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忌,作为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常称为“塔布”(tatoo),“塔布”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酉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意义。在中国,与“塔布”相对应的词便是“禁忌”。“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著于史籍了。《汉书·艺文志》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中国禁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这种神物具有“神圣”和“圣洁”的性质,随便使用是一种亵渎行为,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遵循这一禁忌…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23日,岭南地区影响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南方日报》,以“客家化擦亮品牌走向世界”为题,以整版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在12月19至21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承办的“客家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空前盛况,在此之前,《羊城晚报》、《梅州日报》等报刊都作了报道。嘉应学院及其客家研究所的客家学研究,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北人与南人》一文中说:“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责。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客家人正是典型的“南人北相”,其“主贵”,具备一种南北融合的文化格,从而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驱遣自如,玉汝于成。  相似文献   

4.
客家祖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祖地.亦即客家始祖居住之地。它首先是个地理概念.然而.它并非单纯的一姓一族的始祖居住之地.而是“客家”这个集体发端的共同家园。同时.“客家”是个文化概念.并非单纯的血统概念,所以,“客家”的概念,比某氏某祖,有丰富得多的文化内涵.它饱含“客家”的全部元素,如地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我们确定客家祖地的位置.必须从这一地方同客家民系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据史书记载,从西晋起,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多次战乱,汉族人陆续南迁,辗转来到赣、闽、粤和台湾等地,被当地人称“客家人”.目前,我国约有客家人口3500万以上,他们的衣食起居有著独特而有趣的风俗习惯.这里记录的是闽西南客家人的奇风异俗.奇异的民居客家人居于“客”的地位,大多居于偏僻山区,当时盗匪啸起,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故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见封底).这种土楼奇特而神秘,有的单座独霸山顶,象是一个硕大的蘑菇;有的几座十几座紧挨在一起,仿佛是古罗马的城堡.它的形状有方有圆,也有府第式,交椅体等,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6.
台湾学界近十几年来在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以“台湾史”的研究和最近兴起的“客家学”的研究,可说是两大“显学”。但“台湾史”的研究被部分意识形态太强的学者左右,使得台湾研究的“显学”反而变成“险学”。而台湾客家学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运动萌芽,因此应该要注意避免台湾史的研究的覆辙,否则大家的心血将会自流。  相似文献   

7.
客家香荷包     
《福建史志》2013,(5):21-21
宁化客家人有佩戴“香荷包”的习俗。香荷包俗称“香袋”,是一种驱邪压魔的吉祥物。 孩子满月后,第一次随大人出远门、走亲戚,细心的母亲早就给他缝好一个小小的香荷包,挂在孩子的胸前;姑娘要出嫁了,当妈妈的又早早地给女儿绣好了一只香荷包,让它永远伴随在女儿的身边;家里要建新房子了,还是勤劳的女主人,一针一线地把香荷包绣好,等着上大梁的时候,恭恭敬敬地把它存放在大梁正中的顶上方。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平安!  相似文献   

8.
1日,在房学嘉所长的带领下,全所师生前往梅县松口考察,为本月中旬举行的“走进客家社会”研习营活动作准备,先后考察了元魁塔、李氏“世德堂”、松口老街等,并与当地政府和考察点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  相似文献   

9.
土楼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唯美的艺术形式。从入选“世遗”的南靖“两群两楼”共20座土楼来看,其祖先都是“客籍人”(又称客家人)。根据土楼家族的迁徙资料,客家人所在南靖的部分地区,现在成了河洛人的势力范围,被河洛人同化,如有的客家人,其客家方言逐步被河洛同化,这是客家、河洛两个族群互动的结果,是客家变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黄兆宏 《丝绸之路》2006,(12):16-18
在我国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客家人传统民居——土楼,它不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吸引着许多专家、学前来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11.
许春芳 《湖南文史》2014,(12):67-67
“无山不客客住山”,客家人生活在山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所以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因为肥腻的食物能增加饱感和补充体能;同时,客家菜的口感还偏重“咸”。客家人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是富裕大户一天至少也要喝一顿粥,多数人家经常以稀饭充饥,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能增加体内盐分;加上山区竹木繁茂,养成了客家人烧柴做饭,用竹蒸笼蒸制菜肴的习惯,鸡、鸭、鱼、肉、红薯、芋头……可以说,客家人无菜不蒸。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2.
中华儿女客居异域,这在山歌中就有反映。“苦劝涯哥莫过番,番邦唔得转唐山;水远山遥无依靠,辛苦日子唔得满。”“郎在番邦妹在唐,两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无双对,郎在番邦打流郎。”这两首山歌,表达了女人劝丈夫不要过番,到番邦以后难得转唐山的苦衷,抒发了两人天各一方的凄楚感情。  相似文献   

13.
吴若峰  李晔 《旅游》2006,(9):42-55
提到江西,人们脑子里总是革命圣地的印象,那里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摇篮,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在这块逶迤连绵的丘陵地带,那葱绿的群山、清澈的溪流却养育了中原迁徙来此的汉族民系——客家人。“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又被看作“客”。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世世代代的繁衍和抗争,留存于世的围屋便成了今人了解客家的实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闽两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的群落。这个村落,在“文革”期间,由于特殊的“命运”,没有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侥幸地保存了一大片明清时代遗下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15.
放眼客家研究,每一项成果,每一个误判,无不与是否充分使用“比较”有关。客家研究太需要“比较”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台湾著名学者连横曾强调说过:“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闽、粤之族”者,即闽南人和客家人也。东移台湾的客家人,即来自福建汀州府属的永定、上杭、长汀、宁化、武平等县和广东省嘉应州属的镇平、平远、兴宁、长乐、梅县等县,惠州府属的海丰、陆丰、归善、博罗、长宁、永安、龙川、河源、和平等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在经济、政治、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时代浪潮的洗礼中,客家传统化精神从整体上发生着一种经典式的变化:从“一脉相承”“发展蜕变”“悄然失落”至“重塑再生”,这种变化模式似乎象征着人类传统化精神走向现代社会的某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无山不客客住山”,客家人生活在山区,耕山住山,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所以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因为肥腻的食物能增加饱感和补充体能;同时,客家菜的口感还偏重“咸”.客家人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是富裕大户一天至少也要喝一顿粥,多数人家经常以稀饭充饥,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菜咸既适合送粥,又能增加体内盐分;加上山区竹木繁茂,养成了客家人烧柴做饭,用竹蒸笼蒸制菜肴的习惯,鸡、鸭、鱼、肉、红薯、芋头……可以说,客家人无菜不蒸.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生活了近7年的毛泽东,对客家蒸笼菜和辣炒田螺肉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9.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内涵十分丰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对桂东客家地区——今贺州地区“二月二”习俗的内容、特征展开初步探讨。从中发现桂东客家“二月二”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系的特征,并具有较大的节日、饮食文化等民俗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3,(1):12-12
每年的正月十四,福建长汀童坊镇举林村都要举行客家特色的民俗活动“闹春田”。据说村里关帝庙里有个泥鳅转世的关公,为祭拜关公,村民们在新春到来之时都将关公像抬到泥田里玩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