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涛 《文物世界》2013,(1):33-37
我国传统建筑的彩删历史由来已久。彩画作为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不仅起到了保护和美化木构建筑的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建筑彩画也具有了体现建筑等级的功能,即建筑形制要与其彩画等级互相协调。印证上述观点的庙宇很多,下面以山东曲阜孔庙的相关情况而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可分为窟面雕凿的石质仿木构和窟前接连的木构窟檐殿阁两大类,前者的研究较为系统,后者近年也逐渐受到关注。相关发现与研究工作反映出窟前建筑与石窟本体紧密相关,需将两者视作一个整体,从石窟寺的总体沿革、布局、功能、构造等角度对崖面和地面的建筑遗迹进行全面完整的记录与研究,并作为后续维修与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贺林 《文博》2011,(5):65-69
本文首先介绍了陕西现存木构建筑分布与概况,进而重点介绍了韩城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以韩城城隍庙维修为例,将近些年来在维修保护中,如何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如何保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再现中国古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文章认为:古建筑维修不仅需要好的设计方案,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施工单位队承担施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文物保护工程中,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对真实性理念的理解、文物建筑现状的勘察分析、保护措施的制定、传统工艺的传承、维修材料的使用、维修定额的编制和采用、工程管理的科学合理以及相关技术的介入等。目前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存在着维修不到位、失去真实历史信息、改变原状、明显越制等一系列问题。加强传统材料、做法和工艺的研究、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工程研究体系;建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或基地,提供全面、系统、连续的研究平台等,是实现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真实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保圣寺在江苏吴县甪直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寺内罗汉塑像的发现和保护为人们所关注,但对于同样重要的大殿却未予重视,以至最终遭到损毁。保圣寺大殿为北宋中期江南木构殿常,现仍保存有部分较为翔实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分析并复原保圣寺大殿,以此增进对宋代江南木构建筑的认识,并作为现存极少的江南北宋木构建筑的一个补充,可见自五代以来江南建筑的地域做法和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6.
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对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楚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荷载修正的传统木构建筑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基于荷载工况修正与荷载重分布修正重构了荷载分布矩阵,基于荷载施加构件修正改进了构件重要性计算方法。以典型传统木构建筑——保国寺大殿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广义刚度评价了构件重要性,分析了各项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影响情况以及最终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结果变化率。结果表明:柱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0.526%~2.192%;梁栿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2.638%~50.598%;铺作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12.763%~9.989%;槫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7.586%~6.918%。保国寺大殿构件重要性排序:柱类>槫类>梁栿类>铺作类;修正后柱类、梁栿类重要性提高,铺作类、槫类重要性降低。可为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状态评估和预防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古建筑兴修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紫禁城宫殿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论述了“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建筑发展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作者又以紫禁城为例谈论了对文物建筑的原状、历史信息、历史可读性的理解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一道路要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并对被改变了的文物建筑在维修中应如何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述与中国文物建筑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认真进行文物价值的评估,理解价值中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关系,注意抓住评估对象的特色,是指导文物建筑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是保存文物古迹的必要手段,为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需要对方案和技术进行权衡;传统营造技艺只能通过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工程实践来传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彩画是用浓艳、厚重的矿物原料涂刷在建筑木构件上的一种装饰艺术,同时具有防腐作用,它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余载的历史。由于传统技术人员老化、传统工艺退化、传统矿物质材料劣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当下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行业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理念。彩画保护修复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懂专业技术、熟悉修复原则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清西陵慕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制安而成,工艺卓绝,在中国木构建筑史和雕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008年8月-2009年5月,在对其进行维修实施烫蜡保护中,遇到了清洗烫蜡污垢的难题,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解决了清洗楠木建筑烫蜡污垢的方法——高压蒸汽清洗法,这种方法不仅节约资金,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损伤木构件,无安全隐患,使三座楠木大殿恢复了原有色泽,重放昔日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五个方面扼要介绍了吴哥古迹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特点,回顾了近百年来各国参与吴哥古迹维修保护工程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柬埔寨维修保护周萨神庙工程的做法和主要特点,借此对我国继续参与吴哥古迹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木构建筑油饰彩画工程由来已久。在木构表面施涂敷彩可以防止风雨侵蚀,保护木骨,兼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这种传统工艺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艺术加工,题材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但由于历来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以之作为粉饰官室、夸示等威富贵的一种工具和区分上下等差的限制条例,所以精工巧作往往集于宫观寺庙一类建筑,平民百姓身受压榨,衣食尚且不保,更谈不上安身居处之饰了。  相似文献   

14.
卢川  刘建业 《江汉考古》2022,(2):123-130
2019~2021年,荆州郢城遗址相继出土数处秦汉木构建筑遗存。本文结合考古及相关材料,考察了遗存年代、形制、性质及营建技术,认为这些建筑均由楚地匠人在营建郢城时,出于快速、简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构桥梁属单跨简支梁桥,南城垣中部地下木构建筑为过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原。郢城木构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秦汉的城市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丰富材料,也可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修复和保护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婆罗浮屠。这是亚洲地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修复文物古迹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特别是运用现代技术对石构件进行清理、修复和防水处理,以及运用婆罗浮屠的修复保护经验,对其它的文物古迹,如砖石建筑、木构建筑以及洞窟壁画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建筑群中普遍存在官井,官井的修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作为嘉峪关关城附属建筑的井亭因为其坐落不起眼而未引起广泛关注,2017年对嘉峪关关城内游击将军府、井亭等建筑实施保护维修,维修后的井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文章对嘉峪关关城中的井亭的历史面貌和如今的保护维修现状进行讨论与纪实。  相似文献   

17.
201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作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决策后,又作出了两项新的决定:一是在古城区选择12处、约34000平方米的古宅群,作为老宅子保护修缮首批试点工程;二是选择阊门段、相门段、平门段三个节点,着手进行古城墙修复保护工程。这在苏州古城保护和历史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又描绘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南通博物苑在对濠南别业的使用和管理中,重视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聘请专家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维修方案进行修缮。注意继承传统维修技艺,又善于采用新维修技术。墙体维修采用德国雷马士公司的专用材料和修缮技术,对清水砖墙进行了冲洗、修补、增强、嵌缝、勾缝、防水等,运用新技术加固了墙体,有利于延长建筑的寿命。濠南别业维修,保持了历史原貌。恢复了建筑原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境内目前发现的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形式进行了类型学的探讨,主要包括了仿木构墓葬的类型、历史分期等,最后分析了河南地区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特征和技术成就,进行了建筑学的总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池河太平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多次毁坏、重建以及维修,至今仍跨于池河之上。它曾对南北交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现已险象环生。本文通过梳理地方志,以及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唐寰澄等对此桥的记载和研究,探析该桥的建造与维修的历史,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观念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其目前面临险境的原因。同时,发掘其科技以及文物价值,以期为池河太平桥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