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娃 《中国西藏》2010,(2):70-73
“甲比”(bya vphur)——即风筝,意为飞翔的鸟。我们的童年对其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每到秋季,孩子们就沉浸在风筝之战中,久久不肯回家。拉萨的屋顶通常都是平的,且很多房屋建造时相互比邻,可以从这个屋顶走到另一个房屋的屋顶。因此在屋顶放飞风筝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地面上也可以找到许多空旷的地方放飞风筝。放风筝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
每逢秋天的时节,拉萨蔚蓝色的天空中,总是飘飞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在那朵朵白云衬托下,这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然交锋、忽然飘落的风筝,构成目光城特有的高空景观。放风筝是拉萨青年人最喜爱的活动,而风筝“打架”,是拉萨青年人普遍都爱参与的一项斗智斗勇的游戏,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看热闹的旁观者和来来往往的游客。笔者于六十年代末生活在拉萨,也曾积极地加入到狂热的放风筝队伍之中,亲自经历过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交战等全部过程,充分体验了制作的艰辛、放飞的欢悦、胜利的狂喜、失败的沮丧。直至今日,斗风筝仍在拉萨市…  相似文献   

3.
风筝运动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风筝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文明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民俗文化对风筝的题材方面、扎制绘画方面和放飞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构思的巧妙、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相似文献   

4.
孩子像风筝,父母就是放风筝的人,手里牵着风筝的线。如何适度地牵纵这根线,是放飞风筝的关键。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拼搏,这样才能让风筝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5.
朱工 《旅游》2005,(4):59-63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 风筝和火箭。"中国人最开始做风筝的时候肯定没想这么多。墨子最初制造木鸢放飞上天,可能完全 出于好奇;后来老百姓觉得把个东西放上天,肯定能把身边的倒霉事带走。千百年演变下来,人们 越来越喜欢这个东西,因为他放飞天上。声音似筝,所以就叫它"风筝"。但是,山东潍坊人又把风 筝向前发展了一步,他们让风筝不但好玩,而且好看。从明代至今,一个个小小的风筝上融入了潍 坊人几代人的聪明和辛苦。  相似文献   

6.
这是姜长卿于道光十年在《崇川竹枝词》中描绘南通板鹞风筝在海边放飞的情景。风筝有大如风帆,形状有呈双蝴蝶、单蝴蝶,声音如胡笳,响彻云霄。  相似文献   

7.
高原秋日的天空深遂而又幽远,一两只孤独的风筝在无垠的天空中放飞着快乐的心情。是呀,又到放风筝的季节,每年的这时候总能勾起孩提时的回忆。人到中年,每当看到天空中飘浮着风筝,总有一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8.
唐建军 《民俗研究》2007,(4):265-272
风筝是一种集设计、造型、扎糊、绘画、放飞于一体的并具有观赏价值、社会娱乐和健身作用的反映民俗生活和民间审美情趣的民艺物品,它起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风筝属于民间文化、俗文化、下层文化的范畴,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长期被视为乳齿小儿的戏耍物品,登不得大雅之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风筝  相似文献   

9.
<正>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中国风筝数潍坊,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芝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潍坊风筝的四大代表作为龙头蜈蚣、鹰、仙鹤童子和雷震子,其中"串式龙头蜈蚣"长百余米,由龙头、躯干、笼尾3部分组成。放飞时在空中蠕动腾飞、壮似喷云吐雾,蔚为壮观。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旅游看以四月二十日前抵达潍坊为宜。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  相似文献   

10.
箴言     
《环球人物》2013,(14):95
追求幸福没有错,错在人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人的欲望就像风筝,既要放飞它,又要控制它,切不可撒手。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春至金陵     
正春天,近了。在这片温暖苍穹下的城市,已开始悄悄地蔓延勃勃生机。碧波荡漾的玄武湖湖畔,绿色缓缓爬上树梢。嫩嫩的、小小的碧绿细叶,沐浴在绵绵春风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暖流,拂动湖面轻微荡漾。浅浅碧波托着几片画舫,想必船里的游人也在这"春风花草香"里微醉了吧!"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柳堤边的孩子跑着、跳着,挥舞着手中的线轴,仰望着穿梭于白云间的五彩风筝。也许,他们也是在放飞春天。  相似文献   

12.
范宝山 《世界》2005,(5):17-20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书写着五千年的历史。民间艺术像点点繁星,串起了一挂挂闪亮的项链,装饰着历史的传承。中国风筝便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风筝,古称鸢鸟。源于中国,是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出现的民间艺术品,是人类最早的无动力飞行器。鸢是苍鹰(金雕)的一种,善借上升气流,平展双翼,悬空翱翔,是风筝的设计原型。相传,古代的中国人,为了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便制作了这种放飞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3.
<正> 由国家体育总局、国际风筝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际节庆协会、中国风筝协会、潍坊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2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首届中国旅游电视周将于2006年4月19日至4月30日在河北省潍坊市举办。本届风筝会和旅游电视周两大品牌盛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盛会办出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好效益。进一步提高潍坊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扩大世界风筝都在世界的影响。本届盛会主要有风筝会、电视周、招商引资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包括首届中国旅游电视周系列活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国际风筝联合会成员国代表大会、第2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暨中国旅游电视周庆典晚会、世界风筝都经济合作论坛暨系列招商引资推介洽谈活动、旅游产业与电视文化高峰论坛、第二届世界风筝锦标赛、世界地质公园与国家地质公园论坛、招商引资大项目签约仪式、市区民间娱乐表演活动、市区万人放飞风筝活动、中国旅游电视委员会2006年年会等十几项大内容。  相似文献   

14.
风筝迷成风筝王 风筝有风才能飞,听说过不靠风也能飞的风筝吗?王赤峰就能做出这样的风筝来。沿着北京什刹海曲曲折折的南官房胡同走,你能看见一个挂着风筝的门口,这就是王先生的风筝店了。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和妈妈大吵了一顿,所以我一时赌气跑出了家里,来到了小区。小区很大,我想:妈妈一定找不到我,让她急一急。我走着走着,看见小区里有许多人在放风筝,风筝可漂亮了,有喜羊羊的,有小燕子的,还有老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吸引了我。我从口袋里摸出妈妈昨天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彩色小鸟样子的风筝。我牵着风筝在草地上快乐地飞奔着。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我的风筝线吹断了,风筝也随着风吹走了。我赶紧跟着风筝跑去。风吹得更大了,眼看风筝越吹越远,我已经快放弃了,这时,风停了,风筝也慢慢悠悠飘了下  相似文献   

16.
吴若峰 《旅游》2006,(11):88-92
“鹞子口声急,明朝雨打壁;鹞子满天下,家家有得收” 临海空旷的原野,海洋季风时常吹拂而过,每到春暖秋爽季节,都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放风筝的习俗早就成为南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喜爱风筝的人多了,自然做风筝的人也就多,因而风筝就越做越精美。久而久之,南通的风筝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风格,与北京、天津、潍坊并称全国四大风筝之乡。  相似文献   

17.
正《我对时间有耐心》林志颖出道22年独家讲述与你共同经历的每一个梦想瞬间打败时间的终身偶像编辑推荐《我对时间有耐心》是林志颖出道22年第一次完整讲述自己精彩人生:从降生在客厅里的顽皮小孩到风靡亚洲的小旋风,从退伍后的事业低潮到再度征服娱乐圈,从追求极限速度的赛车手到不急不躁的  相似文献   

18.
名人与风筝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不仅爱放风筝,而且是一位扎制风筝的行家。著名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部记录他数十年放风筝和扎制风筝经验体会的专著。这部书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戏曲家李渔,也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他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美而才,一拙且陋,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一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  相似文献   

19.
两个男星,正在被人进行比较,他们同龄,同期成名,都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查貌界的男神。这两位男士,一个是林志颖,一个是金城武。两人最近部很活跃。林志颖全面复出娱乐幽,趁蓿选秀风正盛,频繁出现在评委脚,并计划转型当主持人。个人生活上,他也在积极配合这种异动。淡出娱乐圈的阶段,他和陈若仪结婚生子,目前却打算在下半年补办婚礼,刚刚在马尔代夫拍了三千多张婚纱照,4岁的儿子将在婚礼上充当花豪。  相似文献   

20.
唐建军 《民俗研究》2009,(2):187-199
风筝艺术在中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风筝在中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内涵与艺术境界的民艺品物,它的普及伴随的是风筝与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的融合,而在西方则被视作是一种对大自然奥秘进行探索的物质力量,其普及是风筝与西方科学相结合的结果。这种社会功用上的不同使中西方风筝在艺术特色上也迥然有别。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导致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及社会制度的不同,是中西方风筝发展轨迹和艺术特色产生差异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