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远启 《攀登》2011,30(2):17-21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内容与形式几度更替,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多党制和议会制,肇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国民党一党专政,促使近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在徘徊倒退中进行革命性扬弃;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绽放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曙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论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少会 《攀登》2009,28(1):115-118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政治现代化则是整个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共产党时政治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是由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下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建文 《攀登》2014,33(5):73-76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就必须充分发掘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让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充分展示其凝心聚气的独特魅力和政治文化的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有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政治基础优势。充分发掘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资源优势坚定信仰、凝心聚力的文化战略定力,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中国现当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进展。其进展突出地体现在学人们治史观念的转变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上。在治史观念上,人们不再把中国现当代政治思想史简单地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史,而是从学科的角度,较为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阶段中各党各派,乃至个人关于国家政治活动、任务、内容的理论和主张。在研究领域上,人们不再拘泥于单纯地论述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政治理论,而把研究领域延伸到国民党政治思想、改良主义政治思想、日伪政治思想、重要政治人物政治思想等方面。诚然,回顾近30年的中国现当代政治思想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定位问题、史料整理问题,尤其是关于当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本身还较为薄弱。所有这些,都有待学人们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相似文献   

8.
郭强 《铁军》2020,(2):4-7
讲政治是理论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天职。讲政治最忌讳那些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说教,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挖掘历史和现实中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故事循循善诱,用故事讲政治。我们生活在这个风云际会、如火如荼的时代,如何面向14亿中国人民,面向国际社会,用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崇高政治责任和全新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权力一直是社会生活中主宰一切的力量。中国的服饰制度是将君权物化和神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统治者严格等级制度、确立身份地位、巩固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从夏、商、周三代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主为了加强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逐渐确立起一系列服饰等级制度。本文从中国服饰制度的形成、“礼治”思想下的服饰制度以及汉代儒家思想对服饰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古代服装形制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吉林大学王金铻、陈瑞云二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1万字,这是继李剑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以后,唯一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史的专著。本书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政府和革命势力、反革命势力、第三种政治势力的政治活动为主体,记录和分析不同阶级、政党、政权的政治主张、政治制度、政治策略、基本政策、中外关系、军事活动和重大事件。从中阐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势力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在渤海国历史研究过程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渤海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民族、宗教、交通、贸易、对外关系等,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不仅在唐、五代时期中国东北边疆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7世纪末至10世纪初东北亚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中世纪东方经济、政治、文化中  相似文献   

12.
《古田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会议通过在党内开展政治教育,培养革命队伍的无产阶级政治观念,强化革命队伍的参政意识,锻炼革命队伍的政治技能,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觉形成无产阶级政治人格,为中国革命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西对话: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与西方政治地理学者的学术交流相对有限,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以及中国学者对于研究课题政治敏感性的担忧,普遍缺乏对政治地理学研究内涵的理解。本文基于对中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可能性的理解,指出以下五个在中国具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政治地理学课题:广域行政与空间政治;国际关系与地理想象;边界冲突与划界研究;边界与边界区域研究;环境政治地理学。这些课题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中国自身的政治地理学研究,而且对西方正在进行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宝东 《百年潮》2005,(8):68-7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政坛,可以称得上是波谲云诡、跌宕起伏,与政坛的混乱无序相因应,思想界也是争奇斗艳、百花竞芳.在民国初年勃兴的各种社会思潮中,"好政府主义"的提出和实践颇引人注目."好政府主义"是在世纪初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出的低调的政治要求,开创了中国现代著名知识分子联名提出"政治主张"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则依据十二条原则,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做了全面论述,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其中在政治方面,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中国的政治是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政治的继续,它并没有突破传统意识形态指导下构建起来的传统政治的基本框架。但中国历史进入十八世纪以后,即从康熙晚期到雍正、乾隆两朝一百年间,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皇权的极度膨胀,不仅构成了有别于传统封建政治的十八世纪中国政治的特色,而且与同一时代西欧、俄国王权的强化比较,无论社会基础,还是政治背景也迥然有别。十八世纪以皇权为中心的高度专制集权是中国政治历史运行过程中内在逻辑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17.
对于政治权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权力制衡的观念,是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中西方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制衡观念,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希腊智者派以下形成的权力制衡观念的核心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中国传统的制衡观念则是以“道义”制约权力,这样的制衡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从属参与型政治心态。因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制衡观念,剖析中国古代社会知识阶层的政治心态,对于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政党开启于孙中山及其时代,其萌生和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起源历史地形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组织近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中国社会政治组织的构建顺乎政治民主化趋势,初具近代形态,民主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为表达其利益,在无议会可循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创新;与之相应,政党首创于欧美诸国,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并传播开来,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准备,以及由维新立宪者与民主革命者共享的政党思想资料,但民主革命者不仅有条件而且事实上先于维新立宪者在中国首先建党;在政党作业中,中国近代政党一方面从区域性、松散性团体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紧密性的新兴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革命政党、立宪政党相继创设,进而中国近代政党创建的基本格局初步呈现出来;从学科建设言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历史实际为政党政治学提供了除西方政党政治类型之外的另一种分析实证  相似文献   

19.
马晓红 《攀登》2010,29(3):24-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制度奠基与道路探索、重新开启与理论拓展、稳步推进与理论创新、历史新起点与理论新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升华。回顾并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系统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总结其经验,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西晋左思也说:“河洛为王之里。”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中心,是中国社会兴衰治乱、政治风云变幻、人间悲欢离合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