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初至1957年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了诸如工人罢工、农民退社、学生闹事、复员军人集体请愿等社会群体性事件。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群体性事件。面对复杂严峻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妥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应对这次事件的历史和经验,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珍惜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巧蕊  李雅萍 《神州》2011,(10):200-201
以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为背景,全方位思考诱发这种群体心理演变的社会成因,提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长效化的综合机制,防控群体性事件于未雨绸缪之中。为“改善民生”夯实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魏冲 《神州》2013,(5):171-171
社会转型关键期是社会问题凸显期,也是群体事件多发期,其中有些群体事件涉及到民族因素。群体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有舆情形影相随。注重涉及民族因素群体事件的舆情引导,防范民族问题舆情危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民族工作课题。现阶段,我国政府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还存在不足之处,部分群体性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因此探究如何有效预防与妥善也置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尹巧蕊  李雅萍 《神州》2011,(23):200-201
以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为背景,全方位思考诱发这种群体心理演变的社会成因,提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长效化的综合机制,防控群体性事件于未雨绸缪之中,为"改善民生"夯实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谢玲玲 《神州》2012,(25):134-13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特殊的形式。其新的走向呈现出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化,主体日渐多元化,组织化严密,行程日益"合法"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等趋势。本文由此而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走向和危害,为网络群体事件的治理和研究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严重缺乏,民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缺失;由此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理论,但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瓮安事件、利用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公民社会构建理论来分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和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应对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段惠方 《沧桑》2010,(6):65-66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对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高校预防与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在预防与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关方面宣布成功阻止一起劫机事件。据媒体报道,6名嫌犯试图劫持一架从和阳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他们威胁乘客相机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邓彩霞 《攀登》2015,(1):71-75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是党和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棘手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否、多少、程度如何等均与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是否到位有着重大的关联,因此,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手,认为脱离群众路线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群众路线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将进一步凸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责任加重,维护青年权益的渠道须进一步畅通、机制亟待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青年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建立青年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1953年春,江苏省苏州市发生的人力车夫骚乱事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是难以尽快解决的就业问题。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事件虽得以快速平息,但因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引起的社会紧张局势并未明显缓解,以加强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得以确立。从对1953年苏州市人力车夫事件的措置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突发事件出现后,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采取断然措施,尽快将混乱局面稳定下来;在后续措置中,要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工作中真正关心和体谅群众的具体疾苦,妥善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也应该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并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将其不满情绪消解于萌芽状态,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苏予 《风景名胜》2020,(1):0012-0012
2020 年 1 月 23 日,武汉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式宣布封城。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各类博物馆陆续发布了闭馆公告,文博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可就在疫情最险峻的时刻,博物馆人没有驻足停滞,而是将“云观展”“云社教”等新媒体形式带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他们用科技力量积极推动线上博物馆的建设,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那么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借助新媒体做好文化宣传,进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本文着重就此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马晓岗 《攀登》2007,26(4):17-19
本文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对发生在青海省群体性事件的各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科学合理的化解机制,为今后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青海省群体性事件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林友 《攀登》2005,24(5):116-117
当前,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青海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规模和复杂程度凸显.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社会治安的稳定,影响到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省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蒋建国 《沧桑》2010,(1):70-7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广受关注,大有蔓延之势。对群体性事件性质的分析和把握将有利于合理和科学地应对。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为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广受关注,大有蔓延之势。对群体性事件性质的分析和把握将有利于合理和科学地应对。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为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赵莉  孙豪 《黑龙江史志》2012,(16):56-57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经济矛盾在转型时期的集中涌现,加之现实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迟钝,个体转而通过网络平台来传达自我的利益诉求,这便给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一些现实中出现的公共事务或议题,在网络中得到及时的反映和高度关注,经过网络媒体、网民以及传统媒体等力量的聚焦与放大,极有可能打破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转化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破坏性的现实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对社会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模式及发展规律,及时妥当地疏导网络舆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吴昊 《黑龙江史志》2010,(3):142-143
高校人群密集,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组织结构的敏感人群。各种重大事件如处理不当,极易在高校学生中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升级为动摇政府权威,破坏现存社会结构,冲击社会秩序,导致严重的政府危机和社会动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传媒在群体事件中的作用凸显,正确认识互联网等传媒在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作用及规律,对于建立健全预防和调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运行机制,探索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方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党建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是对党的建设总揽全局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五个重要层面:强化执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夯实执政基础,改善执政方式,丰富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党建思想, 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是对党的建设总揽全局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五个重要层面: 强化执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夯实执政基础,改善执政方式,丰富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