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曼 《神州》2013,(18):216-217
近几年,深圳的城市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话剧,在众多舞台表演形式中,由于其独具的亲和性与近距离参与性,已经成为最受深圳观众所喜爱的舞台表演形式之一。纵观深圳特区建立后这三十年来的话剧市场,大多是引进国内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市级等艺术团及国外的精品剧目演出,本土原创的大型话剧作品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今天,随着广大群众对话剧艺术的渴求、随着深圳群众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原创话剧的需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蔡葵 《贵阳文史》2009,(3):78-79
人们都知道革命先烈林青,是一位杰出的职业革命家。但很少知道,这位中共贵州地下党的创始人,还有一段短暂的话剧职业生涯,并且又曾发起组织过群众文艺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还亲自担任该社戏剧组负责人,主持排演过三出话剧,运用话剧艺术进行革命活动,在贵州话剧运动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在贵州话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张广河 《神州》2014,(1):30-33
<正>从1982年第一个小剧场话剧诞生,话剧小剧场在我国已经有31年的发展历史。它以低成本、小制作、低票价、小规模演出的特点,受到市民的欢迎,使小剧场有很高的上座率。但是繁华的背后除了拓荒期不为人知的艰辛外,还隐藏着话剧创作"娱乐大众""三俗作怪"的现象,这与其"内容为王"的艺术形式相去甚远。对话剧小剧场来说,众花齐放更需"新意"。  相似文献   

4.
刘剑锋 《百年潮》2022,(9):77-80
<正>原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是一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历史悠久的话剧专业艺术团体。她的前身,是中央红军于1930年在中央苏区成立的战士剧社。几十年来,战士话剧团推出了一批在全军全国有影响的戏剧影视作品,如话剧《红缨歌》《英雄工兵》《带兵的人》《秋收霹雳》《神州风雷》,电影《红色娘子军》《董存瑞》《碧海丹心》等,话剧《南海长城》就是该团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俊山 《近代史研究》2002,1(4):113-156
国民党的话剧政策是由悖谬的两端构成的:一方面把话剧当做宣传工具,企图通过剧团监管、戏剧审查等措施,将其全部纳入党化或政治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又将话剧视为纯粹的商业活动,课以重税。抗战后期,国家权力扩张,逐步侵蚀公共空间,话剧的生存天地愈形狭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事实证明,国民党非但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艺术管理机制与合理的市场秩序,反而严重阻碍了话剧在战前即已开始了的市民化、正规化、现代化进程:一方面使剧目向对立的两极发展,或党国化,或低俗化,化品性严重扭曲;另一方面造成剧团经济困顿,经营失范,剧人生活窘迫,精神退化,演出水准降低。1943年以后,国民党话剧政策两歧性的恶果,便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曾晋楠 《神州》2013,(6):34-34
80年代初,话剧行业在国内盛行,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各种通俗娱乐方式,如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艺术对话剧产生的冲击,使得话剧行业在国内不景气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某种方面,这些娱乐方式对大众审美以及观众思想起到了娱乐与放松的作用,但对于话剧界,乃至整个舞台剧行业,的确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于是我想对话剧普及展开调查,对话剧艺术的生存价值以及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红旗歌》是华北大学文工三团在建国前夕代表解放区文艺战士向全国首届文代会献礼演出的大型话剧,当年获得很大成功。在北京公演后又到天津下厂巡演出。后来上海演出此剧达140余场;南京也大大突破了该地话剧演出的售票纪录;以后兰州、重庆等大城市也相继上演。通过此剧的创演,使三团一批年轻同志奠定了毕生的创作道路,结下了终生难以割舍的情缘。参加红旗歌的演出,可以说是我艺术生命历程中的黄金年龄段。受命写完团史资料交卷后,一种缱绻的幸福感、欲罢不能。执笔又写此篇,献给亲爱的祖国庆寿,纪念红旗歌首演50年。暂留老区完成新任务19…  相似文献   

8.
<正>文学艺术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土壤培育出的艳丽花朵。正如不同的水土、气温、日照条件下生长的花朵各具奇异一样,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不同品格,也决定了各自文学艺术的大相异趣。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培育并发展起来的黑龙江杂技艺术之花也是如此。尽管它不像叙事性文学艺术门类,如小说、戏剧、曲艺等那样地域文化特征较为明显;但其也由于演员的文化观念、自身生理特征,以及对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造,还有黑龙江观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喜好等等,都不能不打上黑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杨乡 《世纪》2020,(2):80-84
我父亲杨村彬(1911年7月—1989年11月)一辈子献身艺术,喜爱歌德的名句:"浮生若梦,艺术千秋!"他弘扬民族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断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创作、编导了许多观众欢迎的好戏,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1964年初,父亲刚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了3部参加华东话剧汇演的话剧《叶尔绍夫兄弟》《年青的一代》《一家人》,还为上海戏曲学校京剧毕业班导演了周总理指定的出国剧目《杨门女将》。  相似文献   

10.
<正>北大荒版画是我国三大版画流派之一,历经50余年创新探索,形成独特风格。北大荒版画与四川版画、江苏版画呈中国版画界三足鼎立局势。北大荒版画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散发着独有的艺术特质,用独到的版画语言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白山黑水与人文自然。一、北大荒版画粗犷、厚重,是黑龙江地域品格的代言者黑龙江流域在汉唐时期就有汉人生活,汉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汉人向黑龙江省流域各民族的人学习渔猎、种植、放牧、开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省档案馆组织编纂的《黑龙江历史记忆》档案图集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纵观《黑龙江历史记忆》档案图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13.
<正>典当业是中国最古老的金融行业,它主要从事小额短期质押贷款等金融活动。据现在档案记载,黑龙江最早的当铺出现于清乾隆五年,在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各个历史时期的兴盛与衰败之后,黑龙江的典当业逐步走向了消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历史时期来试述黑龙江典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史志》2012,(2):94-95
<正>黑龙江农垦通信事业起步于1947年,经过几代农垦通信人的不懈努力,伴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壮大,农垦通信事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现已成为黑龙江农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唯一服务农垦的专用信息通信网。  相似文献   

15.
阿庚 《文史精华》2007,(12):52-58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自1907年一些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为滥觞,至今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数度辉煌。话剧老演员阿庚撰写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一文,回顾了中国话剧在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介绍了许多优秀剧目和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并对话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10,(5):5-5
<正>1916年8月22日贵阳市达德师生编演新剧《恢复共和》,连续6天,场场爆满,观众达4万人。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话剧在那个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1913年贵阳达德学校推出贵阳第一部话剧《维新梦》。1916年,达德师生共同编演《恢复共和》,该剧以希腊城邦奴隶制国家的兴起为背景,反映了平民与贵族、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的斗争。该剧在贵阳连演6天,场场爆满,观众达4万人。  相似文献   

17.
尼力羽 《神州》2012,(8):23-23
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证明了古代发展的文明进程和代表了整个时代的精华。中国的皮影从创始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原于西北地区,自清朝传入黑龙江后,成为黑龙江的一种民间艺术。龙江皮影又以自身的艺术特点体现出自己特有的特色;成为民间艺术宝库中最宝贵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刘云  晓雄  涓迅 《百年潮》2007,(6):41-46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中国的话剧和京剧舞台上,上演了同题的剧目《八一风暴》。前者由刘云、余凡、雪草、张刚编剧,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后者由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改编,两出戏轰动全国,接踵上演,传为美谈。两剧的上演,一则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戏剧艺术形式成功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19.
在港澳被誉为“话剧之王”的著名电影演员李景波,是一位多才多艺卓有成效的表演的艺术家,在他从事话剧和电影艺术事业30年里,与北大荒有着一段特殊的缘分。1958年,中央文化系统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其中有丁聪、吴祖光、聂绀弩和李景波等人,被打成“右派”后,发配到北大荒,分配在云山水库参加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武汉话剧院德艺双馨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胡庆树,从艺40余年,靠着他对话剧艺术的钟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善于学习,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他在舞台和屏幕上塑造了100多个颇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艺术形象,得到戏剧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他和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李默然被誉为中国话剧三大须生巨头.他的高尚艺德和精谌技艺促进了话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杰出话剧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