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金钱得不到恰当使用时,就会摧毁实体经济 鄂尔多斯成为另类金融泡沫象征,当金钱得不到恰当使用时,就会摧毁实体经济。请不要把草原明珠鄂尔多斯与拥有200年市场基础的香港相提并论,这对于两座城市部是一种不尊重。这座城市一度人均GDP超过香港,成为财富之乡,当地的房价、菜价、出租车价格甚至高过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大量货币是魔鬼.会让经济陷入螺旋式下坠过程:高昂的成本阻挡住创业的人群,虚拟经济的暴利成为惟一可以收回成本的生意,而虚拟经济泡沫抬高实体经济的成本,进一步冲垮了实体经济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续志应充分记述经济体制改革。纵观22年(1978~2000)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企业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本文拟以此为逻辑起点,对续修志书如何记述企业改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续志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商品经济逐步形成,各行各业为适应市场而不断改革。续志经济志必然与反映稳定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形势的首届志书经济志有不同之处。如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了解经济的发展变化,把握经济志的编写?作者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经济改革的重点,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综述、农业、工业与企业、商业等续志经济志所涉及的内容应突出的重点、应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复杂的经营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市场,为企业发展敲醒了警钟。企业经济管理作为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改革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本文针对当前的经济情况,就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下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产权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并且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着力研究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一度成了我国经济理论的热门话题,但是一阵风过后,人们又发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解决产权问题的攻坚战是如此的艰难。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对产权问题仍需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一、历史地、全面地理解产权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郭勇 《攀登》2012,(3):35-40
本文在中关经济循环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在虚拟经济中,美国对中国的指责,都是希望更多的中国财富向美国转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目前我国一些学者附和的“中关共治论”、“人民币升值有益论”等出卖中国的立场、观点进行了反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是国营农垦部门最宝贵的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潮中,科学租让土地,优化土地资源,是振兴垦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租让耕地成为国营农场最具市场意义的改革。首先,由于按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家庭农场迅速分解,出现了兼业型、自给自足型和私营性质的大型家庭农场。这些大型家庭农场承租大面积土地(数千亩到万余亩),从事商品农业生产,导致垦区原有单一的经济运行模式最终打破。与此同时,随着多种经营模式的出现,劳动创造的产品极大地丰富,并构成地租的的实体或来源。土地租让的改革推动了垦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来,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家庭农场和国营农场收益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回暖是实体经济倒逼之下、稳增长、鼓励刚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综合年鉴一般由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提供稿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这种单纯由部门供稿的传统组稿方式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原本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突出,年鉴的信息量逐渐减少。笔者就企业改制对县级年鉴经济部类特别是工商业栏目组稿的冲击及其可采取的措施作一点议论。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由此拉开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商贸服务业,从小型企业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企业到事业,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经营体制到产权制度.并逐步由经济体制延伸发展到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他一切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改好了,  相似文献   

11.
工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续志中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重头戏,也是县(市)续志中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县级工业志如何设置篇目.如何把握记述方法均取决于修志者是否弄清企业改革过程,以及企业改革前后还存在什么关联。经调查、交流、研讨,经过改制的县级工业企业一般存在以下状况: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21,40(4)
区域作为国家宏观政策落实的主要载体,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塑造新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关键影响。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认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发展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为发展载体,以区域协调为发展途径,以全面开放扩大发展空间,以促进要素流动激发发展活力,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发展保障的经济运行集合体。而区域属性则通过主观能动性、空间要素性、空间叠加性及空间级差性来作用于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对区域系统造成影响。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绿色发展体系、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现代化全面开放体系、现代化市场体系及现代化经济体制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其实证方法可采用综合指数等多种计量方法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麟 《攀登》2001,20(2):47-49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由此决定政府要从加强市场法制建设、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培育和完善种类市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与增长、提供公共物品、收入再分配、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现政府自身改革等八个方面进行职能定位。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范政府职能缺陷与失灵。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寻找到问题的症结,对这一实践活动的前提做哲学层面的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问题的症结与前提的理性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真正拥有经营自主权,是以真正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的分离,使企业法人拥有对所占资产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为前提。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内部动力,并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以利益实体的平等身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原…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所具有的侨乡禀赋与特殊优势 ,使之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为先行地区。作为海外社会资源载体的华侨华人与港澳同胞 ,不仅通过捐赠款物和直接投资等形式全面参与和大大促进了侨乡经济改革进程 ,而且侨乡地方政府与普通民众 ,通过与海外乡亲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从中学习和获得了兴办企业、改进管理、开拓海内外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与资源 ,另一方面 ,开阔了眼界 ,解放了思想 ,为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排除了不少阻力 ,减弱了社会动荡。凡此 ,降低了改革的成本 ,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推动了经济起飞。在此基础上侨乡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经济持续发展开创了新的道路。同时 ,沿海侨乡的成功经验与社会资源逐渐向内地传导 ,又降低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理论是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状态、企业经营状态以及经济思潮等因素的变化,日美两国先后开始对国内企业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涉及企业所有制、企业雇用制度等方面。日美两国企业制度改革有不同的特点,并在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国际地位、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有不同的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17.
金达迈 《沧桑》2011,(5):10-15
所谓新经济志,是指当今正在编纂的志书中的经济部类篇章。新经济志承担记述经济改革、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是续志的重点。记述改革、发展,显示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志的主题。多体并用、文图并茂是经济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键 《世界历史》2001,(1):60-68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要求我们加强企业集团学  相似文献   

19.
许姗 《旅游纵览》2023,(15):108-1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供给、传播、展示、管理等重要环节赋能作用突出,被公认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梳理我国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特征,分析数字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促进数字文旅融合新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余亦青 《环球人物》2013,(29):27-29
十一届三中全会定下改革开放大计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与此同时,城市中也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探索性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如何由农村改革和企业局部试点拓展为全面改革,成了全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近6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上,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许多人的模糊认识,引领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奔去。在这一征途中,有两个人发挥过重大作用:一位是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推进者胡耀邦,一位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倡导者薛暮桥。薛暮桥,最早倡导市场取向改革1980年初,《参考消息》上转载了日本《经济新闻》的一条消息:中国有一本书,跑遍了全北京都买不到,这就是薛暮桥所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