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磊 《福建史志》2004,(1):41-42
董仲舒,河北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人,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死于公元前104年。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汉景帝和汉武帝在位之际。董仲舒在青少年时代就以好学不倦闻名,且为人廉洁正直,以学《春秋》闻名。汉景帝时为“春秋公羊学”博士。以教授弟子为业,并刻苦研究学问,史称“三年不窥园”。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中央王朝周邻的民族地方政权和外国,对于它们的政权建设、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宋代孔子思想对西夏的影响非常深刻。孔子思想在西夏的传播,大致分为传入、发轫、兴盛、鼎盛和衰落五个时期。本文试按这五个时期,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3.
胡敏 《攀登》2005,24(6):133-135
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孔子没有对人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性的道德价值作简单的判断,并不等于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孔子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在其仁学思想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孔子外交思想是孔子思想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从其思想体系出发,揭示"仁"在孔子外交思想中核心地位,建立其上的国际秩序以"礼"相维系,"仁""礼"实现途径是中庸之道的外交思想框架。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结论,均属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高文圣 《神州》2013,(10):16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经典古籍,它不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更是一座语言宝库,其中不乏关于修辞学的珍贵材料。孔子的修辞学思想形成于古代汉语修辞学的萌芽时期,在汉语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其中孔子提出了"修辞立其诚",是修辞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古代修辞学的精髓所在。孔子还提出了"正名"思想,、"文"与"质"相统一的思想,都是与儒家道德观念相一致的。受"修辞立其诚"思想的影响,孔子的修辞原则表现为得大方体性,即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行为要注意环境、对象、态度、社会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个多月前,北京举办的“财经年会”播放了一段科斯对这次会议的视频致辞。他说,作为一个101岁的老人,他已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但他有一些话要对中国人民讲。在致辞中他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他认为思想的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挑战,中国需要一个“思想市场”。科斯这一席话给我们启示,也激发了我们对中国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的史学思想李颖科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同仁总是把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其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已出版和发表了诸多论著,而很少有人把孔子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对其史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论述,致使孔子在史学思想上的成就迄今鲜为...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领导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古代领导和管理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以民为本的思想、举贤用贤之道、中庸忠恕之道等,都在促进社会文明公正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伦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安邦治国的领导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治国、为政、用人、克己和处事等方面探析了孔子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陈月伟 《神州》2011,(6):80-83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起了其他任何思想学说所难以比拟匹敌的巨大作用。"孔子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有一句话很有争议,被很多人曲解成"愚民"政策了,他说:"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理解为:对于百姓,我会让他们走上正路,但是很难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走上正路。如果要让百姓了解为什么走上正路,就要从头开始,慢慢地去教,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是他说的"不可使"的原因。孔子当大司寇三个月就在鲁国实现了"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一切也都得益于宗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实行"仁"的方法是"礼"。孔子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和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同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丧葬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中,对于丧葬的看法 法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将从孔子丧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对比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敏 《安徽史学》2021,(4):162-164
"礼乐之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学者陈昭瑛认为"礼乐之治"是孔子的理想政治,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徐复观认为"礼乐之治"是"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乡愁".①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概括而言,孔子以"中和"为原则,以"德义"为灵魂,以"尽善尽美""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形成了他的一系列礼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统一大业完成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末掀开复兴运动的历史篇章,到1870年收复罗马,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曲折的斗争,意大利终于彻底结束了强邻入主、邦国纷争、分裂沦亡的悲惨的历史局面,赫然成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并开始厕身于欧洲强国之林。本文不拟就中外史家对这段历史的颇多论述详谈已见,意在总结意大利统一大业完成的历史经验,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梁启超先生说得好;研究外国史的目的在于“察往以知来,鉴彼以诲我”。  相似文献   

15.
施琅,福建省晋江市衙口村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殁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初任福建水师提督,为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图书文献编纂的思想萌芽于图书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纂"六经"。基于孔子的图书文献编纂的思想产生背景的分析,探讨了"六经"编纂的过程、原则,以期指导新时期图书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湘萍 《神州》2011,(8):27-27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先秦的教育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这股“孔子热”让我们意识到: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中国必定还有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研究孔子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淅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9.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以其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中就可体现出来。然而"仁"的提出并非始于孔子,但他却把仁思想进行扩展、丰富。本文从孔子"仁"思想的社会背景、"仁"的内涵、"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瑞兰 《丝绸之路》2014,(14):44-45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其中"仁"的理念处于核心地位。其政治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伦理色彩和个体人格色彩,注重人际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