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聪  任雪原 《沧桑》2011,(2):203-204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为进入行政诉讼程序的前提,在行政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宽窄程度直接关系到法院对行政争议案件的处理范围,关系到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置于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审查之下,也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形势的不断产生,行政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狭窄的问题日渐明显,更好的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成了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黄艳玲 《沧桑》2014,(4):161-163
当前我国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存在诸多缺陷。为防止违法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妨害行政法治建设,在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于被自己学生起诉,显得手足无措,主要原因是高校对学生属性认识不足,从而不能准确把握高校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属性是完全必要的。高校学生首先是人,按对待人的方式对待学生;高校学生还有公民、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等身份和属性。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还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以及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主体是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的简称,它不仅是行政许可权的享有者,同时还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一系列规则密切相关,行政许可实施的具体操作离不开行政许可主体。作为行政许可法律关系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许可主体必须同时具备组织性、法权性、自主性、责任性等基本特征。正是基于这些特征,行政许可主体不同于行政许可法律关系主体、行政许可行为主体以及一般的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5.
试论依法行政与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国 《黑龙江史志》2012,(8):55+57-55,57
<正>依法行政反映了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是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一项行政管理原则。在我国,一般认为其基本含义有:(1)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一,行政机关及其职权由宪法和法律加以设定,行政机关不得为自身设定职权;第二,任何行政法规、规章和行政活动都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冲突;第三,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限制、剥夺公民的权利,不得增加公民的特定的义务,也不得为任何特定的人设定特定  相似文献   

6.
林成吉 《神州》2014,(11):200-200
人权是受一定的伦理道德所认可、支持与保障的人应当享有的各种权益。它已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权本来的含义是一种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以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同时希望在今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中能够更加完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7.
行政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行政行为之前,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协商的行政过程。行政听证制度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兼顾效率的原则。我国行政听证存在缺乏听证意识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和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狭窄,缺乏监督、救济机制不完善等制度层面的问题。为促进行政听证制度的法治化进程,笔者从提高公众的法治理念,加强行政听证制度与程序建设,提高听证主持人和听证代表的素质,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增加行政听证的透明度,扩大宣传等方面去完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史政英 《沧桑》2008,(6):99-100
通过对邱兴华案例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对重大犯罪的被害人及其家属予以一定的救济,这不仅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保护公民对国家的信赖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权保障的要求。就我国现状来看,司法实践中该问题十分突出,而立法上却缺乏相应的规定,为此,应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原则、机构、对象范围等入手,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孙海滨 《沧桑》2010,(4):54-55
土地和房屋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那是他们用毕生积蓄换来的安身立命的根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旧城区的改造、旧房屋的拆迁已是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之多的纠纷,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政权的扩张,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强制拆迁权的滥用。本文以房屋拆迁为视角,着重探讨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应当如何从立法层面对行政机关强制权的行使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李慧丽 《沧桑》2010,(5):39-40
行政救济是一种从行政法的角度以国家机关为主体进行的救济。行政救济早已有之,外国从一战以后就开始有了;而我国从民国初年便也已经有此规定。行政救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行政救济的发展趋势,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政裁决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实现进程。对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应以行政裁决的价值目标为基点,根据行政裁决范围、种类、行使方式及当事人的诉讼标的的不同,灵活确定不同的法律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证以它“证明、服务、沟通、监督”作用,通过证明无争议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消除各种纠纷隐患,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冲突,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预防了纠纷,保护了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然而随着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纠纷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调解弥补了法律诉讼的缺陷,节约了司法资源,容易让民众接受,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黄国政 《攀登》2004,23(2):8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对我国行政制度产生深刻影响的法律,也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为构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开放性档案就是将保密期已满和其他可以公开的档案解除封闭,向社会公众开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凡我国公民和组织,持有身份证或工作证等合法证明,可直接利用开放性档案。  相似文献   

16.
<正>公证以它"证明、服务、沟通、监督"作用,通过证明无争议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消除各种纠纷隐患,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冲突,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预防了纠纷,保护了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当今时代已是  相似文献   

17.
武媛媛 《沧桑》2009,(4):77-78,83
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核心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组织调整社会生活的职能和权限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机关享有的裁量权也随之增加。但是行政裁量权存在可能被滥用的危险。在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扩大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不断加强过程中,现代行政法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对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8.
陶进华 《攀登》2007,26(6):153-155
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的新规定表现在:缩短了行政机关举证的期间,严格规定了证据形成的程序,确立了无效证据制度,明确了行政机关提交证据的审级限制。这些规定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公民和法人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赖与评价,而信用权利是有关民事主体对这种信赖与评价所享有其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权利主体就其信用利益,可以进行支配,他人(公民或法人)不得侵害,在我国民事立法对信用权利未作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借助间接保护方式(以侵害名誉权的形式)对其遭受的侵害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0.
朱庆 《黑龙江史志》2013,(21):144-144
<正>档案行政执法在档案法制建设中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适用档案法律、法规,使《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权利和义务变成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民,在处理档案事务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