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田 《史学月刊》2002,(10):47-51
作为乡村社会最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庙会应和着特殊的乡土岁时节律。本以江南庙会为案例,从庙会年度周期、庙会时令和商会时段三个侧面,通过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对话,揭示了近世区域社会生活实态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赵世瑜本文是有关明清以来庙会及娱神活动的系列研究之一,也是拙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的续作,目的是以庙会这样一个宗教、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地为例,探索华北与江南历史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3.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我国传统商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历来是活跃城乡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近代北京的庙会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商业向近代商业的转型过程中,它的兴衰折射出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并对城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研究近代北京的庙会经济不仅对认识北京城市的发展规律有一定帮助,而且对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城乡关系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形式、分布、特点和估价诸方面对近代北京庙会经济进行分析,以地砖引玉。一、北京庙会的形式北京的庙会包括五种形式,分别以宗教条把、游赏娱乐、商品贸易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王立阳 《民俗研究》2011,(1):139-161
本文以北京妙峰山庙会及其香会组织的复兴为个案,从地方性个体横向联结的角度,研究庙会组织中的社会和个体及其在当下社会中的合法性诉求以及实现方式,从而了解在改革开放后个体和社会如何成长发展,理解中国地方社会及其走向,探索庙会组织作为中国公民社会有机构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7.
<正>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作为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故称"庙会"。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就其最初的功能而言,主要是用于娱神,然后逐渐增加了娱人的和经济的功能。广州本没有庙会,在广州类似于庙会的民俗形式被称为"诞",事实上,我国南方地区的庙会正逐渐消失,广府庙会的开放则是一种北方庙会的植入。而广州都城隍庙的修建则为这种植入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庙会”界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田 《史学月刊》2000,(3):103-109
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9.
一、庙会概说和佛山庙会的兴盛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信仰、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庙会根据突出的重点有着不同的名称,为突出其进香的内容,称为香会;为突出其报答神佑、采取大规模民间文艺演出的特点,称为赛会、过会、出会;同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重新兴盛的庙会既继承了传统庙会的功能,同时又表现出以庙会活动为中心形成社区文化共同体、从传统神灵信仰转换为社会需求的表达、在维护乡村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开始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以及促成民间庙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等新的特点。对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对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