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代生 《攀登》2005,24(Z1):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枉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鲍玉成 《攀登》2005,24(12):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枉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必须处理好事关全局的五大社会课题。文章通过五个方面的阐述,强调了构建枉会主义和谐枉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如何构建枉会主义和谐枉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保广文 《攀登》2005,24(Z1):68-70
奠定构建和谐青海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和谐,靠发展;处理好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枉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靠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靠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靠发展.总之,我们只有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才能不断推进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梁代生 《攀登》2007,26(4):5-7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内和谐不断促进民族地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白廷举  马天山 《攀登》2006,25(3):110-116
发展经济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手段之一,也是解决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营造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长梅 《攀登》2005,24(3):129-132
民族地区精神明建设思想作为党的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枉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以及民族发展观的演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充实和完善,形成包含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建设方向等内容的理论化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益洁 《攀登》2005,24(4):38-40
发展观是对枉会发展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枉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建国以来党在领导枉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枉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孙懿 《满族研究》2007,(4):13-20
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牢固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以及现实需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民族地区内部社会、自然等众多方面因素的和谐,也包括了民族地区和国家、我国其他地区,以及民族地区之间关系的和谐。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分布广泛,且各具不同的特点,因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难以用一种或几种发展模式去进行规范,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既要重视民族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特殊的多民族分布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够过于强调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来保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无从谈起;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才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但仅仅依靠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带来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需要其他因素的积极配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对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普者 《神州》2011,(6X):11-13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地区保持良性生态环境的思想根基,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弘扬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确立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创建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创建顺应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寇伟栋  力加太 《攀登》2005,24(12):50-51
社会公平体现在枉会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上。这个平等即指:权利平等、分配平等、机会均等。因而,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枉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铭霞 《攀登》2005,24(12):10-12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枉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枉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表述适合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它的提出,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东欣 《攀登》2005,24(4):111-112
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具有法律约束力,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枉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岗 《攀登》2005,24(4):13-14
构建和谐枉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着力于创造社会活力,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重视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孙州霞 《攀登》2003,22(3):65-70
由于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人类枉会籁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西部民族地区工业要获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与资源问题,探索一条工业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有效落实和保障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发展、人权进步、文化传承和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加大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发展民族经济、完善民族教育立法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有效落实和保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族理论的视角,提出了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就不可能构建全社会和谐的命题.分析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和过程的互动性,阐述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的法律保障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对苗疆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苗疆的法律问题调整是清朝民族法制建设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清朝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在苗疆地区进行的立法和法律调整措施的研究 ,指出清朝在苗疆地区的民族立法是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 ,在实施过程中是灵活、有效的 ,体现了清朝民族统治和民族立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许超 《丝绸之路》2011,(8):65-67
既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又要依法对国家法律变通实施,这是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国家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变通不仅是法律实施中解决国家法律与民族特点冲突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客观根据支持。法律变通权是法律赋予民族地区的特有权力,是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导致回族习惯法变迁显著,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家庭继承、社会生活方面,回族习惯法在整体上呈现效力降低的趋势。回族习惯法的变迁并不意味着回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和民族意识的消亡,而是民族的自我更新和调适,西部地区的回族习惯法仍会长期存在。回族习惯法的扬弃与自我更新将使西部地区的回族习惯法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规范协调一致,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主题表面上是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人和社会、人和生态的和谐,究其根本,其主题仍旧是国家利益的分配。因此,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与化解国家利益分配问题,力求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利益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