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1985年,中国正式加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我国世界遗产增加到41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项,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数量稳居世界第三位,并保持了世界文化遗产连续9年申报成功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
李铁生 《中国钱币》2013,(2):77-77,63
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大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转折.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日益关注中国.在钱币界也掀起了一股收藏和研究世界各国硬币的热潮. 据我所知,以介绍世界各国钱币为例,1979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各国货币手册》首开先河,该书虽以纸币为主也介绍了各国金属辅币(硬币).1989年北京市钱币学会编译了《世界硬币标准图录》,1994年李铁生编著了《世界硬币图录精编》及1995年编著《世界硬币趣谈》,后又与傅维慈、钱家权合编了《世界硬币趣谈》(2-5集).这些早期著作虽然幼稚粗糙,但对推动当时我国钱币界的世界各国硬币收藏、交流和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随后,陆续出版的介绍世界硬币综合性工具书还有:1998年朱鉴清《外国银币丛谈》,1999年李铁生、傅维慈《世界硬币集藏知识大全》,2001年王传晋《世界硬币的收藏和鉴赏》,2001年欣士敏《世界钱币分类收藏与鉴赏》,2008年朱鉴清《外国硬币赏析》.除此,刘森还翻译了两本重要国外硬币著作,即1999年《世界铸币百科全书》(Junge E.,World Coin Encydopedia)和2005年《世界各国铸币史》(Cribb,Joe et al,The Coin Atlas).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凭借其品牌效应,发展势头良好,有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对旅游者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在学术上,以旅游体验为视角,细化到世界佛教文化遗产地的理论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理论研究,界定了世界佛教文化旅游的内涵并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对世界佛教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世界佛教文化遗产对旅游者的体验价值,目的是充分发挥世界佛教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14日,史学大师林志纯先生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7岁。 林先生学究天人,贯通古今中外,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的元老和泰斗,为建设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创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获得了全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同仁的尊敬和爱戴。在此,谨代表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向林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璜 《人文地理》2010,25(4):18-24
城市诞生时就相互保持着联系,只有将城市纳入世界城市网络中才能正确把握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本质。1980年以来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世界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开始整合,世界城市的兴起是国际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表达。Cohen、Friedmann、Sassen、Castells和Taylor等学者提出并发展了世界城市理论,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城市问题的重要框架。联系数据的缺乏长期制约了世界城市网络的实证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创新性地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对世界城市网络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余学进  徐佩瑛  李佛铨 《攀登》2007,26(4):58-60
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和实践基础,分析了当前阻碍构建和谐世界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构建和谐世界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从知识史的角度,讨论公元3世纪以后,佛教和道教如何使两汉初步定型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发生变化。佛教带来的异域新知识和道教复活的本土旧资源,使中古知识世界不能仅仅在传统内变,也开始了在传统外变。佛教和道教在外在世界、内在心灵、幽冥世界、社会人伦各方面,都扩充和挑战了原来简明而单纯的儒家知识世界。然而,知识世界的变化会引发思想世界的冲突,这一冲突引起了中古儒家的焦虑和紧张,并在中唐以后,终于导致了儒家思想界的回应和反击,给中国思想史带来了巨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一个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变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这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引领中国人民摆脱生存危机,克服四分五裂,从衰败走向富强,从一个半封建和半殖民地国家跃升为世界强国时,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而且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式,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伯鲁 《攀登》2003,22(1):49-52
本在简述技术与技术世界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技术世界与人工自然自然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实践活动对技术世界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技术世界的结构,力图确立技术世界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对历史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这就是究竟如何避免各种片面和局限,构建科学和系统的世界历史阐释体系。这一时代要求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和演变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它通过深入揭示生产力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历史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支持,并且为当代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研究和编纂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1.
王龙 《神州》2012,(18):26
符号构成了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符号。人是世界的尺度,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并且以自己的尺度赋予世界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德坤  韩永利 《世界历史》2005,(3):4-12,143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日常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二元对立的视角,针对旅游世界中地方性极端饮食文化体验现象及相关问题展开思辨性研究,研究发现:首先,相较日常生活世界的饮食活动,旅游世界的饮食消费行为体现出功能异化的体验性特征和极化倾向;其次,旅游世界饮食功能异化的内在动力是旅游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的二元对立;第三,旅游者的极端饮食体验活动中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和社会维度上的四重障碍,并在层级上呈现出超越难度依次递减的规律;第四,基于地方性的饮食生产与基于流动性的饮食消费在旅游世界中实现了对立统一。该文最终将这些理论认识纳入旅游情境理论的理论框架中,构建旅游情境中地方性饮食体验的理论模型,为情境理论在旅游世界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场作为世界上开辟最早、抵抗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作为抗击法西斯的四大国之一,在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将为推动世界的和平、繁荣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1793年英国人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引发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之间激烈的礼仪冲突,这被法国汉学家佩雷菲特称之为"两个世界的撞击"。两百多年之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动融入了国际社会并成长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发生了剧变。中国何时加入国际社会?如何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吴于廑先生的“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理论(又称“整体世界史观”)不仅是对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历史作出的最合理、最系统、最完整的解释,而且合理地回答了当下的世界发展问题,破解了普遍存在的疑惑,并提示出大体准确预测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指导,凝聚了全国世界史学界几代人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研讨推敲得出的理论成果,充分集中了我国学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中青学者的集体智慧,因此可以认为,“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重大理论.  相似文献   

17.
吴于廑谈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本刊记者报道,1982年10月,武汉大学副校长、著名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在昆明参加世界中世纪史学术讨论会期间,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学术报告。 吴于廑教授从宏观史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对世界历史再认识的必要性,论证了历史成为世界史之前亚欧大陆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形成以及前者对后者的三次大冲击的意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其他人。”基督教作家利纳·莫如是描述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世界对德国的战争索赔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国明 《世界历史》2005,5(3):22-31,144
犹太人世界对德国的战争索赔既是德国战后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由于以色列迟至1948年才建国,因此以色列和世界犹太人组织在国际法上并不具备要求战争赔偿的法律基础,但大屠杀赋予了犹太人世界获得战争赔偿的道义权利。本文通过全面考察犹太人世界对德国的战争索赔政策,揭示了犹太人世界对德国的战争索赔与大国间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世界城市体系研究的定量化趋势及其方法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体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内容由早期的案例研究、基于属性的世界城市排名,发展为对世界城市体系结构的定量化分析。这些变化是与城市间关系数据的日益丰富分不开的,数据的丰富也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方法的日益丰富与完善。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的定量化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城市体系定量分析方法的演化:由社会网络分析到链锁网络模型的发展以及两种方法的讨论和完善进行了梳理,并对两种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中国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