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白石的画芭蕉卷叶一九五○年春节前,老舍先生选了四句苏曼殊的诗,请白石老人作画。内中一句是:“芭蕉叶卷抱秋花”。老人因为不熟悉芭蕉叶卷的情形,时当严冬,又无实物可作参考,逢人便问芭蕉的卷叶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的?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结果便没有画上卷叶。于兹一端,足见老人下笔作画之慎。宋文治以地方菜喻画风不少著名书画家也是美食家。宋文治讲究吃,可谓美食家中的佼佼者。他还将画家的个人风格与地方菜的特色风味联系起来作比喻,妙语迭出。他说,吴湖帆的作品“糯”,犹如苏州菜,讲究清润可口,所以我学他的“…  相似文献   

2.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3.
胡鑫 《黑龙江史志》2014,(3):326+328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王国-"句町王国"创造了流芳后世的句町青铜文化,现存于云南文山州博物馆的"青铜人面鱼形四鸟纹当卢"便是句町青铜文化的遗物,其器形独特,纹饰精美。从它的器形、纹饰、材料等方面都映射出了古句町王国灿烂的青铜文化,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來古文化遺址和古文物的發现,其地區之廣、規模之大、種類之繁、器物之富,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空前的多。這只有文化悠久而燦爛的祖國在進行偉大經濟建設的時期,才會有這種奇蹟式的大發现。古代文明和無限光輝的現代文明接連起來了!中國人民强烈地熱愛祖國的今天和明天,因而很自然地也熱愛祖國的昨天和前天。  相似文献   

5.
峨眉写意     
田瞳 《丝绸之路》2014,(3):64-68
南国芭蕉 从大西北到南方去,最先看到的是南国芭蕉。 在北方,芭蕉是极少见的植物,偶尔有一两棵,当作点缀风景的花草栽培在花圃里。我少年时在中原家乡见过几回,看着有点像院子里栽的美人蕉。那时我小,十一二岁,芭蕉和我的个头儿一样高。后来我到了大西北,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芭蕉了。  相似文献   

6.
讀書柧録     
歐陽修《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今人《歐陽修詩文集校箋》頁46注引蘇舜欽《答梅聖俞見寄》:"古貴知者稀,流俗豈足顧?"按:所引蘇句,與歐詩似無涉。蘇云知音稀少,正是古人之所貴;歐云梅如古貨,世俗之所不喜,故難於"脱手"耳。此本諧謔語,其前"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云云,亦同。然"古貨難賣",確有來歷。《論衡·狀留》云:"大器晚成,寶貨難售也。不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王充之意,又本諸《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貢善賈,此節特語妙(按:黄暉《論衡校釋》"寶貨"句下,無注,今爲拈出)。  相似文献   

7.
彭冰 《收藏家》2022,(5):57-62
<正>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品中,有着大量的芭蕉题材,诸如“蕉窗夜雨”“雪里芭蕉”“未展芭蕉”“雨打芭蕉”“蕉叶题诗”等。文人笔下的芭蕉,不仅是浓荫翠绿、秀美可爱的庭院绿植,还是风雅冲逸、寄托作者审美情思的标志物。下面就结合馆藏文物中的芭蕉图像来具体探析芭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继臣 《文史精华》2009,(Z2):24-27
邢台古有泉城之称,史书记载"泉出平地无数,汇为池,东北流贯葫芦套,名曰鸳鸯水,北汇七里河,东入南和界为澧河"。明代曾建百泉闸,自楼下村起至沙河县灌田20余顷。由此可见,百泉,千百年来滋润着邢台大地,哺育着邢台人民。1975年,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使千年古泉焕  相似文献   

9.
句无、埤中和“勾践之航”是与古越国史有密切联系的三个地方,但因年代久远,史迹湮没,文献记载疏略以及自然面貌改变等因素,它们的确切地点至今已不清楚。 笔者近来曾去古越腹地进行现场踏勘。现拾掇归乘,草成此文,拟对上述三地作些探索。 一、关于句无的方位及其南缘 “句无”之地文献多有提及,其中以《国语》的记载最早,“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三国吴韦昭注日:“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诸暨是一块有着悠久开发历史的地方,《越绝书》云:“诸暨大越”,可见这是古越族早期活动的地区。将《国语》所记与《越绝书》相印证,“句无”其地当在诸暨境内。那么,究竟它在诸暨的哪里呢?我以为应在今诸暨县境南部的牌头镇或其附近,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山先生将展其近作于穗城,嘱余为序,未敢违命。然容庚、潘天寿、李苦禅、谢稚柳、陆俨少、徐邦达诸前辈已有勉励之辞在先,余岂可置喙其间哉?忽忆杜工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句曰:"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此所谓"咫尺万里"四字恰可拈出,以标举静山先生所绘山水之妙。倘非大胸襟、大气象,而又能笼万物于笔端者莫办也。试观古来山水画之佳构,皆内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右)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静山先生饱满,而气势宏远,静山先生庶几近之乎?花鸟画亦其所长,举凡鹰鹫之雄悍,燕雀之轻盈,牡丹之富贵,芰荷之田田,神韵形貌,一一毕现,博采众家,自出机杼,颇有可观者。至于书法,则众体兼备,不拘一格。以  相似文献   

11.
呼啸 《收藏家》2011,(2):16-18
火之用于照明,是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的。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远古先民们便将涂抹了油脂的树枝作为火炬用以照明。这种火炬便被称为"烛",孔颖达在注疏《礼记·曲礼上》中的"烛不见跋"一句时便曾说"古者未有蜡烛,惟呼火炬为烛也"。  相似文献   

12.
正晉陸雲《寒蟬賦》:"於是靈岳幽峻,長林參差,爰蟬集止,輕羽涉池。清澈微激,德音孔嘉。承南風以軒景,附高松之二華。"其中"涉池"一詞,《陸士龍文集校注》校記稱"《文選補遺》、《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七十二家集》、《歷代賦彙》、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均作‘莎佗’",並以"涉池"爲是,解釋説:"涉,掠過,《説文》:徒行厲水也。此二句言於是蟬之棲止山林,輕盈羽翼掠過池  相似文献   

13.
广西西林县普驮发现的“铜鼓葬”是古句町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其特殊的葬俗、独特而丰富的随葬品,暗示此类葬俗是专为某类特殊的人群使用。我们认为西林普驮铜鼓葬的主人身份是句町部落集合体中具有显赫权威的精神领袖-巫师。  相似文献   

14.
民艺镜头     
《中华遗产》2013,(6):142-145
天光之镜 大地之味 云南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古盐田制盐技艺 对天空而言,古盐田是一块块玲珑的镜子,暮色之光投射其上,尤其显得静谧沧桑。这些在陡峭的山坡上搭设的上平下空的架子,总计有两三千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注”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注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注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注。其二,选注当有“古注”与“今注”之别,而《文选》善注所保留之旧注,又当有“古注”、“旧注”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注真貌以及古注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注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注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注与今注、古注与旧注相混之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史记·吴大伯世家》上论句吴时说:先周首领古公亶在父有长子曰太伯,次子曰仲雍、少子曰季历.诸子中以“季历贤,有圣子昌(周文王姬昌) ,太王(古公亶父)欲立季历传位于昌,是故太伯仲雍兄弟俩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相似文献   

17.
羅新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55-165,395
已知的高句麗的語言資料主要見於金富軾《三國史記》,而中國史書也保存了一些寶貴的語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國志》所記"溝漊者句麗名城也"。研究者已發現,《三國史記》記高句麗地名最常見的"忽",以及高句麗之"句麗(驪)",都是"溝漊"之異譯,其語源就是"城"。而高句麗之"高",是高句麗語的"山",在《三國史記》所記地名中常作"達"。因此"高句麗"的語源應該就是"山城"。  相似文献   

18.
王辉 《文物》1992,(10)
1985年8月,山西省榆社县城关村民烧砖取土时发现1件春秋晚期吴国青铜剑。剑身有铭文2行24字,原报道释为"工吴王(月古)发訾谒之弟季子所扃后余厥吉金旬曰其元用剑"。细读之后,觉得有些释文似不尽妥,因草此小文。1."(月古)发□谒"铭称"工(?)王(月古)发□谒",原报道释"谒"前一字为訾,说"‘訾’通疵,《说文》:‘疵,病也。’"又引《说文》:"谒,白也。"因此解释此句大意为:"吴王诸樊  相似文献   

19.
川北古城阆中面面观古今在川北滔滔嘉陵江中游北岸,大巴山之南麓,至今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老城镇’——阆中。干百年来,古战场的硝烟,锦屏山的美景,腾王阁的名胜,观音寺的钟声,伴随它走过悠悠岁月。彭道将池的悠久,巴文化的遗存,蜀汉张飞的墓词,阆苑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方甫 《收藏家》2001,(11):27-29
这是一幅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伟大国画家的张大千与当代收藏家张伯驹的夫人、著名国画家潘素合作的《芭蕉仕女图》。画中一株芭蕉粗壮丰茂、墨气淋漓,芭蕉树下数杆青竹劲爽高洁,一位少女手执团扇背面而立、凝视远方。人物造型生动秀美、刻划细微,笔力俊逸,设色雅丽,看得出是画家的精心之作。画左侧大千题曰:“壬戌夏四月既望,潘素大家遥寄妙笔,命予补写团扇仕女,落笔惶恐。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观此画者无不为两位画家深得国画精髓的妙笔而赞叹倾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幅丹青有着极为深厚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