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阳县地处宝鸡市北,境内多山区,古丝绸之路从县境通过。近几年来,这里先后发现过几批铜佛像害藏,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1986年 11月,该县上店乡磨朝村村民赵勤才在地里挖坑栽苹果树时,再次发现一铜佛造像窖藏,与铜造像共出的还有一枚开元通宝。现将这次窖藏出土的铜佛造像介绍如下。 一、铜像的造型艺术 1.鎏金铜造像,共11件。通体鎏金,分九种类型。 标本1,鎏金菩萨立像。通高17厘米。头戴高宝冠,冠两侧饰高缯顺肩而下。脸型方圆丰满,双眉细弯,鼻骨高隆,神态谦和沉静。颈饰璎珞,下垂宝坠。上身但胸露腹,稍  相似文献   

2.
1986年5月,河北省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肥乡县文化馆文物普查小组,在肥乡县毛演堡乡郝家堡村发现唐代石佛造像一铺。造像为汉白玉石质,通高1.59米。佛螺髻,面方圆,头颈处断开,双手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结跏趺坐在束腰须弥座上。座上的仰莲瓣上刻一周浮雕小佛像(图一)。底座四周刻有发愿文:"上为开元神武皇帝下为师僧父母普为法界同得安乐合村人等发愿敬造玉石像一铺天宝元年造"(图二),"洺州广平郡肥乡县……刘吕村……  相似文献   

3.
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5,(4)
198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武屯乡邢家村社员在村外一、二百米处取土时,于距地表1.3米深处,发现一处鎏金铜造像窖藏。当地政府随即电告我馆,由我馆将出十造像及时收藏。这一窖藏。计有完整造像297件(图一)。残像42件,零星背光4件,足床24件,残片54件;其中最高的23.5、最低的3.2厘米。造像因系直接入土窖藏,没有盛器,出土时绿  相似文献   

4.
1992年,彬县县城东街拓宽马路时,发现一巨型唐碑的碑首(如图)和龟跃.碑首与碑身断裂,碑身尚未发现.碑首每侧三螭盘绕,饱满富丽,左侧小半尚在土中.圭额阴刻篆额日“唐司徒高公德政之碑”.碑首甚为完整,高147、宽152厘米.龟跌庞硕,首尾长270、宽150、高95厘米.按一般唐碑比例推算,此碑碑身不会少于260厘米,碑石通高可能在5米以上.陕西关中一带围绕唐都长安乃大唐政治文化中心,唐代帝王将相遗碑甚多,礼泉昭陵、西安碑林更以唐代丰碑汇集而驰名.即使如此,通高超过5米者亦属凤毛麟角,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5.
1984年广西隆安县城厢农民耕地时发现铜官印一方。印通高4.2、边长5.5、边厚1.5厘米。鼻纽,纽高2.7厘米。印文为朱文小篆,文曰"武夷县之印",印背阴刻楷书,同印文。出土时,印置一铜盒内,盒通高9.5、盒身高4、边长6.6厘米,子口合盖,盖与身  相似文献   

6.
唐代玉华宫遗址发现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四日,宜君马坊村村民在新建庄基取土时,距地表一米处发现两件鎏金铜观世音造像,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鎏金铜像座两件,敛口灰陶罐一件及大量的方砖、筒瓦、铺地砖等建筑构件。铜川市博物馆对现场进行了勘察,确认该处为唐代的建筑遗址。现将出土的鎏金铜造像等介绍如下。鎏金铜观世音坐像通高12.9厘米,通体鎏金。坐姿,面方圆,头戴高宝冠,宝缯披至肩部,颈系联珠纹璎珞,腕戴钏环;细腰、  相似文献   

7.
1983年12月和1986年7月,旬阳县长沙乡农民华荣志先后献送出土鎏金铜造像六件(封三:7)、须弥座足床一件(残)、“乾元重宝”铜钱二枚。经笔者实地调查,发现为一窖藏。窖藏位于小棕溪(汉江南岸支流,长约15公里)沟垴半坡上,离地面约50厘米,是1983年秋季,因阴雨连绵造成局部滑坡而暴露出的。器物系直接入土窑藏,未  相似文献   

8.
铜佛造像是西藏佛教艺术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藏传佛教铜像神系庞大 ,造型复杂 ,风格独特 ,曾盛行一时 ,在我国雕塑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邱忠鸣  李轩鹏  王新 《文物》2014,(3):68-71,22
<正>一概况2006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横河村村民在拆除旧房时,发现5件佛造像,后上交威县文物保管所,现藏河北省邢台市文物中心。其中,泥质灰陶像1件,汉白玉造像4件。汉白玉造像上均有题刻,并包含纪年信息,其中东魏武定三年(545年)1件,北齐皇建元年(560年)2件、河清二年(563年)1件。其体量最大者高48厘米,最小者残高20厘米,皆属东魏、北齐时期流行于河北地区的小型白石佛造像。现将这批佛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1年8月26日,陕西华县赤水镇乔家村村民罗中再在村北约200米的责任田里劳动时,距地表约0.4米处挖出一件秦两诏铜权。后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省博物馆对罗中再同志的爱国行动给予了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11.
西安出土北魏铜佛造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春玲 《文博》2003,(5):44-49,53
北魏自道武帝(386-409年)拓跋珪建国并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遂大兴佛教,于天兴年(398年)敕建寺塔于都城,特别是太武帝在太延五年(439年)攻灭北凉后,俘虏僧徒3000余人。正如《魏书·释老志》记载:“太延(435-440年)中,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大增矣”。北凉是当时  相似文献   

12.
敦煌博物馆藏的一批铜佛像,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从西藏地区转运过来的。大部分是黄教(藏传佛教的一支)造像。现将其中几件小铜佛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刘双智 《文博》2002,(2):75-76
1993年5月20(即农历四月初八日)。长武县昭仁镇东关村村民崔天发修庄基挖土时,在距地表80厘米处,发现一批铜质造像,造像和泥土、炉灰、废铜渣混在一起。县博物馆得知后随即赶到现场调查清理,参加清理者有刘双智、李拴昌、崔天发等。共计清理出造像39件,其中有佛像12件;菩萨像26件;武士像1件;造像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4.
宁夏西吉发现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乡王家湾村农民取土筑墙时,发现一批鎏金铜造像。这是一处窖藏,经清理,共有完整造像60件,现藏西吉县文物管理所。 60件造像中,有佛像18身,菩萨像41身,力士像1身。造像大小不等,最高的17、最小的2.8厘米。按造型差别可分十五类,现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一、佛造像除2身立佛外,其余均为坐佛,共同特征是:全部有背光,有束腰须弥座,座下带  相似文献   

15.
谈山东博兴出土的铜佛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山东省北部,黄河南、北岸的博兴、无棣等县境,相继出土了几批石、瓷、铜佛造像(包括造像碑),主要的三批是:1976年3月,博兴县张官大队出土东魏、北齐青石、白石、白瓷佛造像和造像碑七十二件;1983年9月,博兴县崇德村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铜佛造像一百零一件(包括老子像一件(见本期);无棣县于何庵大队出土北齐石佛造像七件。  相似文献   

16.
受河间市文物保管所之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对其馆藏的一批唐代铜鎏金佛造像及底座进行了保护修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修复工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经验,根据病害的破坏机理,有针对性地对器物进行了科学的保护修复,有效地阻止或延缓了这批文物的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陕西三原县渠岸乡三里窑村(今兴隆村)西,当地村民在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批鎏金佛道铜造像,其中的6件现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据当事人讲,在遗址还曾出土有开元通宝、周元通宝等钱币。初步判定这是一处唐、五代时期的佛寺遗址。为了方便记录、叙述,对这批造像分别进行了编号,代号为SSX。  相似文献   

18.
1984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征集到益店镇鲍家庄村西出土的1件西汉元寿二年铜镫。铜镫浅盘,直壁,方唇,平底。盘心立仰锥(蜡钎),盘下接高柄。柄上部呈球形,中段有竹节形结节。柄下接喇叭形圈足。盘径19.2、盘壁高2.6、圈足径16、通高34.4厘米(图一、二)。盘外壁阴刻隶书铭文32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元月上旬,新乡市博物馆从新乡市废旧公司购得一件铜佛造像。佛像高9.5、造像通高31厘米。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石雕艺术精品展展厅内,有一件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该造像碑通高50.5厘米,石质坚硬,呈黄褐色,造像碑呈半舟形,高浮雕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五身像(见图1)。造像碑顶浮雕有一半身盘臂化佛,坐于覆莲台上。被两个飞天所承托,飞天对称手持宝珠放置胸前。下面两个飞天手持排箫,一个放置嘴边做吹奏状,一个放置胸前。飞天头戴遮耳帽,臂挂飘带,上身裸露,下身着露脐兜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