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广阔、疆界清晰,其统治体系大体包括"省"与"非省边疆"两大区域。文章围绕学界对清朝在非省边疆地区的法制建设及臣民(国民)意识统合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清朝非省边疆地区法制建设与臣民(国民)意识整合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末年,中国由于国力孱弱,制度落后,受尽列强欺辱,随着和列强的被动交流,到20世纪初,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大力倡导设立新式学堂。而遭到八国联军沉重打击的清王朝也迫于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于是宣布实行"新政"。就这样,教育救国兴办教育便成为清朝维护统治的策略并推行到全国施行,各类新式学堂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晚清四川的新式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涌现和兴起的。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从历史教科书人手,在思想教育领域不断进行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出现的要求"修正教育基本法"、强调"爱国心"教育、颂扬战争中推崇的日本天皇制的"教育敕语"等现象,表明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在教育领域重回到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主义教育的老路上去.近代日本国民的教育是以"教育敕语"为核心的天皇制教育.战争期间的"忠君爱国"思想的毒素在战后日本社会和日本国民思想中并没有彻底肃清,而右翼势力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国民教育是极其危险有害的.日本国民历史教育的现状及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广西官书局始末陈相因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相继被废止,新型教育制度的陆续建立,给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不少新鲜空气。为了配合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各地书刊出版机构开始编撰、引进、出版发行大量的新式教科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使了我国新兴出版事业走上一...  相似文献   

5.
刘芙君 《沧桑》2014,(6):109-112
清末民初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出现,直到民国时期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以及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从而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汪禹  陈力 《满族研究》2016,(4):64-72
八旗研究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以近代荆州驻防为中心,以地方史文献资料为依托,对荆州驻防旗人社会的变迁以及清朝灭亡后的荆州旗人社会发展与瓦解的过程进行探究,对荆州驻防八旗在近代冲击下旗人社会变迁进行梳理,主要从教育、军事等方面入手,对荆州驻防近代教育发展,选派留学生、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上进行梳理,在军事方面,对新军的建设与军队组成进行探讨,力求对晚清八旗军队的转型进行研究,同时文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时期荆州驻防八旗的种种反应,以研究驻防八旗对清政府维护地方统治的意义进行探讨,并且文章重点论述了清朝崩溃以后荆州旗人的生计问题,对民国政府的努力与旗人社会自我救助进行复原,对荆州驻防的善后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前期,满蒙联姻在构建满蒙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当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构筑之时代,国家构建成为时代呼声之时,清朝统治者发现,过于执拗"满蒙联姻"与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相颉颃。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清朝统治者开始放弃满蒙联姻,取消原有人为的地域分离和血缘区隔,努力创造一个"各族群体平等"的神话,然后在此基础上走上了铸造近代国民的道路,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以说,满蒙联姻的解体,在很大程度上与清朝统治者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历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清末新政为背景,主要从吉林旗务处档案入手,围绕清末吉林新式旗人学堂的开设、满文教育依然颇受重视的原因、以满文为主的课程设置、满文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四个方面,探讨清朝末年吉林新式旗人学堂及满文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督教等非政府组织在历史上曾经举办过的社会公益活动,正在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各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浙江省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为个案,探讨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核心问题--慈幼公益教育.文章认为,基督教机构的慈幼公益教育,有主日学校、暑期学校和慈善小学三种形式;其创办初衷是作为福音传播的媒介,培养教徒、扩散基督福音;民国肇始后,随着中国国族重建任务的提出,其教育宗旨亦发生变化,将培养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新国民"和传播基督福音的"新教徒"联系起来,专门培养"国民教徒".慈幼公益教育目标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基督教社会公益事业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超 《安徽史学》2015,(2):72-78
1935年,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丑诋岳飞,推崇秦桧"为由而责令修改;有人以此控告商务印书馆与吕思勉,法院决定不起诉。《白话本国史》中的岳飞叙述,不利于在民族危机中激发民族意识来抵抗日本侵略;但其中反军阀思想,有利于国民党加强中央权力,又为南京政府所需要。该案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对民族英雄叙述的尺度:尊崇岳飞为民族英雄,突出其反抗外族侵略的一面,希望借助其抗金形象来振发国民志气;同时把岳飞叙述限制于抗金事迹中,弱化其武将身份,警惕其对军阀政治的影响,以加强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雍正继位后,深受帝位合法性危机的困扰,加之长期以来的满汉民族矛盾,使其统治面临颇多危机与挑战,遂采取一系列化民成俗举措,以期移风易俗。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民众有所观感;重视学校建设,广泛设立书院,以兴文教、育人才;明确官吏职责,设立专门机构,以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奖惩并用,执法尚严,以起激励与规范的双重作用。通过诸多政治举措的实施,改善了社会风气,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思想共识,有力地支持和维护了社会政治秩序,巩固了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13.
满蒙联姻不仅是清朝满蒙同盟、清朝统治蒙古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代满蒙关系的重要体现。清代皇女下嫁蒙古,给蒙古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清代满蒙联姻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诸多学术论著。本文通过对清代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的封号以及因封号而获得的陪嫁待遇的考察,从而对其随行人员的性质和"陪嫁人户"总体规模做出估算,进而探析这一人群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有关培养少年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配合学校做好少年儿童的校外辅导教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有关培养少年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配合学校做好少年儿童的校外辅导教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全国采取八旗驻防政策进行统治,满城便是在构建八旗驻防的过程逐渐建立的,本文从满城的含义、满城构建的形式、满城构建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在清朝才出现的建筑。满城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职学生自我学习、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安徽整顿私塾是为普及新式教育扫清障碍,但教育行政和知识精英一方面高估了学校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则低估了私塾的"坚韧性"。尽管借助国家权力的干预,私塾遭到挤压而日益处于国家教育场域的边缘化,但学校未曾完全取而代之,私塾依然在广阔的乡村和城市的角落存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清朝是以满洲为主体统治的王朝,其统治的根本是八旗制度。对此,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孟森、萧一山、郑天挺、王钟翰等先生发轫于前,杜家骥、定宜庄、赖惠敏、刘小萌等先生承绪于后,推动了八旗研究的扩展和深入。但因研究领域不同,目前学界对于八旗重要政治群体——八旗异姓贵族世家的探讨仍显得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有清一代究竟有哪些八旗贵族世家?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族属、旗籍、分布、源流有何特点?与普通旗人相比,有哪些特权?在赏罚、选官、任官等方面有哪些不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东北地方建行省、兴教育、办实业、练新军。朝野上下,一时谈论“新政”者,莫不以为“欲振兴地方,非开通民智不可;欲开通民智,非兴学校不可”。据不完全统计,从1905年至1911年,黑龙江省先后设立了300余所新式学校,为开发和建设黑龙江培养了一大批通达时务,谙熟技术的人材。 1905年7月22日,黑龙江省设立了学务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