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退避三舍"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国,楚成王以礼待之,并问:"公子若反(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这段话的大意是:晋国公子重耳逃难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问他将来返回晋国为君的话,将作何报答?重耳说,如果真如所愿,那我的回报就是:万一晋楚交战,我方将后退"三舍",也就是九十里,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所  相似文献   

2.
正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  相似文献   

3.
山西介休的绵山,不仅有着优美的山水风光,而且有许多名人名事,最著名的首推介子推守志被焚事件。据史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蒙难,逃到卫国,饥饿难忍,随臣采来野菜充饥,重耳难以下咽。从臣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熬成肉汤,叫重耳吃,重耳感激涕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的故事。介子推“割股奉君”,不是为了日后的封赏,而是为了晋国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庶子,按"立嫡不立长"的礼制,他原本与晋国的大位归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是晋献公身后"骊姬之乱"的爆发,尤其是太子申生的死亡,却给重耳登上晋国的权力之巅提供了天赐良机。尽管这一步异常漫长、异常艰辛,可是,他毕竟还是咬着牙走完了,在外飘泊流浪整整19年之后,他终于在秦国的武力支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到了晋国都城绛城,利剑出鞘,一举翦灭晋怀公及其追随者,踏着血迹,登上了国君  相似文献   

5.
畅海桦 《沧桑》2009,(1):16-18
范氏原是晋地古唐国遗留的著名宗族,西周后期由于政治避难而逃奔晋国。从春秋中期时范氏得到晋侯重用,直到三家分晋时的37年前,被驱逐出晋国政坛。期间,范氏除长期担任晋卿外,还拥有世代担任晋国理(法)官的权利,一直是春秋时晋国举足轻重的宗族,其兴灭对晋国的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范氏家族的兴衰中,勾勒出晋国政治、法律、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08,(2):34
"足下"一词是表示对同辈、朋友的尊称,意思相当于"您"。"足下"这个词出于一个典故,见刘敬叔《异苑》卷十: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由秦送回。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  相似文献   

7.
晋国前期就发生的"曲沃代翼"顺应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也为晋国的政治制度大转变和经济社会大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继之而来的"郭偃之法"不仅指导和促进了晋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三晋法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源泉。正是晋国尚法求变,强国富民,才从西周初年分封的甸服小国一跃而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最,左右天下大势、引领时代发展150余年。  相似文献   

8.
张淑良 《沧桑》2012,(1):53-55
宗族对晋国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栾氏出自靖侯庶孙栾宾的后代,为晋国的旧公族,但家世并没有占多大的优势。自献公实行"无公族"制度后,异姓大夫凭借才能崛起。栾氏也凭借功劳开始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并有所贡献。特别是作为晋国的执政卿,对晋国景、厉、悼三代的发展尤为重要,但后来又成为卿族兼并斗争的第一个牺牲品。本文从栾氏家族世系和在晋国政治上的掌握政权情况入手,通过其政治地位的浮沉来探讨其家族的发展兴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画所用的宣纸上常常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狐斑”。为探讨“狐班”的成因,通过对这些班点的紫外光检测,PH检测,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分析,AES、SEM-EDS金属元素分析,黄褐斑纸片的培养,SEM观察等表明,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区与非“狐斑”区在金属元素铁,铜的含量无明显差别;在“狐斑”区培养出黄褐色的菌丝和孢子,并且从菌的分离,接种,再培养出现了黄褐色水珠,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在“狐斑”区的异常等等结果;有充分理由证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与菌有关。这些菌有多种形态,其中二种菌当属曲霉属,青霉属,长有“狐斑”的宣纸酸度增加,纸张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危险增大,这对书画的保护非常不利。“狐斑”问题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狐斑作为一种常见的纸张污损现象,不仅破坏书籍的观赏价值,而且往往难于清除﹑使书籍恢复原貌。对其成因的揭示将有利于纸质文物中狐斑的防治工作。但狐斑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一直以来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对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近代书籍中狐斑的着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馆藏近代书籍狐斑发生率达到60%,狐斑发生与纸张类型、酸度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酸度较高的机制纸中狐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工纸。本调查可为近代书籍及其它早期机制纸质文物的保藏、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春秋五霸,齐桓。晋文并称。晋文公重耳之亡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国语》记载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杜预,泷川资言,杨伯峻认同《国语》的记载,但未作详尽考辩。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本文根据秦穆姬年龄,狐突年龄,晋文公的家庭状况推断《国语》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史记》不足为据。一、《国语》《左传》《史记》的记载《国语·晋语四》重耳过曹,曹伯不礼重耳,僖负羁曰:“重耳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重耳奔狄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前,据…  相似文献   

12.
蒲城地望考     
《文博》2018,(5)
晋国献公时期,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在北部边疆建立了城防要塞蒲城,并让公子重耳在此驻守长达十几年。后因骊姬之乱,重耳逃离蒲城,随后蒲城再无晋史记载。其地望汉代以后就已模糊不清,虽有韦昭与杜预二人注解,终因证据不足反生歧义。现在随着隰县古城遗址与均庄遗址的考古调查,蒲城地望也渐露端倪,大量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确认古城遗址系汉代蒲子县所在地,和蒲子县相关的蒲城也在今隰县行政辖区内,其地望可能在城川河上游均庄村一带。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非洲的世系理论(lineage theory)甫一出现,立即被汉学人类学家应用在中国亲属制度的研究上。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首先把对中国宗族制度的研究发展成了宗族范式,并构造出从宗族组织认识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弗氏的这一范式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和出发点,后来学者不断追随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书画上“狐斑”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书画所用的宣纸上常常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狐斑”。为探讨“抓班”的成因,通过对这些斑点的紫外光检测,pH检测,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分析,AES、SEM—EDS金属元素分析,黄褐斑纸片的培养,SEM观察等表明,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区与非“狐斑”区在金属元素铁、铜的含量无明显差别;在“狐斑”区培养出黄褐色的菌丝和孢子,并且从菌的分离、接种、再培养出现了黄褐色水珠;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在“狐斑”区的异常等等结果,有充分理由证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与菌有关。这些菌有多种形态,其中二种菌当属曲霉属、青霉属。长有“狐斑”的宣纸酸度增加,纸张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危险增大,这对书画的保护非常不利。“狐斑”问题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晋悼公复霸     
正在春秋晋国历史上,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与他的复霸事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公元前574年,取得鄢陵之战大捷之后的晋厉公,忘乎所以,汲汲于强化君权,结果造成公室与诸多强卿大宗之间矛盾的激化,双方兵戎相见,整个晋国政局陷入一片血泊之中。次年,晋厉公本人被栾氏、中行氏所弑,给这场残  相似文献   

16.
春秋后期,晋国有个叫豫让的人,很有才华。他先后到上卿范氏和中行氏家当过家臣,可惜不被重用,于是改投到正卿智伯门下。智伯很欣赏他,尊他为上宾,人前背后,恭敬有加,遇上要事,都会跟他商量。豫让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就在这个时候,智伯跟当时晋国的另一重臣赵襄子发生武装冲突。智伯兵败,被满门抄斩。豫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四川文物》2023,(3):36-46
2018年12月,河南汤阴羑河东周墓地M1出土的“工■王姑发”剑,是迄今为止第一把有明确铭文确定的吴王诸樊剑。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结合吴王诸樊在位时间,确定M1墓葬年代为公元前560年至前500年前后。这一时期汤阴羑河所在地域已为晋属,且为晋国卿族中行氏家族封地。M1墓葬规格较高,墓主为高级贵族卿大夫阶层,且墓葬方向与中行氏姬姓贵族墓葬方向一致。综合来看,汤阴M1墓主人应为晋国中行氏卿族。  相似文献   

18.
李延军 《文史天地》2014,(12):40-43
正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其中有《吴问》残简九枚,记载了吴王阖闾与孙子之间一段简短而深刻的对话,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阖闾问孙子:"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下同)孙子说,"范氏、中行是(氏)先亡","智是(氏)为次",然后是"韩、巍(魏)为次",最终"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要知道,当时正是六大卿族驰骋晋国、  相似文献   

19.
春秋子犯编钟纪年研究——晋重耳归国考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春秋子犯编种系近年新见之晋国重器①,学术价值尤高。关于编钟之纪年,学者多有论列,说甚纷纭。兹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学界。编钟两堵十六件,每堵八件连铭,兹释写于下(为印刷方便,释文尽可能使...  相似文献   

20.
南海神信仰与祭祀在广东地区具有独特地位和影响力,作为其主要载体,南海庙是官方与民间祭祀的重要场所。明清时期,番禺沙亭乡大族屈氏借施田的方式介入南海庙日常管理,并将其作为本宗族家庙,使宗族势力进一步扩张。由明入清后,由于战争带来的秩序破坏与重建,沙亭屈氏已不复明代之盛。在此背景下,为增强宗族凝聚力与影响力,沙亭屈氏加强宗族历史与源头的追述与构建,反映了明清时期官府、民众与地方宗族围绕南海庙的争夺与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