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鏊源流     
正煎饼之类的食品,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天津的煎饼果子美名远扬,山东人民更是对煎饼情有独钟,"煎饼卷大葱"几乎成了山东传统饮食的标志,演进为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一集《脚步》中,山东煎饼本色登场,浓浓的乡土气息吸引了无数观众。煎饼在山东沂蒙等地曾被当作一日三餐的主食,有"家  相似文献   

2.
南晨 《湖南文史》2011,(12):64-65
山东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东北人吃大馇子,藏民吃糌粑一样。“山东大汉,噢,煎饼卷大葱。”以前,外地人总是这样评价山东人。就像雪村在歌中唱到的:“山东,一个出好汉的地方。弄根葱,弄头蒜,咱们喝它两盅。”  相似文献   

3.
山东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东北人吃大馇子,藏民吃糌粑一样。“山东大汉,噢,煎饼卷大葱。”以前,外地人总是这样评价山东人。就像雪村在歌中唱到的:“山东,一个出好汉的地方。弄根葱,弄头蒜,咱们喝它两盅。”  相似文献   

4.
    
孙瑞希 《南京史志》2022,(22):48-49
<正>“囡囡,还是老样子?”“对的,孃孃!今天,不加里脊!”她是一位卖煎饼的孃孃,她总是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围裙,微胖的身体中藏着一颗炽热的心,因为戴着口罩,我从未见过她的真容,但她那双清澈的因常常微笑而眯起的月牙般的眼睛,令我记忆深刻。只见她挖一勺面糊,摊在锅上,用勺子麻利地抹匀,加上她秘制的酱料、葱花……最后再加上脆饼裹起来,不到两分钟,一个香喷喷的煎饼就出炉了。  相似文献   

5.
王蔚明 《纵横》2011,(7):27-30
初识王尽美 我与王尽美同志初次相识是在1919年5月。那时,我正在诸城县枳沟乡立高等小学一年级上学,每日三餐通常用谷子换煎饼吃,偶尔也会借用老师的锅灶熬一点青菜。我经常去买菜的地方叫郑家菜园,菜园主人名叫郑明训。  相似文献   

6.
以后布谷想成为钢琴家、小学教师,或是街头卖煎饼的人,我也不会特别去干涉。但如果布谷不懂礼貌,成为一个不友善的人,那我可能会在这方面对她做很多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麻生太郎的家族可谓是日本的华丽家族。高祖父大久保利通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人物,爷爷麻生太吉依靠财势当上了众议院议员,并同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吉田茂攀上了亲家:麻生的父亲麻生多贺吉娶了吉田茂的三女儿和子为妻,并且也当选上了众议院议员。麻生太郎则娶了原日本首相铃木善幸的女儿,麻家父子两代都成了相府的乘龙快婿。  相似文献   

8.
一家五口过着普通城里人的生活:父亲喜欢做煎饼、看电视、吃薄荷糖、用电动牙刷刷牙、出游时不忘带上GPS;孩子们喜欢听iPod、看科普书以及足球比赛;妈妈幻想丛林大冒险;  相似文献   

9.
秋之吟     
秋风 遭遇盛夏骄阳下的躁闷,目睹四周尘垢肥厚的绿彩,生命万物宛若置身于油腻的煎饼,都在缓缓地膨胀着。它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极度饱满后无力挪步的痛苦,期盼重新抖擞负重的身躯。于是,你来了,从波涛汹涌的东海,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卷着周天云雾,挟着霜刀冰剑,  相似文献   

10.
<正>有朋友问我,你喜欢重庆是为什么?我竟然说不出任何关于这个城市的特质,我在记忆中寻找斑驳的点滴,最后找到的却是细碎的东西:一只陪我吃火锅的小狗;在洪崖洞一间新开的酒店,酒店里一顿加了煎蛋的寻常早餐;在十八梯,吃了一个煎饼;在磁器口,遇到的一个面目慈祥的坐在门口招呼我们拍照的老奶奶……山城重庆的记忆,就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味道,能让你牵肠挂肚。有一种味道,能让你梦回故里。对于新疆人来说,那就是——四川人做饭少不了一把花椒,湖南人吃饭必须要一盘辣子,山东人吃饭大葱和煎饼不能少,甘肃人说好厨子就是一把盐,陕西人说油泼辣子撩咋咧……那么新疆人,特别是南疆的喀什人呢?喀什人没有皮芽子,简直不知道如何动手做饭了。说到皮芽子,首先要说明的它就是一种蔬菜,和内地所说的洋葱、  相似文献   

12.
七岁的约翰很喜欢帮助别人。他会帮邻居罗丽娜太太修剪草坪,然后用罗丽娜太太给他的一美元买面包送给附近孤儿院的小朋友们。他还会在圣诞节给一个人居住在偏僻的莱姆顿屋的卡洛斯太太送去妈妈做的小煎饼。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约翰,每回见到他,都亲切地称赞他:“约翰,好样的!”  相似文献   

13.
若提起拉萨的黄房子,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八廓街玛吉阿米美丽的传说。但在布达拉宫东侧也有一座称为“玛尼拉康”的黄房子,在黄房子的对面有一家来自青海三姐妹经营的酥油店,她们通过自己的勤劳与善良演绎着当代拉萨黄房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中,一些小吃一听名字就能想起它的产地。比如说肉夹馍就会想到陕西,说到煎饼就会想到山东,说到拉面就会想到兰州,说到青稞酒、酥油茶就会想到西藏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在西藏,人们一提到“朋必”,就绝对会想到日喀则,可以说,“朋必”几乎成了一种日喀则小吃的象征,它唯独在日喀则存在,并被喜爱着,其它藏区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5.
金雁 《文史天地》2014,(5):81-87
正高尔基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苏俄文学界的泰斗,舆论在他生前与死后却多次出现过截然相反的评价。他一生曾经有过多次"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价值观的大跳跃,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解释,关于他的评价像来回烙煎饼一样"不停翻个儿"也就在所难免。本文讲述的是高尔基从意大利返回苏联之后成为"红色文豪"的历程。一、"乐意受骗"的人:"合乎时宜"的  相似文献   

16.
黄正清大革命时期已经是藏族中一位出类拔萃的英俊青年。共产党人宣侠父于1925年至1927年5月来到甘肃甘南自治州,和黄正清关系甚好,对黄正清进行启蒙教育,并对他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激发了黄正清爱共产党、爱祖国的情怀,从此黄正清为民族为祖国倾注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常德市文物管理处黄土山楚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县灌溪镇黄土山村黄土山,南距常德城12公里(图一).1985年黄土山村在黄土山的大山(以下简称“大M”)、地磨山(以下简称“地M”)两个山头上兴建砖厂,为配合砖厂生产,常德市文物工...  相似文献   

18.
提起唐代的黄釉瓷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安徽的寿州窑,这多半是由于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寿州瓷黄”的缘故。因此不少人看到唐代的黄釉瓷器,就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于寿州窑产品。其实在唐代不仅寿州窑生产黄釉瓷器,全国还有不少窑口也烧造黄釉瓷器,如河北的定窑、湖南的长沙窑等。  相似文献   

19.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饮食胡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的"饮食胡风"现象,是中西文化交流和汉民族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主要例证之一,也是唐代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饮食种类,如蒸饼、胡饼、烧饼、煎饼、笼饼、白粥、水面等。从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饮食有着强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唐朝以"胡食"为主。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的记忆与诚意、悲喜与离合,正是通过苦辣酸甜的食物得以铭记或彰显.我外公的家乡地处我国自然及人文地理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在气候、植被、矿产、农作物等方面都兼具南北特质,食材因此丰富.烹饪手段、饮食习惯既有中原饮食文化的浓厚色彩,又兼具荆楚及其他饮食习俗的因子.最令人难忘的食物莫过于那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无论严寒酷暑,心情好坏,来上一碗麻辣过瘾、汤味浓郁、汤汁黏稠的胡辣汤,就着油条、煎饼下肚,整个人立马精神抖擞,迫不及待想来第二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