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第一次见到吴大猷老是1992年5月17日,他在李政道教授和夫人陪同下,从台北经香港来北京。这是他时隔46年后第一次重返祖国大陆。我当时负责大猷老来大陆访问的接待工作。当时他是海峡对岸来访的职务最高的人,而且是一位患病的87岁的老人。我感到压力很大,生怕有闪失。在机场上,我见他虽然坐在轮椅里,但精神很好。  相似文献   

2.
在"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上,瓦尔特·朗格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这位89岁的老人所到之处,人们都会投来致敬的目光。作为朗格表的第四代传人,他的精神已经成为制表业的标杆。2013年1月21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这位传奇人物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吴志菲 《文史月刊》2010,(12):62-66
<正>这位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复员后,他无怨无悔地回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为了让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  相似文献   

4.
关于60年前那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口述资料非常丰富。但原始文献在民间却极其少见。石家庄88岁的田文江老人,至今保存着一本厚厚的《上甘岭笔记》,是他在朝鲜战场的山洞里亲笔记下的。当年敌军进行了细菌战,我军战士回国时,都要洗澡消毒,把随身物品全部烧掉,而这本笔记却辗转幸存下来,真是奇迹。笔记之详令人惊诧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笔者两次来到石家庄市东风路田文江老人家中,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老人衣着朴素、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很有军人风采。讲起往事,田老双眉上扬,充满自豪。他让老伴拿出一些资料,不仅有田老青年时期很多英姿飒爽的老照片,各种证件、证书、履历、档案也都很齐全,还有亮闪闪的华北解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北解放、西南解放、华中南解放、抗美援朝、朝鲜和平、抗战胜利60周年等纪念章和勋章,都是他戎马半生、为国奉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12月15日,大家在电视中可能都看到了以下精彩的一幕:美国总统布什卸任前最后一次访问伊拉克,一个记者会上,一名仇视他的伊拉克记者,连续两次向他投掷鞋子。但好一个布什,在这电光火石的两三秒间,接连闪身避过。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虽然被称为"牛仔总统",却没有如当年英国副首相彭  相似文献   

6.
宁述勇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他正在成为很多记者的榜样。1999年以前,他还是新华社的一名记者,7年后他已经成为著名移动通信商索爱中国公司的副总裁。这种升迁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虽然没有神六的速度,但至少也有“汗血宝马”的快捷。宁述勇的个人品牌最初是从新华社建立的,一个优秀记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进入摩托罗拉任媒介经理,做政府公关。4年后,也就是2003年,他跳槽到索爱,继续做公关。在索爱成立5周年的今年,宁述勇因为业绩优良,被升为索爱中国公司副总裁。他个人品牌的附加值就越来越厚实。  相似文献   

7.
正在江苏省如皋市,有一位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老党员——徐奎。他1927年1月出生,1947年11月参加解放军,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四等功1次,被所在师授予"战斗英雄模范"荣誉称号。1949年10月1日,他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大阅兵,光荣地成为受阅战士中的一员,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检阅。2017年,笔者慕名对徐奎老人进行了采访。面前的他,虽然已90多岁高龄,但身板硬朗、思维清晰。一谈及战争年代的往事,老人心潮澎湃,情绪激昂,一幕幕战斗场景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运动80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记者去北京西城访问了曾经参加过这一伟大运动的童陆生老将军,他虽然已是99岁高龄的老人了,可是对80年前这一划时代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仍记忆犹新,而且谈起这段亲身经历的往事亦然兴奋不已。现将他所谈当年武汉学生积...  相似文献   

9.
见到陈行庚老人 ,是在省委大院的三号楼、他原来工作过的办公室里。一大早 ,当我冒着凛冽的寒风和细雨匆匆地赶到时 ,离我们约定的时间还有5分钟。但老人已经在等候了。他的秘书谢宏告诉我 ,老人是个非常守时的人 ,每周一省顾委老同志的政治学习 ,他总是到得最早的一个 ,而被那些老同志风趣地称为“冠军”。已经87岁的陈行庚老人 ,在两年前经历一场病变后 ,手脚已经不太灵便了 ,一身已经褪色的中山装 ,一双布底的棉鞋 ,不高的个子透着一股和善 ,与我们在街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 ,但依旧红润的脸膛 ,炯炯有神的目光 ,清…  相似文献   

10.
1991年8月9日傍晚,山西省侯马市政府招待所来了一位北京女客人,是位个头不高、身形瘦削、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花甲老人。陪同来的是当时新华通讯社山西分社主任记者董荣贵和临汾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文学。正当王文学向我介绍客人时,她已经将名片递到我手上,上面印着“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侯波。”  相似文献   

11.
1952年1月2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日子。在纪念罗盛教壮烈牺性50周年的前夕,记者有幸寻觅到了英雄罗盛教生前的亲密战友、当年亲自送罗盛教上山入葬的曾伏生同志。这位66岁的老人,精神健旺,谈起和罗盛教亲密相处的日子,他眉飞色舞。说起罗盛教英勇献身的情景,他思念无限。尤其当他讲起鲜为人知的罗盛教牺牲后由“事故减员”到“荣誉颠峰”的曲折经历,他更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2.
西藏神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议室里,飘荡着淡淡的药材香味。记者在一张放大的照片上看到了一个瘦高、淡定的老人。透过老人两鬓的白发和略显沧桑的脸,记者仿佛看到了他坎坷曲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他曾辉煌过。然而,可耻的变节,让他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1979年12月2日夜,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老人病院,室外朔风呼啸,雪花飞舞。一间紧闭的病房内的地板上躺着一个中国老人,僵硬的躯体已经一动不动。从老人抽搐的面孔上,可以看出他生命终结前最后一刻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核实毛泽东家庭财产的问题,吴连登特意去找了汪东兴同志,还专门拜访了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中南海财务处处长刘元祥、中央办公厅专职负责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特别财务的郑长秋等人。"他们最了解毛主席稿费和经济状况。汪东兴同志已92岁高龄,郑长秋同志也是82岁高龄,二老虽然精神很好,记忆力惊人,但他们毕竟年事已高,不可能频频出来澄清,吴连登特意将二位老人的意见收集整理,一一向记者转述。  相似文献   

15.
风中     
冬临近了。北风已呼啸起来,虽然没有夹杂着雪花, 却已经有了严冬的刺骨寒冷,街道两旁的树木孤零零地立着,光秃秃的枝桠也在风中瑟瑟发抖。街上行人稀少,一片死寂。他瑟缩在街道的角落中,却格外引人注目。一个瘦弱的年轻人,面前一个小摊子,摊子上都是些旧书报,发黄的纸张如同残弱的老人般也在风中颤抖,仿佛在向人诉说它们的不幸。我已不是第一次看到他了。  相似文献   

16.
老兵不死     
正2017年10月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港,一艘新近下水、身躯庞大的灰色巨舰迎来了隆重的命名仪式。这艘舰虽然在外观上与民用油轮类似,但在建成后将编入美国海军战斗舰艇序列。在仪式上,一位精神矍铄、头戴船形帽的老人成为主角,他与众人共同向新舰下水表达了衷心祝贺和美好祝愿,并与来宾合影留念。那么这到底是一艘怎样的舰船?这位高龄老人又是谁?一这艘崭新的巨舰是美国海军第二艘远  相似文献   

17.
主席、各位朋友: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距今差三年就整整50年了,周恩来总理仿效康熙大帝千叟宴的形式,举行了一次老人茶会。那一年周总理刚满60岁,已经可以称作老人了,为了表示敬老和团结,他便邀请了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举行茶会。老舍先生和周总理同庚,属狗,也是戊戌年生的,有幸被邀请参加。宴会之后,老舍先生回到家中,非常兴奋。他说他今天去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是作为年满60的老人参加的。陈毅副总理比他们年轻,被总理指定为候补老人,只能列席参加。在那次茶会上周总理提出了要收集文史资料的想法。今年又是丙戌年(狗年),光阴离上上个…  相似文献   

18.
杜导正脱下鞋子,盘腿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分好几次跟本刊记者讲述了他几十年的经历和观点。这张沙发上坐过许多来访的老朋友,其中不乏重要人物。杜导正和他的一批老朋友们,被称为“两头真”的老人——参加革命时,  相似文献   

19.
胡连会的4月29日,正是”汪辜会谈”12周年纪念日。这个巧合令人感伤又觉温暖。三天之后,在医院休养的90岁的汪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特别“出院“与连战会面。这个场面同样让人感伤又温暖。已经很少露面的老人看上去瘦削但精神健朗,他笑容可掬地在沙  相似文献   

20.
一位身形瘦小,身着蓝色中山装,须发斑白的老人,端着一盘熟落的杏子,缓缓走着,邻居招呼他,他看看,继续往前走…… 老人今年76岁了,耳朵聋了,不喜欢和人交往,他叫李长旺.村民们说,"他从塘川来到寺尔,当了两次上门女婿,都没成,幸亏遇上了我们村的李仁英,不然,我们已经吃馒头了(避讳死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