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外公在去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得很简朴,牙口也不太好,他总是喜欢呆呆地坐在八仙椅上,一边嚼着馒头喝着稀饭,一边极慢地呷着从街上打来的山芋干酒,沉默不语,像一头缅怀岁月的老牛。这个时候的外公,已拿不动锅铲烧菜烧饭了。在此之前,外公的菜一直烧得很好。徽州人烧菜似乎是无师自通的,不仅仅是外公,还有我的外婆,我的几个舅舅,包括我母亲在内,似乎都能烧得一手好菜。  相似文献   

2.
她这一辈子     
外婆生于1924年。据说娘家的景况还不错,17岁出嫁时是坐马车拉着嫁妆浩浩荡荡奔去的。至于是8匹还是4匹,她自己没说,母亲和姨妈舅舅们都不知道。那一年,外公15岁。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团结族”是人们对父母分别是藏、汉族人的家庭的幽默戏称。 很少有人知道钱利军的藏族名字“索南加措”,只有他的藏族母亲叫他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在母子之间使用。他的外公是青海藏族,外婆则是昌都藏族。  相似文献   

4.
萧云 《巴蜀史志》2017,(1):22-25
小小女娃要参军 我的母亲王新兰,原名王心兰(参加红军后自己改名王新兰),1924年6月出生在四川宣汉县清溪镇王家坝村。外公叫王天保,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人称“王二贡爷”。外婆共生了12个子女,母亲是最小的女儿。  相似文献   

5.
寻根在洪洞     
终于见到我向往已久的洪洞大槐树了!童年时候住在外婆那个小村,时常听外婆讲述小村的历史。外公姓张,外公的祖上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来的,外婆的娘家姓陈,外婆的祖上也是从洪洞大槐树来的。外婆曾一遍遍告诉我,看见你外公老是倒背着手走路吗,那是因为外公的祖先曾被倒绑了手走路;听见小村人凡大小便都说要“解手”吗,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在路上凡是大小便都要先解开被绑着的双手。然后外婆又拉过我的脚查验小脚趾,说凡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小脚趾甲都是两个盖儿的,那是在离开洪洞家乡时祖先拿嘴咬裂了的……眼下我可是真…  相似文献   

6.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     
贵阳市现今的护国路,在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它叫顺城街。那时大南门是名副其实的:有高高的城墙、有宽敞的城门洞。进城来往右拐,不远处就是顺城街。那是一条石块铺的斜坡小路。在顺城街的中段,有一个熊家大院,也就是我的外公家。熊氏家族人丁兴旺。外公那一辈,亲堂兄弟就有六个,我的外公排行第五。其中四外公熊范舆,是清末的进士,曾留学日本,昆明鼎革后即任滇督蔡锷之秘书长,1913年回贵州后任黔督刘显世的秘书长,曾积极参与护国讨袁之役。1920年在军阀权力争斗中,被无辜杀害。我的外公熊静安虽是学徒出身,后来却当了省商会会长。我母亲这一辈,也就是我的舅舅姨姨们,小时候我数也数不清。他们这一辈是“大排行”,在舅舅当中,我知道的有二舅熊其锐,曾赴日本学蚕丝。  相似文献   

8.
周鸣盛 《古今谈》2005,(4):62-64
五舅杨步飞,当我开始记事,他已是国民党的中将师长了。只是1949年后与他才有近距离的接触。我的外公是诸暨西乡草塔镇杨家楼村的一位乡村郎中,大概在1885年春天,有人从余姚领来几个十四五岁的姑娘,想在村里找婆家。经人说合,外公娶了这位姓陈的少女,她就是我的外婆。第二年生了我大舅叫杨敬胜,外公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大舅上过几年村学,十一二岁送他去诸暨城里中药铺当学徒。再三年有了我二舅,取名敬贤。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郭碧玉,台湾省台中市人.母亲家中兄弟姐妹16人,她排行第五,有一个舅舅排行十四.早年,母亲家中贫寒,她很小就出外做工,协助父母抚养弟妹.我母亲的勤劳与善良,在这个舅舅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父亲是浙江人.1948年我舅舅9岁时,我父亲患病,在浙江省镇海县老家治病,我母亲携带襁褓中的我从台湾到浙江探望.那料,我父亲不久就病故,而我和母亲又因众所周知的情况,回不了台湾.我母亲与舅舅断了联系,一晃就是40年.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准予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次日,我舅舅立刻到有关部门办理赴大陆探亲的手续,他是台中市第一个申请者.他因担心一时难以找到我们,便设法加签到6个月的探亲期限.  相似文献   

10.
我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儿子萌萌赫然成了一个小大人,他已经13岁了,被外公和外婆带了三四年,现在终于回到我身边。 然而,就在我们母子团聚不到两个月,萌萌的  相似文献   

11.
我能记事的时候,我和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的热心快肠、乐于助人的外婆是武昌区人民代表,一天到晚忙里忙外的,倒是外公常常静静地和我处在一起。童年生活的那份乐趣,那份安全感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逝世,关于他的话题不时有涉及. 汪国真的祖籍是福建厦门市郊区的后溪乡英村社(今厦门集美区后溪镇英村社区)o后溪镇是著名的侨乡,汪国真的伯父、伯母、外公、外婆、及六个舅舅一个姨,分别侨居在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那年月,这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哈哈,外婆又在"多管闲事"了!我刚跨进家门,就听到她和别人在通电话。电话一挂,我乐颠颠地跑到她身旁,问:"外婆,你又包了什么事情呀?""你小孩子别多管闲事!"她不理会我,扭头对外公说,"走,陪我到邻居吴大爷家去一趟,我给他小儿子介绍个对象!"  相似文献   

14.
李某年仅15岁,南京市某中学学生,父母离异后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下岗在家,仅靠外公、外婆的退休工资维持日常开支。李某的母亲在感情上、生活上遭到双重打击后,深感无力抚养孩子,便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李某的外公、外婆也认为,父母的离异已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只有给予更多的关爱才能补偿其内心的创伤。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和放任不管交织在一起,久而久之造成了李某惟我独尊、自高  相似文献   

15.
一直到十多年前,在摩梭人的观念里,还没有“市场”这样的词汇,顶多只有一些民间的借贷、给予或施舍。涉及骡马是要买卖的,但多数是以马换骡,物物交换。在那块土地上,一直沿袭着一种母系制度,家中只有以母系血缘构成的亲属关系,即外婆、舅舅、母亲、姨母以及姨母的兄弟姐妹,而没有外公、爷爷、奶奶、叔叔之类。男女之间并不结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就是在我5岁的那年,我外公家发生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大喜事——我的舅舅陈友松从美国学成回国,返乡省亲。他的归来顿时给这个偏僻安静的山村陈友松1935年自美归国  相似文献   

17.
“不,这不是真的!”妈妈听完电话后,只吐出这几个字,便僵在了电话边,目光发直,嘴唇微微打颤,任凭话筒从她手里轻轻地滑落下来,直到发出“砰”的一声,才使她惊醒。她欲哭无泪,手足无措,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丽丽,晚了,外婆她……她已经走了!”顿时,我也像被电击了一下,头脑发胀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妈妈。家里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随后便由起伏不断的哭声和抽泣声取而代之。外婆这些年的生活十分坎坷,十年前她患白内障因无钱医治而双目失明,三年前她惟一的生活上的寄托——外公又因病去世了。就这样,外婆在黑暗、无助、痛苦中熬过了三年。谁料到,一个星期前外婆又被确诊为患了“白血病”,被病魔摧残了一个星期的外婆终于永远地离我而去了。舅舅们因无力支付住院疗养费而决定让外婆回家“养病”,脱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外公和外婆     
我对外公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都没有。他在我妈15岁时就死了,胃癌。我总听到隔壁阿婆回忆外公一碗一碗喝烧酒的情景。她说:"那样一大碗烧酒哟,一口灌下去,什么都不就着点,唉,命歹啊!"这我是知道的,外婆很凶,是稍有不顺就操棍子乱挥的人。她不允许外公喝酒,外公只能偷着喝,隔三两天到小店里  相似文献   

19.
我的女儿是在她外婆家长大的,她的外婆家里平日很清静,只有老两口。女儿去了后,给他们平添了许多的乐趣,因此她的外公外婆特别的疼爱她。不是这个抱着就是那个背着,整天粘在一块。她外婆怕小朋友欺负她,几乎不带她去和小朋友玩,因此女儿的世界里只有外公外婆。  相似文献   

20.
外婆的葬礼     
本敖 《南方人物周刊》2013,(12):112-112
2009年冬天很冷,下班路上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天气这么冷,外婆还好吗?”当时年事已高的外婆轮流在两个舅舅和我家住,这是家庭会议讨论的结果。没两天接到电话,得知隐隐有预兆的结果:外婆过世。问我是不是回去,我当然要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