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为世人瞩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历了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和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产业全球化历史发展阶段的。本文拟就广东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中心市场地位作一探索,以求证于方家。一、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onbo)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F·D·Magalhāaes)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  相似文献   

2.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航海者发现新大陆,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新航线,给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带来翻天覆地且深远的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也在此时迎来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贸易规模的扩大、海洋上商船的增加,国家和地区间交流的频繁,导致世界各大海域中遗留的沉船数量也有较大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下考古的兴起和商业打捞的繁荣,揭露出大量运载贸易瓷器的沉船,为研究瓷器贸易的全球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以16至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沉船及出水贸易瓷器为研究对象,透过沉船编年和阶段性特征分析,观察经济全球化早中期阶段,瓷器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商品在品类构成、贸易模式及时空格局方面的特征演变。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经历了我国海外贸易由盛转衰的主要过程.福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在明代的海外贸易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按照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分三个时期对明代福建的海外贸易作一初步的论述.一、朝贡贸易时期明太祖立国初,为了防止海内外反抗势力相互勾结,危及其新建立的明王朝;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和垄断,招来海外诸国入明朝贡,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海外贸易政策.即对内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实行“朝贡贸易”,准许海外诸国以朝贡的名义随带货物,由官方给价收买.明初沿袭了宋元时刻的做法,在朝贡船舶经常出入的宁波、泉州、广州三地设置  相似文献   

4.
谈到元代的海外贸易 ,陈高华、吴泰先生的《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当属开山之作。此书成书于 1981年拨乱反正之时 ,其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受到史学界的一致好评。 17年之后 ,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这一领域的又一部新著——高荣盛《元代海外贸易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部 2 5万字的学术专著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史料的挖掘和内容的创新 ,将元代海外贸易的研究 ,又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综览《研究》全书 ,至少有如下三个长处或特色 :第一、较多的创新与突破。“官本船”是元代海外贸易中一种重要的运营形式 ,史学界一般认为它是元政…  相似文献   

5.
早期近代是世界历史上全球化的发端。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出现,所以它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商品大流通的时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形成的前提是全球主要航路的开辟和陆上贸易商路卷入全球经济体系。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可划分为四大类:黑奴贸易;香料、饮料、烟草;日常用品和贵金属。西欧国家率先建立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从商品贸易数量和价值看,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岛屿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太平洋劳工贸易的产生。该贸易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扩张的衍生物,由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所主导。80年代,受到太平洋"白色化"和"白人至上"观念盛行的影响,该贸易逐渐走向衰落,直至20世纪初彻底消亡。以南太平洋岛民为对象的强制劳工贸易具有强烈的奴隶贸易特征和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强制劳工贸易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南太岛屿社会,促成了南太平洋殖民经济的繁荣,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种族主义和社会等级,初步奠定了19世纪后期美国在太平洋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推动了太平洋地区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唐天宝年间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海外贸易成为唐朝与海外诸国进行商贸往来的主要渠道,中外经济交流重心逐渐向东南沿海转移,这种形势为福州与中原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时机和条件,使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  相似文献   

8.
所谓卡伦贸易,又作卡座贸易,是指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早期中俄边境贸易中,一种在边境军事哨所以及巡边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小型零星的贸易形式。本文拟从黑龙江中俄边贸史的角度,对卡伦贸易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发展当今的中俄边境贸易有所裨益。一、卡伦贸易是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1686年(康熙十五年)雅克萨战役后,清朝成功地遏制了沙俄东进的势头,清俄双方为划分势力范围开始进行谈判。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平等划界的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近代以来的东西方贸易史(包括德意志与东方贸易)一直是西方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话题。所谓"传统",指的是它往往从一个国家的历史出发,以民族国家为自然地理和政治单位,单向度地谈论它与它所交往的对象国之间的贸易情况,并进一步讨论这种关系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史研究在贸易史领域首先取得新进展,并向其他专门史领域扩展。人们开始打通国别界限,关注资本、市场、商品(如香料、鸦片)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流通,关注它们对世界性经济体系乃至政治体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汉口自明成化年间以来,便因其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商业重镇,并借助淮盐、米粮以及茶叶商业贸易,从"一沙洲"跃升为明末清初的"四镇之首",清中叶的"天下四聚之一",20世纪初的"东洋芝加哥"。淮盐与米粮二者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政府取消专卖权等原因而在嘉道年间贸易势头不继,但茶叶从晚明以来直至20世纪初一直是汉口在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宗商品,成为支撑汉口发展的最大支柱。"万里茶  相似文献   

11.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传播,推动了早期海外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燕 《史学集刊》2006,5(5):58-63
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从最初伦敦与安特卫普之间的呢绒贸易,到17世纪中后期大西洋商业体系的初步形成,英国海外贸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最终建立了殖民地贸易模式。这为英国实现海上强国的梦想,并成功地走向近代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非洲奴隶贸易主要出现在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这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都在非洲大陆从事这项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的肮脏勾当。西方列强由于贩卖非洲奴隶而发了财,非洲则因受到蹂躏,丧失了亿万生命,使大部分地区长期陷于混乱与瘫痪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被遏阻。历时四个多世纪的非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李金明、廖大珂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一书,对海外贸易的发生、发展、变化,海外贸...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发现后,以塞法尔迪人为主的港口犹太人通过广阔经济联系形成的贸易网络参与到新兴的大西洋经济体系之中,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6—18世纪,穿梭在各大殖民帝国之间的港口犹太人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活跃范围包括欧洲、地中海、美洲、西非乃至印度洋等地区,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交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主要从事与殖民地有关的贸易活动,尤其是奴隶、蔗糖、烟草、钻石贸易等。作为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的中坚力量,港口犹太人通过对跨大西洋贸易的参与推动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反过来又为犹太民族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经济机会。  相似文献   

16.
英国都铎时代伦敦商人的财富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约当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485—1603),英国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和租地农场制产业,它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是以贸易的扩张为前提。在这个时期里,尤其是自16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的商业和海上势力的拓展是迅速而无敌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商人的势力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恩格斯指出:在15世纪,市民已“成为体现着进一步发展生产、贸易、教育、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阶级,”对社会来说,他们“已经比封建贵族更为必要了。”①这里所  相似文献   

17.
晋时,鲜卑为前燕慕容皝所灭,余众遂散为奚或契丹。元魏时,契丹“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其内部经济已有对外贸易交换的需求;只是此时契丹诸部之间的贸易交换,目前找不到任何记载,无法判断。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唐王朝的衰落和灭亡,给契丹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10世纪初终于建立了以契丹贵族为主体的地方性政权。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在其统治区之内的商业状况。至于对外榷场贸易(如对高丽、西夏和宋)本文从略。  相似文献   

18.
正吴汉泉(Sarasin Viraphol)著、王杨红等译《朝贡与利润:1652—1853年的中暹贸易》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全书25.9万字。该书考察了17—19世纪暹罗与中国在朝贡关系下的海运贸易行为,并分析了中国在暹罗的海外贸易和国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元1—2世纪,随着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发现、地中海世界造船技术在埃及红海沿岸的传播、埃及红海港口与尼罗河之间交通的改善以及东方商品消费市场的扩大,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远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据穆泽里斯纸草,2世纪埃及与次大陆海上贸易的参与者采取各种举措,力图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驶航于罗马埃及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商船装载的货物类别多样且价值不菲,海上贸易参与者经济实力雄厚。随着"罗马和平"的到来、消费量的增加、政治竞争的助推和奢靡之风的盛行,罗马人对东方产品的需求增加,经由埃及的东方贸易在罗马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东方贸易比学者们普遍强调的规模更大、运作更加复杂。东方贸易在帝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毛丽 《福建史志》2008,(3):34-36
明代中叶.中国的东南海上活跃着众多的海上集团.他们亦商亦盗,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既从事私人海外贸易,又同当时的倭寇混同一起.干些烧杀抢劫的海盗行径。但总体上,他们还是以海外贸易为主,对私人海外贸易起了促进作用.因此.当时的漳州及漳州的对外贸易与他们关系密切。下面试叙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