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晓文 《钟山风雨》2008,(2):39-39
英文晚报《民国西报》创刊于1912年,馆址设在上海博物院路。该报系孙中山创办,由马素主持笔政,并兼发行。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由国外归来,任临时大总统。由于当时他尚未识破袁世凯的面目,便让位给袁世凯主持国家大计,不料袁大权在握,便野心暴露,屠杀革命党人,这时孙中山悔之不及。  相似文献   

2.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建设人才,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 孙中山先生十分关心这所高等学府。无论是在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办过程中还是成立以后,他都经常过问、检查、督促学校的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有限的文献材料中查到,从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先生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开始到1925年3月10日这一年零36天的时间里,孙中山先生关于国立广东大学的命令、训令、指令、题词及演讲等就有45篇之多(这45篇文章已由中山大学档案馆编成《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一书)。  相似文献   

3.
国内报纸的最早“号外”见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及其他论述者曾指出最先发行“号外”的是上海两家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晋源报》,时间是1883年;中文报纸最早的一份“号外”是《申报》于1884年8月6日晚6时发行的。但  相似文献   

4.
香港报纸的历史与现状□慧斋早在1841年5月,便有英文《香港公报》在香港发行,随后又出版了《华有西报》、《德臣西报》(又译为《中国邮报》)等,至今仍保留下来的早期英文报纸则是1881年创刊的《南华早报》。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5.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峡梦1918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便以英文发表《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此一宏文虽未引起当时西方世界的响应,但却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利用西方战时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人才技术发展中国实业的愿望。1921年此文以中文出版之际,随更名为《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第二计划第四部“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节(《孙中山选集》P265~266,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二版)中有如是描绘:“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  相似文献   

6.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45年出版发行的美国著名报人鲍威尔的回忆录《在华二十五年》(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中的第十一章。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系美国在旧中国上海发行的著名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的主编。他自1917年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来华,直至1942年夏才作为美日两国的交换战俘离华返美。期间的25年,他以记者特有的敏感,关注乃至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本文是作者作为当事人之一,对轰动一时的临城劫案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徐渊 《钱币博览》2010,(1):43-45
在2007年第4期《钱币博览》上,曾刊出笔者《说说“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务”真相》一文。以英国收藏家黄中行先生所藏盖有“南洋同保兴业社之图记”的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作为孙中山亲赴越南为刚成立的同盟会筹集革命经费之实证,从而否定了《世纪伟人孙中山》一书中称该债券是宋嘉树在美国旧金山发行的虚构之说。  相似文献   

10.
杨玉珍 《纵横》2013,(7):27-29
孙穗芳,1936年生于上海,父亲孙科,母亲严蔼娟。1948年毕业于上海世界小学,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八女中。195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燕山大学名誉教授、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为了宣传孙中山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讲达1100多场,捐献孙中山铜像一百余座。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书。  相似文献   

11.
正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为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传教,兼任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通讯员,曾呼吁促成美国政府在华"庚款兴学"计划的实施。他在华活动长达40多年,著有《中国的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动乱的中国》《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及美国》等多部介绍近代中国的英文著作,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他的这些著作中,有大量对当时晚清中国各方面的深入观察,可便于我们从外国人的视角来认识晚清社会。  相似文献   

12.
读《孙中山详传》后的一些看法刘高葆,柏峰,周元王俯民先生所著《孙中山详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2月版;以下简称《详传》)是中国大陆出版的篇幅最大的孙中山传记。作者在前言中郑重交待,他写这本书是要“将孙中山先生奋斗史和民国的历史,经过自...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是否发行银币,因为中国近代史料没有清楚交代,而引起不同的意见。有关太平天国钱币的著作,首推简又文先生1948年在广东文物特辑中发表的《太平天国泉币考》,其次便是1984年上海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这二本书均认为太平天国曾发行银币,其中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一书里,是以耿爱德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楷书折一钱为拓图的,而简又文先生一文未见有拓图,但他  相似文献   

14.
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上海《天铎报》连载过一篇译文,题为《真革命始祖》,称誉孙中山多年来苦心孤诣,领导中国革命的功绩。该文原载美国《纽约泰晤士报》,说明系伦敦通讯员来函。其中引录了孙中山致纽约财团的两封信,迄今为止,各本孙中山集均失收,现介绍如下,并略加考订。  相似文献   

15.
《纵横》2006,(12)
2006年11月11日上午,国内外所收资料最全、最新、最具特色的一部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大型历史图集《孙中山先生画册》,在全国政协举行首发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出席了发行仪式。由邓小平同志题签、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修订编纂、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先生画册》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奉献的重点图书,以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出版的画册为蓝本,反映了近20年来孙中山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齐续春、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蒙、副主…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多次发行的筹饷票券,武昌起义席捲全国时在上海创立的开国第一银行发行的军用票,都对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解决当时财政上的困难,起了重大的作用。一、对孙中山先生在国外发行筹饷票券的研究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的筹饷票券,名目繁多,形式各异,有中国直式的收据形式,有西方的横式股票、钞票形式,也有中西合壁的债券形式。现将我们知道的以及收集的珍贵票品实物,分析介绍如下: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抵达檀香山创立兴中会,24日起草“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和檀香  相似文献   

17.
蒋成彬 《文史天地》2013,(11):59-61
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和左派人物,著名的书法家和诗词家,他早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纸,宣传反帝爱国、反对清王朝等思想,后加入国民党,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8.
楼乘震 《世纪》2020,(3):50-55
逸飞先生驾鹤西去竟已15周年了,要不是朋友提醒,我几乎忘了,因为我的手机通信录上还保存着他的号码,好像他并没有走,还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在忙着他的大视觉,他还会随时打电话给我……我在网上搜索自己写过的有关他的文章,没想到居然搜索到一篇1998年发表在《焦点》杂志上的文章,题目竟然是《陈逸飞的活法》。记得那时我给某报采写了一篇《陈逸飞:寻找曾逃亡上海的犹太人》的长篇通讯,说的是陈逸飞拍《逃亡上海》和《上海方舟》这两部电影中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东亚病夫”这个词汇出现在1896年.如上海市体育局五百年体育大事记中就说:“(1896年)九月十一日(10月17日)租界英文报纸转载了英国伦敦《学校岁报》专论,称‘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此后,中国人常被西方人贬为‘东亚病夫’.” 所谓的“租界英文报纸”,是指上海的《字林西报》;“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这句话,则出自当时由梁启超主笔、风靡一时的改革派报纸《时务报》的中文译稿,该译稿名为《中国实情》.  相似文献   

20.
1936年,正当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加紧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时,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公开出版了一份四开铅印的《文化报》。报头由蔡元培先生题写,下面印着:“中宣部登记证中字2872号内政部登记证警字5706号”。先后参与这张报纸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总共不过五六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