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立 《世界历史》2023,(1):25-39+160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相似文献   

2.
王刘洋 《神州》2020,(6):17-18
儒家思想包含以“礼治”和“德治”为核心的法律思想。随着古代礼、法关系由分立、对立向合一的演变,中国法律在礼法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了其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权威。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以之为开端,儒家思想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的推动下全面贯注到法律中,对中国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再读“十七条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定50周年.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同样不容置疑的,还有”十七条协议”产生的合法性,以及协议本身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尽管至今仍有人一再地想否定“十七条协议”.但事实和真相总是以自己朴素的色彩匡正谬误。  相似文献   

4.
制度设置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以关于惩戒“包二奶”的讨论为例,“道德派”强调自由与隐私权,主张“把道德的东西还给道德”,“法律派”认为,道德无力时应用法律规范。以成本分析法看,自由与隐私权是社会性的,在家庭仍有社会成本与收益效应时,“包二奶”应得到惩戒,道德惩戒的成本低廉,但在陌生人社会作用有限,法律惩戒成本稍高,但收益可靠。  相似文献   

5.
日本黑社会问题初探周心捷日本黑社会组织在法律上被称为“暴力团”,英译名为yakuza(亚库札)。根据日本警视厅的资料,1994年“暴力团”成员大约为8^1万人,其中“三大金刚”山口组、住吉连合会和稻川会占总势力的65%。日本黑社会组织素来以手法残忍、...  相似文献   

6.
埃米尔?涂尔干在其研究生涯中,构筑了以人性和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为基础与核心的社会学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与人性自然之间的联结纽带——社会良知,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的担当者与表达者,以及社会良知应该以神圣化的仪式和仪轨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规范、社会事实。由此,涂尔干通过“心物二元”的研究路径构建了“精神”与“躯体”、“个人”与“社会”二者都不偏废的二元研究范式,其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人性与社会的自然及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证以它“证明、服务、沟通、监督”作用,通过证明无争议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以消除各种纠纷隐患,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冲突,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预防了纠纷,保护了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然而随着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期是1940年以降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从法律的近代化转型看,这一时期则更具有典型性。考察这一时期法律近代化转型,可以观察到这一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向或说特征,即对中国来说,一方面是使中国法律外倾西方化的“变”,另一方面又是使被引进和移植的法律内倾中国化的“不变”。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而却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问题,似乎有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6,(6)
随着“全媒体”社会的到来,“做好事反被讹”这类“地方性事件”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社会传播,少数个人遇到的麻烦迅速成为有无数旁观者的“社会问题”,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了遥远他人日常生活世界的旁观者,因此而产生了深刻的实践焦虑和道德恐慌,人们无法理解和解释如此复杂社会问题的前因后果,为了避免“被讹”的可能困境,宁愿选择“不扶”去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拷问,结果导致“社会冷漠”的逐渐蔓延。本文认为“做好事反被讹”事件已经成为对社会道德状况造成严重“感染”的“社会病原体”,而社会的“个体化”转型使得传统的道德教育手段乏力,缘此,为引导人们过上关乎心灵的道德生活,个体对道德生活的追求,道德教育的精准发力,法律制度的尽快跟进,是为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五七”干校,是“文革”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干部学校”。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培养干部,供干部学习的场所。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亲身经历谈谈情况。“五七”干校,是以劳动为主体,以改造思想为目的而设立的“干部学校”。文化部有两个干校,一个在天津静海,一个就设在湖北咸宁向阳湖。我们是1969年下干校的,从到干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紧张劳动之中。本来,有十几个部打算在向阳湖办干校的,但他们看到这儿的情况以后,大部分改变了主意,到别的地方选点去了。只有文化部“五七”干校仍决定…  相似文献   

11.
张婧  罗婉婷 《神州》2014,(17):198-198
建设法治社会,既需要立法机关制定的严密的法律规则和合理的法律原则,也需要有精通法律、崇尚正义的职业法律者。因为法律是静态的,要想把纸上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活法”,必须依靠法律职业者有意识的行为,可见,在推动法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法律职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信息以网络为“中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数字化的表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治外法权,对调节信息的产生、传播、保存的法律都提出了挑战。就方志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观点,被人称之为传统的法律概念。这个概念认为:法或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果说这种观点是特指阶级社会中那些专门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规范,这没有什么不对;然而它却泛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律,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法的这种“阶级社会特有论”,是维辛斯基在三十年代,为适应当时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越深入,阶级斗争越尖锐”的左倾政治路线而提出  相似文献   

14.
姜丹 《神州》2013,(23):230-230
《新闻调查》作为中央电视台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调查类节目,以“探寻事实真相”为节目口号和定位,通过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入调查与深度报道,系统呈现最接近真相的事件事实,在百姓和高端媒体评论界都有着优秀的El碑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涛  沈厚铎 《中华遗产》2009,(9):114-123
中国古代刑律中酷刑充斥,且以封建礼教为立法思想,轻视法理。清末,列强就以“中国法律野蛮、落后”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实行“领事裁判权”。那么,是谁将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我们来掀开清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5,(2)
法律类社会组织的存在具有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重大价值。现实中,绝大多数法律类社会组织不具有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合法身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法律类社会组织生存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法制条件和自身条件中存在不利因素。改善这些不利因素,才能促进法律类社会组织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所谓调解西藏地方与民国中央政府关系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分裂西藏脱离中国的拙劣行为.西姆拉会议尽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对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近一个世纪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及达赖分裂集团以非法的“西姆拉草约”和“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图谋西藏“独立”.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也成为迄今为止仍未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划定区域也成为中国仅存的陆路未定界中争议最大的一块地方,成为影响中印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桎梏.尽早解决边界问题,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同愿望,中印双方应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以法律为依据,以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雅琴 《攀登》2009,28(2):111-113
判决理由是联结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的纽带,它为判决结果提供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理由阐释是否充分,关系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认同。把“法官后语”的内容置于判决理由之中,实现情与法的相互交融,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使当事人在受到法律教育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使判决有情有理,更易于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冯夏根 《安徽史学》2000,1(3):63-66
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是产生最早、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五族一家”,……  相似文献   

20.
彭真法制思想述略明文彭真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早在50年代,他就主持起草了诸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全国人大组织法等重要法律,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机关办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