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莉莉 《丝绸之路》2023,(4):108-114
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埃塞俄比亚本土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都对埃塞俄比亚高水平中文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中文本科专业课程大纲的研究发现,尽管该大纲在过去十年中对埃塞本土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文化课程设置上科学性不够强,具体表现为一定程度上课程比例失衡、课程内容单一、课程系统性不高、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支撑高水平本土中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加快实现本土中文专业的内涵化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文化课程设置,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中文本科专业文化课程体系。本文认为应从制定科学规划、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做好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本土中文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
傅浩兰 《神州》2013,(31):41-4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我国对于如何保护及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如何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为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力度,笔者将从大学生、课程、教师及社会角度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是历届师生在继承、批判、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定位,牢牢把握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的核心标志,是大学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食粮",是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夯实大学文化在现代社会先进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杨璐  何欢 《风景名胜》2021,(4):0121-0121
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教学对立德树人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探究,并且结合学校所授英语课程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反思,浅析该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希冀对以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欣 《南京史志》2023,(40):28-29
<正>活动性课程,是指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瓷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我园“十三五”课题“瓷艺文化关照下的活动性课程研究”引领下,中班年级组追随幼儿兴趣,发现传统文化中的潜在教育价值,以十二生肖为主线,将瓷艺文化渗透到各项活动中,生成了“十二生肖,泥好呀”活动性课程。本文阐述了活动性课程的教育理念,并从主题的产生、准备、组织策略、高潮事件四个方面,介绍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此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具备文化内涵和专业技能的新时代复合型旅游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各院校旅游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并以首钢工学院(以下称我校)旅游综合岗位实训课程为例,论述该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及探讨实践教学策略,以提高旅游专业实操技能为研究内容,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际教学,提出开展旅游实践课程的思路和策略,为旅游实践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3,(7):21-21
@潇湘晨报:【厉害!美国18岁少年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 美国18岁小伙泰勋·威尔逊2月28号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TED人会上展示了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该核反应堆功率为50兆瓦至100兆瓦,足够10万户家庭使用。目前威尔逊已经为内华达大学的研究生教授了一学期的核能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8.
吴东杰 《黑龙江史志》2013,(15):232-233
艺术院校新生专题制,主要是指艺术院校为刚入学新生提供的具有特定主题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目的是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新生专题制采取了因材施教,在美育中注入人文,以人文引领美育,融合了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学习、能力锻炼结合,用多种灵活方式把主题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个人与集体当中。它是探索经济转型、大学扩招以及文化大众化与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为大学教育的提供思想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西交通史"列为大学课程之一,在中国为时并不太晚。1920年留美归国的陈衡哲在北大开设"欧亚交通史",盖为中西交通史进入大学课程之始。1930—1940年代,随着相关中外研究著作和译著的日益增多,在大学讲授中西交通史性质课程者明显增加,如张星烺、郑鹤声、郑师许、周传儒、王国秀、陈受颐、向达、孙毓棠、郭廷以、张维华、叶国庆、朱谦之、翁独健、姚从吾、冯承钧、韩儒林、白寿彝、方豪等。作为一种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课程,中西交通史并非一般教员所能胜任,而且因其在大学史学系课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没有制度化的保证,故该课程的开设常随教员流动而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10.
杨慧 《风景名胜》2020,(1):0200-0202
本研究基于以“研究性教学”为基本模式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验,旨在从研究性教学理念出发,探索在该理念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小范围实验,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初显,课堂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放音 - 学生听音 - 教师对答案”,学生参与课内外研究性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提高,知识吸收内化速度加快,学习氛围活跃,师生双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学院组织文化是指大学师生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文章中通过大学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点,进一步探讨独立学院这一新兴高等教育类型其组织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独立学院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该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艺术类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值得关注。文化育人是大学的优势。大学教育必须将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应积极构建艺术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应在艺术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获得主阵地;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注重人文精神弘扬,以创建人文价值为终极目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人文教育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华俊红 《南京史志》2023,(40):46-47
<正>我园坐落于吴文化发祥地,这里蕴含着丰富、独特、优秀的文化资源。我园致力于开发以吴文化为内核的“田野之旅研学”课程,让幼儿徜徉在吴地独特的山水、天地之间,自然地接收新知识、新信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生命成长。一、“吴文化田野之旅研学”资源创生之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我园进一步分析园本特色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深化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其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最终构建以顶层设计为基本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思想引领,以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选择思政教育载体、设计思政教育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评价5个步骤为实施程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柴磊 《南京史志》2023,(40):52-53
<正>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以游戏为载体设计节气活动课程,让幼儿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1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创办的大型文化、教育平台"国图公开课"举办媒体开放日,介绍该平台的建立、发展以及设立宗旨。"国图公开课"是国家图书馆借鉴MOOC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理念,以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依托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海量资源,设立了专题课程和读书推荐等栏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推送多种形态的学习资源,创立面向社会大众,严肃、通俗、负责的通识教育平台。目前,"国图公开课"已推出古琴、汉字、丝绸等系列专题。  相似文献   

17.
张小芳 《沧桑》2013,(4):146-149
在大学教育中,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为核心的功能是一种文化感受和文化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优秀的大学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也反过来促进优秀大学文化的形成。大学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知识面涵盖较广的范畴,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以大学文化为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情感疏导、思想开拓、文化浸染等功能,对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具有巨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和优化也影响着大学文化的形态和文化性状,因此,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有效契合是提高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海霞 《南京史志》2023,(37):36-37
<正>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文化和特色发展的实践载体。我园基于“玩沙”特色课程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着眼于“园所独特文化积淀、教师视界素养提升、幼儿个性成长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确立了“自然共生的‘沙·趣’课程建构研究”课题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我园理论与实践并行,对话与体验互撞,将幼儿园、教师、儿童、本土文化等视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握“自然共生”样态,以“本土化发展”为路向,以“适宜性发展”为特质,深入践行“一支点(内涵发展)、双关注(儿童与教师)、三精准(需求、目标、路径)、四协同(院校支持、行政保障、园本发展、社区合作)、可持续”的研究策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文昇 《丝绸之路》2010,(2):116-119
大学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内在品格,也是大学强盛生命力的根本。多样化的大学文化,决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没有规则。大学应自觉地担负起先进文化引领者的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融会多种文化和形成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以优秀的文化激励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和规范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已成为热门课题。自2021年起,麦积区博物馆推出的“大地湾文化”主题课程开始实施,该课程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师生双边活动,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源动力,从动手到动脑,化抽象为形象,力求把深奥的学术知识通俗化、趣味化,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天水地区地域文化之一的大地湾文化为例,通过探讨对相关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以期为同类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