很可爱,很好玩。  相似文献   

9.
过年     
过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大凡生长于农村的人,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都对旧时的年节满怀深情。在深埋于他们童年的记忆中,年节气氛“腊八”姗姗而来,第二年元宵匆匆离去。经历一冬萧索荒冷气氛,而随着年节日渐临近重现生机,所以留有深刻印记。一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关于“腊八”的来由,一说是南北朝时期,我国把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日”,当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一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所以这天寺院众僧诵经演法,造粥敬佛,以作纪念。旧时腊八,农村一般都要吃腊八粥。彼时的…  相似文献   

10.
杨纯柱 《丝绸之路》2010,(15):30-30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我和几位朋友登上与大理点苍山遥遥相望的白竹山。白竹山海拔2610米,是云南省漾濞县南部最高的山,山中一条宛若游蛇的林间公路直通位于白竹山主峰下的白竹山寺庙。从寺庙出发,只需半个小时便可登上“一览众山小”的白竹山顶峰。  相似文献   

11.
“美食天堂”香港有“美食天堂”之称。中国的八大菜系各行其道,越南人、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澳洲人等所开的大小餐馆各具风味,真可以说是集天下的“食文化”之大成了。香港人好吃、会吃、能吃、也敢吃。有人开玩笑说,香港人除了不吃四条腿的桌、椅、板凳外,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四条腿、两条腿、有腿无腿的都吃。据统计,香港每年要吃掉2万条蛇,1000吨大闸蟹,消耗掉1.2万吨巧克力和20亿港元的干邑白兰地酒。每年所进口的蔬菜占进口食品总金额的1/4,其中仅西茶就要花掉5亿港元。传统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话外,内部还有一种“蛇话”(或称“蛇声”,“蛇”为地方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话和水源话两种,后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相似文献   

13.
野猪斗毒蛇     
海云 《丝绸之路》2003,(4):48-48
夏天是野猪最欢乐的时光,交配后的野猪行动不便,公野猪就到处找蛇吃。蛇白天喜欢躲在阴湿的洞里,蛇洞一般很难发现。野猪的嗅觉和听觉十分发达,当它嗅到洞口有异味,就把长长的尖嘴伸进洞口呼呼吹气。靠近洞口的蛇便不由自主懒洋洋地爬出来,野猪就一口咬住吃掉。蛇不出来,野猪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古老古老的话了。那时,山上所有的动物都是一家,找到吃的东西,不管是谁,都见者有份。有一天,老虎遇到兔子,说:“嗨!咋个又瘦又小?你日子怎么过的?”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蛇吃人的故事。说有个娃娃,他家庄子的田间地头有很多小蛇。这娃总喜欢捉蛇、玩蛇,玩够了就打死它们。娃的妈劝他不要这样的杀生害命,娃不听。  相似文献   

16.
莽山烙铁头蛇,全世界仅有不足五百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和大熊猫同属“国家特危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998年,该蛇被国际保护组织列入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后,黑市价格曾一度飙升到每条100多万元。这种蛇的发现和人工繁殖与一位莽山中的“蛇博士”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杏子树下     
从前有个老阿妈,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日子不算富裕,却也勉强过得下去。只是儿子阿星很懒,一天只知道睡觉,从来不做一点活,是个名符其实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阿妈天天出去做活,回家来还要做饭给他吃。阿星一点也不体贴阿妈,洗脸都要阿妈帮他洗,要是阿妈忙不过来,他可以三天、五天不洗脸。他记得大人对娃娃说的:“小猫三天不洗脸。顿顿得肉吃”的话,他对阿妈说:“我十天不洗脸,得两顿肉吃就行了。”可是,尽管阿星经常不洗脸,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得吃上几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15,(2):72-77
大年初一开始就是真正的过大年了,在老北京特别是明清时代从初一到初九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如初一不接待客人;初二是媳妇回娘家和给财神庙上香的时间;初三为传说中的老鼠娶亲的日子;初四各家要扎纸人纸马祭神;初五又称“破五”,吃破五的饺子也叫捏住小人嘴;初六要用纸车送“穷神”;初七吃春饼;初八祭祀天上的群星;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要禁止屠宰。可到了现在这些讲究已经基本上都不复存在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各处庙会。庙会顾名思义也就是佛教寺庙、道家宫观前每逢特殊日子所进行的民俗活动和集市,在老北京  相似文献   

19.
猜蛇     
过去有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卜卦的本领高超,在弥勒县南乡北乡走村串寨,人们争相请他算命,名声可大啦。有一天,他一边走一边得意洋洋地用二胡奏着《过街调》,路过一个村子,有一群孩子跟着他戏嬉追逐。一个胆子大爱恶作剧的小孩大声喊道:“先生,前面有一条长虫。”算命先生一听,立即停住《过街调》,战战兢兢地说:“哦,难怪前面有刷刷的响声,原来是蛇爬行呀!”“不是,先生,是条死蛇。”“哦,我已闻见臭气了。”“嘻嘻,先生,那不是蛇,是根玉麦杆。”“哎呀,我早就算定了,这些地方哪里有蛇?”  相似文献   

20.
听说这件事发生在犊文和犊灵还在打亲家那阵子,谁也说不上是哪个年月了。那年快过冬时,有家两哥弟商量打发日子的事。老大说:“天快冷了,我们得有一个上山去打猎,找些野物皮子来给老人做衣服,留一个给老人找吃的。你做哪样?”老二说:“我不会料理家头的日子,干脆上山打猎算了。”那阵子上山打猎,一出门就好几个月。老二扛起大棒子,带上套绳,顺着山槽子往下去了快一个月,一只大野物也没打着。一路上,他肚子饿了就吃果果,夜晚就爬到大树桠上睡觉。一天,天快黑时,他来到了一个山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