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维伟  张华 《世界历史》2012,(1):150-152
2011年3月19日至2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主办的"首届国际关系史青年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梁占军致开幕词,首都师范大学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先生作了精彩的讲话。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崔丕、沈志华、刘德斌等知名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宏观体系阐释,还是微观个案研究,无论是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探索,还是档案材料的发掘和解读,对比改革开放之前,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对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研究机构的设立、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交流的加深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文艺同志编撰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一书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三十余万字。本书是编者从事近代国际关系史教学编写的教材。其特点:(一)突出了近代欧美列强争霸的内容,揭露了近代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对近代国际社会的危害作用;(二)对亚非拉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实事求是的阐述;(三)严格遵守结构体系和内容统  相似文献   

4.
书讯     
《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科勒著,王宝泉译,群言出版社2010年出版。本书自出版以来已修订5版,是一部权威的国际关系史著作。书中阐述了1900年以来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历史。全书关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5.
王方宪 《世界历史》2003,(4):123-123
该书由吉林大学刘德斌教授主编 ,全书78万字。编者以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为主线 ,系统阐述了近代以来包括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全书分为四编 :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均势”格局的兴衰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转型中的国际关系。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 ,每章设有导言 ,章后列出名词解释、学习题和思考题 ,正文后附参考书目、大事年表和译名对照表。这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也是值得专业研究人员参考的国际关系史最新著述。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出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出版@王方宪$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6.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7,63(12):102-107
活跃在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传奇式人物戴维·J.希尔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他最为后人记取的是他在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开创性成就。他所著的《欧洲外交史》三卷,是欧美学界的第一部国际关系史通史著作,极大地推动了19、20世纪之交欧美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该著作既清晰描绘了1800多年间欧洲政治的宏观轨迹,又生动展示了欧洲国际关系进程的丰富画面。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对历史主线的精当把握、对历史偶然因素的深刻揭示、对文献资料的广泛挖掘以及清新活泼的写作手法。这些特点使该著作成为国际关系史学的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一直以出版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而为人们所瞩目.2000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巴里·布赞(Barry Buzan)和理查德·利特尔(Richard Little)合著的<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International System in World History:Remaking of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书,在学术界引起诸多反响.这本书虽然是以教科书的形式编写的,但其学术含量和信息密度似乎比一般的学术专著还要高.尤为重要的是,布赞和利特尔把诸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历史研究相结合,第一次从国际关系的视角阐释了一种长时段的世界史,对当今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以来欧洲史的阐释为基础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这本书的中译本2004年春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志》2004,(2):7-7
山东省菏泽市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为使全国、全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牡丹、了解牡丹,进而认识荷泽,促进菏泽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为菏泽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架起一座桥梁,菏泽市史志办公室出版了第一部全面介绍菏泽牡丹的大型工具书——《菏泽牡丹志》。本书  相似文献   

9.
目前西方学界的国际关系史书写中的"欧洲中心论"元叙事,既包含对非西方世界历史地位的忽视和贬低,同时也遮蔽了人们对欧洲或西方历史的准确认知。它笼罩下的国际关系史叙事主要表现出三种偏好:即偏好于主权国家、偏好于体系、偏好于条约。冷战结束后,西方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英国学派,为破除"欧洲中心论"所付出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其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欧洲中心论"的痕迹。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关系史叙事实践的问题上,应当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影响与作用;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注意国际体系内部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处理好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与宏观把握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在资料上片面强调条约和政府档案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出版说明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No.18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论,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冷战专著评介,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解密档案文献等。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保留解密档案的原貌,本书未作任何删改。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书讯     
《世界历史》2012,(2):106+141+149
《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回应》徐再荣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出版,拟于2012年再版。本书是作者对当代全球环境史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开拓性成果。作者从历史学与国际环境政治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国际社会的回应进程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本书从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上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第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证据,尤其着重介绍了英国学派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概念的缘起、演化及理论家们的批判。虽然本文作者即是当前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并不避讳英国学派在理论上的缺憾,指出巴里·布赞构建在没有共同文化的条件下国际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国际社会理论框架同时,关闭了一个布尔曾经试图打开的空间。作者认为在解读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艳杰 《世界历史》2023,(5):87-100+158
海外华人史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传统领域,历经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因其复杂性成为吸收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地带。作为移民群体的海外华人所同时具有的民族性和跨国性,使得海外华人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天然交集。借鉴国际关系学界方兴的“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厘清晚清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外交,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交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历史,不仅意味着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侨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献的运用。海外华人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大量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中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挖掘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关系史中留下的复杂痕迹,及其所呈现的多重面像。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利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 1892—1982)是位不知疲倦的学者。他一生著述颇丰,除著名的十卷本(14册)《苏俄史》外,还有不少俄国史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重要著作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哲学问题在西方史坛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以客观主义、乐观主义为特征的西方传统史学思想继续受到以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和悲观主义为特征的历史哲学的冲击。在这方面,以  相似文献   

15.
中东史研究指伊斯兰教兴起以后的中东历史.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著作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著.首先是地区史和国别史,目前已经出版的有阿拉伯国家史、中东现代史、国别史、断代史,已经比较全面.其次是专题史,成果数量大,包括中东的政治史、国际关系史、现代化问题、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军事史、法律史、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历史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历史学家从庞杂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深层的机理;另一方面,历史理解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对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罗伯特·杰克逊和乔格·索伦森强调,"历史不但是研究国际关系的起点,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必不可少的指南和矫正"。1赫德利·布尔指出,"历史研究是理论研究自身的主要伴侣"。2作为连接两者的引桥,国际关系史的编纂需要历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日俄三国关系史不仅是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中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本书既介绍了日俄共同侵略中国的"两强凌一弱"格局,又有中苏联合抗日的史实;既有双边的敌友转换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在众多的国际关系史的著述之中,确实是一部艰辛的开拓之作。这部书稿所以是艰辛的开拓之作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我们知道自从本世纪始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外国人的著作为兰本编译的。这部书稿不同,它是以立足于中国的视角,不将中国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客体、只叙述各资本——帝国主义强国的国际外交活动对中国的作用,而是研究阐明中国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注意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总之,这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这是第一层意义。我们还知道国际关系史研究向来是以西欧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际共运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共运史事件人物录》(以下简称《事件人物录》,周尚文主编、陈钟副主编)汇集了近些年来国际共运史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较为新颖而又全面的专业工具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对“国际契机”的探讨,这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外交史或国际关系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经常把“国际契机”称之为“外压”或“外因”。它在中国史上最初的地位和对中国史内部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史发展的动因,就这些课题而言,可以说与外交史或国际关系史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为了考查这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