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晋 《炎黄春秋》2008,(5):31-34
“红卫兵”最早起源于北京清华附中,当时我是清华附中的工作组长,我亲眼看到了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1966年6月1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批判学校教育路线的大字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北京市各大中学校的文化革命出现了高潮,学生自动罢课,领导组织瘫痪。  相似文献   

2.
阎阳生 《炎黄春秋》2008,(12):21-27
作为红卫兵运动的始作俑者,清华附中红卫兵已成为一个专用历史名词。但它从1966年5月29日圆明园定名公开反对校领导,在6月24日贴出“造反精神万岁”对抗工作组,于8月1日毛泽东回信和8月18日天安门接见达到高峰,继而在8月27日“暴力恐怖”中发布《十点估计》后脱离主流并迅速衰败,其独立的生命期不过百日。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初期,出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极具破坏性且带有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当年的红卫兵对过去的那段历史有何想法,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了解到这么几种:一种认为红卫兵是被利用的工具,所以错不在他们,锚在指点他们犯锚的路线方针;第二种认为,红卫兵都不是怀着卑鄙的目的参加革命的,都是由衷地、怀着虔诚的心干革命的,所以本质上没有错;第三种认为,“文革”使红卫兵无书可读,无学可上,最后还被“上山下乡运动”给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也是受害者:似乎各个都有理,谁都没错。  相似文献   

5.
王革新 《百年潮》2007,(2):44-47
1966年8月18日,中央召开了有百万群众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此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地在全国展开。“破四旧”作为红卫兵运动中一项极具破坏性的疯狂之举,损毁了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古迹和古籍,给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极具破坏性且带有狂热性的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7.
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与毛泽东同龄的73岁的宋庆龄心情就很沉重。她忧国忧民,常常终夜不得安枕,以作画来排忧解愁。随着运动的深入,宋庆龄也受到了红卫兵的猛烈冲击。红卫兵贴大字报,批判宋庆龄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破“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相似文献   

8.
临阵点兵,要我们立即为接待大串连红卫兵做准备1966年8月1日,毛主席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支持,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首批接见了天津来京的红卫兵,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红卫兵争相来京学习、参观“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显然周总理早已对这一形势有所估计,他让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和副秘书长徐明(女),8月19日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点名要我立即为接待各地来京大串连的师生作好准备工作。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旧市委”被咂烂,组建“新市委”时,由国防口调到北京市来…  相似文献   

9.
卫恒之死     
《沧桑》1993,(3)
五、暗流总汇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并检阅了游行队伍。接见时,林彪讲话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以后,林彪、江青一伙又多次这样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为狂热的“红卫兵”运动助威加油。一时间,“妖魔鬼怪乱正义,腾腾黑气锁京门”。此时,山西“红卫兵”运动越发不可收拾。8月19日,省城大、中学校师生两万余人在杏花岭体育场集会,批判副省长王中青。会后进行了游行示威。 8月20日,省城15万群众在五一广场举行“欢庆文化大革命大会”。省委、省人委、省军  相似文献   

10.
“破四旧”运动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初期,并由红 卫兵直接而广泛地参与和开展,是红卫兵运动的最初 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马鼎盛是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主持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马师曾之子,出生在香港,却在北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和“文革”的大串联之后,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愤青”返回香港。本文他讲述了母亲红线女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往事。——编者  相似文献   

1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毛泽东亲手掀起了席卷神州的红卫兵大串连狂潮。当年正读"大三"的我,曾经怀着狂热的忠诚两度串连,留下了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迹,也成为人生厚厚的案卷之中一页发黄的文档,让人回首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柯云 《文史月刊》2009,(7):35-36
“红卫兵,大串连” 当时一批参加保卫毛主席运动的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戴上书有“红卫兵”三字的红袖章与外地学生进行联络,叫做大串连。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院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加文革活动的通知》,文中还拟定由国家提供交通费和生活补贴费。通知发出后,全国各地学生倾巢出动,涌向京城闹革命,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习惯把1966年至1970年毕业的大学生称为“老五届”。“老五届”大学生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大多数人参加了“红卫兵运动”,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牵扯,随着岁月的流逝,未免产生一种“不知心恨谁”的惆闷;一是除了66届之外,其余几届都没有修完应修的大学课程,业务上“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有些德国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历时十年的革命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全民教育来建立一个新的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因素。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运动引起了德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对红卫兵运动的兴起、人员  相似文献   

16.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其中有少数从长沙、哈尔滨等地来的学生,被请上天安门,并安排在大会上讲了话。这就揭开了红卫兵大串连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学生串连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形式。他在8月31日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表明了支持大串连的态度。消息一见报,刚成立的北京“红卫兵二司”立刻决定派三四千人到全国各重要地方,特别是上海、新疆等地串连,就地发动群众,开展“文化大革命”。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学生,首先是离北京近的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的学生涌入北京,一天就有几万人。北京各大中小…  相似文献   

17.
文革十年浩劫,席卷中国,城乡皆不能幸免。在河北农村,同样发生了一幕幕荒诞离奇、人性扭曲、残酪恶劣的人间闹剧、丑剧,《一个农村孩子眼中的文革》的作者,当时只有十几岁,他回忆了当年亲身经历:无知而狂热的中小学生红卫兵造反批老师、斗“黑帮”、“文攻武卫”,农民斗“走资派”,大搞冤假错案、滥施酷刑等等情况,惨痛的历史教训,后世可鉴。  相似文献   

18.
这条铁路只有21.4公里,它当年的风光决不亚于今日之京九、南昆。它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韶山铁路一开始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更谈不上科学论证,而由红卫兵几张大字报喊修就修;它被涂抹着浓郁的政治色彩。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郑重提出:“全国各地学生要去北  相似文献   

19.
“四清”运动一开始,我就长年到外地蹲点,运动结束后才回到省计委机关。由于多年不在一起,机关已有许多同志不认识,有的原来认识现在也不熟悉了。回到综合处,原来自己分管的业务也由别人接管了,一切都感到陌生。没过多久,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降临了。机关干部们组织战斗队。由于观点不同,很快分成两派,双方争论十分激烈。随着全国运动的深入,“造反有理”、“无法无天”煽动起来的打砸抢行为愈演愈烈。各地造反派和社会上的红卫兵勾结起来,拉山头,抢地盘,到处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机关开始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我由于缺乏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一段历史流逝的是时间背负的是沉重直面是一种勇气“文革”初期,我当上了造反派红卫兵。赴京串联之后回到成都,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投入火热的斗争。既然已经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就应该挺身而出捍卫他的革命路线。以前那种游离于运动之外的状况,是结束的时候了。在北京时,我得到了一份材料,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关于两个多月以来“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