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批丰富的考古材料和科研成果。本文尝试概括1949年以来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进行一个研究历程的文献综述。就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具体考察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试图了解当前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现状、特点,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第二节  《皇家委员会调查土著人死于监狱的国家报告》的第二本中 ,伊利亚特·约翰逊(ElliotJohnson)找了很多原因 ,认为监狱中土著人人数偏多的现象是历史的产物 ,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这个报告的相当篇幅介绍了土著社会在英国人到来以前的情景。因为这份报告是皇家委员会的最后一份 ,所以文中作了许多重要的论断 :土著人的历史可以早到 5 0 ,0 0 0与10 0 ,0 0 0年之间 ,考古工作和更好的测年手段将进一步突破我们的认识……我们现在掌握的土著居住历史表明 ,说土著人可以划为另一个少数民族是极为错误的。即使有移民现象 ,…  相似文献   

3.
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存的微观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怀 《文物世界》2005,(2):10-17,33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黄淮地区考古学大课题的确立[1],随着安徽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2],随着蒙城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连续13次的发掘[3],黄淮地区的史前考古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同时,根据尉迟寺遗址的史前建筑资料,又把聚落考古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世纪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社会历史的考古学研究中,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而构成特定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却在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精神文化方面.考古学文化中的聚落遗存虽是探讨人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但也无法完全克服考古资料的模糊性特征,尤其是民族考古学研究还需密切关注文献资料的模糊性与局限性.相对而言,考古资料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特点,使得考古学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宏观性和长时段性(过程)研究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金鼎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启超(1873—1929)称,“考古学在中国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起自宋朝”。梁氏所指实则上只是金石器物之学,而非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  相似文献   

6.
略论史前聚落的萌芽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中原文物》2003,17(5):8-13
聚落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普遍发达于新石器时代,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聚落的萌芽似应发端于晚期直立人以来的地面穴居现象,并随着房屋建筑、墓葬以及窖穴等诸多要素的相继出现而日渐复杂。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可能就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较为显著的聚落布局规划现象,为史前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户考古是一种从微观上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新的理论方法,与后过程考古关系密切,但如何与既有的研究兼容,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史前家户考古研究可以分为6个层次进行,按照这个操作模式,不同层次的考古学理论可以被整合起来:文化历史考古层面的研究可以提供时空框架;过程考古范畴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考古材料的形成过程、了解家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安特生为代表开展的活动开启了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工作的序幕,其后续研究也深刻的影响了甘青地区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统筹规划下,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学发展基本与全国一致,以类型学、地层学为基础的考古学文化与谱系研究长期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综合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复原古代社会成为了研究中的新趋势。结合时代背景与典范研究观察甘青地区的史前研究,发现该区域史前研究的进展多为方法技术的变迁所推动,而研究思维似未有较大变化,目前的研究呈现出虽表象丰富、但结构单一的特点。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未来如何发展仍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曾骐 《岭南文史》2007,(1):8-10
饶宗颐《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1948年成书,1950年在香港出版,后收入《选堂集林(史林)》(1982年香港中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大辛庄遗址采用新的考古发掘技术与方法,全面收集材料,开展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而言,历史工作者当顺应考古学发展趋势,采纳新技术与方法,用整体观分析问题,实现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研究,有利于我们多层面地复原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180万年前,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制造出中国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中国第一堆文明篝火,远古人类艰难的足迹从此踏遍了太行和吕梁。山西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的文化遗存300余处,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新石器时代,从枣园稼穑到西阴彩陶,直至陶寺龙盘,文明的坐标愈加清晰。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为传说时代的"唐尧"勾勒出清晰轮廓,最早的"中国"人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三个省区。这三个省区的史前考古工作.若从1920年在甘肃庆阳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算起,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从1949年至现在也整整走过了五十个春秋。本文论述的范围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史前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6千多年以前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梳子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梳子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揭示了它们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轨迹,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历程。因此,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试对史前时期梳子的形制、结构以及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聚落考古学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落考古学或说聚落形态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考古学领域发生的最重要的理论或方法革命,在美国考古学界,它已经成为被新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等各个学派广泛接受的基本方法.本文回顾了聚落考古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了它在当代考古研究中的重大作用,并对它在今后考古学发展中的积极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乐舞,是一种在空间中展现和时间里流动的艺术,强烈、激越、柔美、深沉,却又似闪电光流火,稍纵即逝。当我们循着史前人类的遗迹溯源而去,就能在面目依稀的原始洞穴、斑驳陆离的巨石岩壁、群居墓室的残陶废墟、神话传说的片言岁语,以及一直留存于近现代的“社会活化石”中的乐舞遗俗中,看到那曾经存在于中华大地原始群体中无所不在、跃动不已的舞之形影,看到那曾经成为原始宗教礼仪的祭祀舞姿,看到那曾经作为表现史前人类生活基调的反映原始战争内容的纠纠武舞。  相似文献   

16.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川东长江沿岸历年来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存,积累了较多的考古发掘资料,本即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对这一地域的史前化作了探讨,并着重论述了在这一区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性特征较强的考古学化——哨棚嘴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变革的年代,新的发现接连不断,新的方法逐渐应用并普及,新发现和新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了国内活跃的学术气氛,也促使学科向更深的领域扩展。不论从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到研究内容、还是从方法到理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开始在世界史前史的框架下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崔乐泉 《南方文物》2010,(3):82-92,78
人类文化的产生,由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人类的劳动开始的,而人类的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因此,工具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肇始,意味着人类以工具为手段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进而改变人类自身的开始。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的活动,在迈上原始体育形态的第一步台阶时,劳动工具的使用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原始的劳动工具,是一种多用途的"人工器官",因此,史前的劳动工具,是反映原始人类文化形态的显著标志。这些工具既是人类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进行身体运动的主要辅助手段。当原始生产工具由于加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时候,它们也开始被用于人类进行自身改造的活动中去。从人类利用工具作为器械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进行有意识地自身改造开始,人类原始的体育形态就形成了。但这一发展却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原始的体育运动器械处于和生产工具不分的状态,即主要用于狩猎、采集的许多生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用于身体练习和娱乐活动。如旧石器在晚期,除了石球、石镞和石矛几种新器形的出现外,还有斧形小石刀,雕刻器、钻头等。这些主要是作为切、刮、剥工具来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不过,像小石刀等,后来多数是作为复合工具使用的,因此,它对石镞,石矛等复合工具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原始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就潜在地为专用原始体育器械的诞生作好了准备。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化的进步和人类活动方式的扩大,许多生产工具在功能方面开始分化。虽然这时的工具仍以石器为主。但在制作方式上,磨制的已占多数,且更为精致,器形种类也大大增多了;同时,骨、角、蚌、木、陶等质料的工具也更加丰富。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提高了,生活的手段增强了,同时,适应人类运动形式的需要,也演化出了一些颇具专门化的运动器械。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工具的改进,为人类文化形态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对原始体育形态来说,工具的进步与类型的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在原始体育上的活动方式。通过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原始时代工具的发展和功能特点的转化,可以看出原始体育形态从形成到逐步发展的事实。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种类少,形式简单,且多为一器多用。像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甚至石镞、石球等,所显示出的原始体育活动的某些功能只是间接的,其主要特点还是作为当时人类生存谋生的手段。至新石器时代,随着社会和原始经济生活的进步,人们活动领域和内容的扩展,许多工具已经不是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的简单接触所产生的了。这些经过人们精心设计的工具,在原始体育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是许多工具在最初由适应狩猎业和原始农业,逐渐也具有了原始体育活动器械的功能;一是出现了直接用于原始体育活动的器械。这两种变化,使原始的生产、生活工具在推动原始体育形态从其他社会活动中完全分离转化出来,并向文明时代体育形态演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程玲 《南方文物》2015,(2):94-98
<正>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海北岸,岭南中南部区域,主要是由西江、北江、东江、潭江、流溪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湾内堆积而成,它形成于海陆交接的过渡地带,是对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区域。这种"衔接海陆"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洋对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和聚落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史前海洋文化发育的重要分区之一1。通过考察在全新世不同时期的环境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史前海洋聚落的宏观分布形态,探讨海洋聚落的分布格局与海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前的乐舞艺术。是史前人类体育文化原始娱乐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史前的乐舞艺术见之于史前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殖崇拜、宗教祭仪以及史前战争等人类生活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