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的必然性日本将其出口指向型的经济结构调整为国际协调型的、内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战略性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什么人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日本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国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本经济的国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其他国家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这两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做为基本国策,并形成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以后,以外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遇到了新的挑战。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把外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协调型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逐渐转移。以前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从海外进口原料、能源,然后从零件到成品全部在国内加工,最后把制成品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低,资源能源短缺等多重挑战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应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代史研究》2000,(5):131-131
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本次会议 2 0 0 0年8月 14- 17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共 90余人。会议报告了中国经济史学会在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提出了学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设想 ,并分三组进行了学术讨论 :第一组 ,中国商人、商人组织与商业网络 ;第二组 ,商品流通与市场发展 ;第三组 ,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英国对日经济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初期,英国主张对日本应该采取宽容的政策,既要翦除日本对外侵略的威胁,又要复兴日本经济。后期,由于亚洲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全面扶植日本;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帮助下在东南亚寻找经济出路,这与英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日经济政策,强调限制日本的经济扩张以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6.
续志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商品经济逐步形成,各行各业为适应市场而不断改革。续志经济志必然与反映稳定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形势的首届志书经济志有不同之处。如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了解经济的发展变化,把握经济志的编写?作者通过分析各个时期经济改革的重点,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综述、农业、工业与企业、商业等续志经济志所涉及的内容应突出的重点、应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困境之中。其教训在于,产业政策失策,资金流向失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效。汲取日本的教训,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处理好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三个关系;将现行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外经济结构的协调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则对我国经济稳定高效地发展,免走日本的弯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多年前,欧美各国对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曾感到畏惧,因为这个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使他们的领先地位和经济实力受到…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原因,自1996年起日本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始向入境旅游业倾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计划等,本文通过对二战后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分析,探究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日本经济的复苏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10多年间,日本经历了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泡沫经济崩溃后,为了恢复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推出过大大小小的经济对策不计其数,经历了多年艰难调整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延续了10多年的经济衰退和停滞终于结束,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复苏。但另一方面,当前在日本经济增长和复苏的过程中,潜在的危机隐患依然存在,经济复苏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仍然是个悬念,不能排除经济增长减缓或出现新一轮衰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陈作任  李郇 《人文地理》2018,33(4):113-120
在经济韧性视角下,本文基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城镇产业衰落与转型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东莞市樟木头与常平的产业发展路径进行详细梳理和对比分析,探讨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相似的城镇受到相同外部冲击时出现韧性差异的原因,包括地方制度、技术变革、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社会文化氛围等。据此提出转型升级对策:寻找新主导产业,提升经济主体潜力与联系;科学规划空间结构,调整存量用地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升级硬件设施;重塑强调风险管控与危机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演化经济地理学与经济韧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范式,本文为产业结构单一城镇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韧性增强途径和路径创造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忍受着失去方向感的痛苦。它不是首先把国家转变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同时得到全球化的好处,而是希望某些行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后院来为世界的其他地方服务,不考虑从整体上让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日本希望自己的新经济高速发展,却不愿意对全球空间开放,也不愿意放弃其经济的旧的习惯领域。因此日本经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衰退的循环中一直走不出来。日本的教训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后体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以战后日本宪法为依据构建起来的和平体制与民主体制;外层是以《旧金山对日和约》为核心构筑的亚太地区国际体制。一方面,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将日本"战后体制"纳入战后美国的"主权"体制之中;另一方面,为阻遏共产主义发展,美国鼓励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战后体制"成为其冷战体制的重要构件。日本出于维护"国体"、恢复国内经济、遏制共产主义蔓延、回归国际社会、逃避战争责任等考虑,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了"战后体制"的构建。日本"战后体制"保障了战后初期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但其冷战功能则造成了亚洲的分裂,并阻碍着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成为当今亚洲新秩序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倪敏 《攀登》2005,24(6):77-78
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失衡,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取向来说,日本有重实务、重实用、重功利的文化传统,其经济思想也多属实践的经济学。而其实用的功利主义又经常同其民族主义、“家”文化的集团意识相结合。因而战后其奉行的经济增长主义实际上是狭隘的日本一国繁荣至上主义。本文所论述的日本的地缘政治调整及其战略选择也鲜明地呈现出日本的上述思想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村域经济研究的国际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乔家君 《人文地理》2010,25(2):24-30
村域经济是近年来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村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基地。基于对国际文献的相关梳理,对村域经济进行了界定,总结了村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新近研究动向:村域产业经济贡献及其内在运作机理探究,村域经济对外部的不同响应,对村域经济影响的内外不同环境,村域经济的尺度转移,强调村域经济的资源基础,对村域人地系统协调的研究等。基于以上分析,指出村域经济研究尚需加强如下领域:强调村域经济所处的发展环境,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研究,村域经济结构及其动态分化研究,加强村域经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尺度村域经济模式的总结与比较,地域上加强对中国村域经济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波兰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需要,放宽政策限制,采取较为现实的措施,鼓励和促进私营小经济的发展。研究波兰发展私营小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波兰经济改革的现状,而且对我国解决所面临的类似问题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制造业在长期的不景气下,纷纷出现企业亏损、负债经营及设备投资迟迟跟不上等现象。同时IT产业也滞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加上社会高龄化等因素影响,使日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开始钝化。在以信息共享和标准化为目标的IT产业方面日本甚至落后于部分亚洲新兴工业国家。总体上看,其原因应归罪于规制缓和的速度及范围调整不当、金融秩序混乱、优秀人才被局限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开展不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天津开埠对腹地经济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津港的开埠虽然在形式上带有强烈的被动色彩,但其客观内容却是直接地促成了天津港及其腹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带动了腹地农、牧、工、商业产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腹地经济市场化与外向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职业结构和收入状况,使腹地的整个近代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也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示。  相似文献   

19.
沦陷区研究早在全面抗战时期便已开始,其中以毛泽东的《研究沦陷区》最为著名。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地区的沦陷区研究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日伪政权、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与宣传、汉奸人物、地方社会、军事统治等方面形成丰富的学术积累,从揭露、批判日本侵华罪行的初级阶段,进入客观深入研究的成熟阶段,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其研究大致包括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种类型,研究取向既有对战争的反思,又受海外学界一些方法、概念上的影响,同时根据现实中日关系适时调整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胡蕾 《风景名胜》2021,(1):0272-0272
切实做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应将改变农村风貌作为核心内容,积极发展现代林业经济,让林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因此,如何深入推进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现代林业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与互相促进,各部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当地现代林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因地制宜的调整当地现代林业结构,全面发展乡村林业经济,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快速的提高。基于现代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不仅仅从农民经济水平提升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价值,还应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等现代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确保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