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人文地理》2005,(8):16-16
作为鸟类,蜂鸟能在空中定点振翅,一直让人迷惑不解。有些科学家认为,蜂鸟飞行方式像昆虫,而有的科学家认为;蜂鸟属于鸟类,不可能和昆虫的飞行方式一样。美国科学家研究现在发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民族融合的时态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民族融合。对此一些辞书和民族学者看法不一、解释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几个不同的民族合为一体就是民族融合。在历史上民族间的同化、溶化、结合、聚合、通婚以致联盟等都是民族融合不同方面的不同形式,如血缘、地域、经济、政治、文化、语言等等。所谓同化政策、兼并政策则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病中的列宁在1922年的口授记录《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中特别强调:“抽象地提出一般民族主义问题是极不恰当的。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接着列宁又指出如何去区别。他说:“对于第二种民族主义,我们大民族的人,在历史的实践中几乎永  相似文献   

4.
赵亮 《神州》2010,(8):12-16
时下,“被韩国”正在成为坊间一个新的流行词汇,意指中国文化遗产被有些韩国人纳八韩国文化名下或者申报为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该词起因源于近日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证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李商隐、李贺等唐朝李姓诗人为韩国人后代,并指责中国歪曲历史事实,剽窃韩国诗歌文化,同时拟将唐诗申报为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消息说,韩国唐津郡也拟将中国传统竞技娱乐项目拔河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大伟 《安徽史学》2004,(5):106-109
蒋介石为何暗杀杨杏佛,"杀杨儆宋"说曾长期流行,照此杨成了过渡的工具,成了用以警示并可替代的牺牲品.其实"杀杨"是必然的,此举并非针对宋庆龄,主要目的是要扼杀民权保障同盟,一举扫除专制道路上的障碍.况且动机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个人原因也很重要,即具体暗杀对象与被选个人的情况有关.在蒋介石眼里,杨是一大祸害,他曾不顾禁令如实报道苏区,现又为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到处营救政治犯,做了许多共产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如此"前因""后果"的考虑,民权保障同盟中最能干最起作用的杨杏佛自然便成了被暗杀的首选.杨杏佛被杀的动机和原因究竟如何,关系对他的评价能否如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牛林豪 《史学月刊》2007,(8):126-128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政府任职多年,并且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的经济学论著。他十分关注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劳资问题”即是其中之一。本文对马寅初关于“中国劳资问题”的有关论述试作梳理,欢迎批评指正。一“欲救中国之穷,非加资本不为功”马寅初在1918年至1928年间撰文中多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缺乏。他说:“中国是没有资本的,要是有资本,中国何至于穷到这样地步,以至八校停课、发行九六公债等种种穷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已经有相当有话语地位的过来人表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他"被判重了"褚时健的时代过去了,他离开企业已经十年有余。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他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今天,提起他  相似文献   

8.
被误解的思想——兰克是怎样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的梅义征我们在了解或评价一个思想家时,往往会碰到思想与时代的关系这个一直难于理清的问题。每个思想家的思想一旦进入历史的长河,都会发生某种变化:它要么只有一部分经得起时间的冲刷与磨砺,要么被导入思想家本人...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生命活动场域,资源是社会生存发展基础,开发自然资源、谋取资生物品和增加物质财富,是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同"环境"一样,"资源"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拓展和加深而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各种自然事物作为人类生存条件和劳动对象不断被"资源化"的过程,乃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一条主线,因而必须成为环境史研究的骨干课题和思想焦点。相关问题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悖论,对环境史学价值判断构成了严重理论挑战。可以肯定的是:罔顾自然事物的其他价值特别是生命和生态系统价值,一味追逐短期经济利益,恣意放纵资本利润嗜欲,把大自然过度"资源化""商品化",不加节制地挥霍利用,是环境史研究者必须给予严厉批判的错误思想和恶劣行为。  相似文献   

10.
法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荀子法律思想的内容是"隆礼重法",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开端。然而,学界对荀子的"法"的概念似乎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原因在于:古代的"法"的概念具有多义性,而当下的学者容易以今天的法的概念曲解古代著作中"法"的概念;对于古代作家的著作,要进行真伪的考辨,否则容易发生所引用的著作的论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的现象。反思荀子法的概念误解的成因,从态度、方法、进路等方面对法律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法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读漓江出版社出版、李明新先生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邓小平在一九二九》和《新闻出版报》1997年11月4日发表的陈吉生先生文章《评〈邓小平在一九二九〉》,感到都写得较好。该书以纪实手法详尽披露了邓小平等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展现了青年时期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和实事求是的治军思想,再现了一代伟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丰采。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既告诉了我们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又敲响了防微杜渐的警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体现。在全国相继进入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之际,银川市也于2005年全面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对于全面作好第二轮新方志编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8月25日,人类首位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去世。82岁的他死于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 家人说,如果人们真想纪念这位技术精湛、为人谦逊、勤力服务国家的人,最好的方式是:走在一轮当空皓月之下,想想这个曾到过那里的人,对他隔空眨个眼吧。而中国网民也不失浪漫:“他只是被外星人接走了”  相似文献   

14.
陈世高 《文史月刊》2010,(11):38-39
<正>一、县委要求过"革命化春节""大跃进"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是年冬天,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应城县委要求大家遵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立即动员起来,掀起全县"大跃进"的高潮。1958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县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我曾参观过莫斯科、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斯克等城市有关列宁的博物馆及遗址,访问过一些老革命家,在无比激动的心情下写了一些札记,并收集了一些资料.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祖国各地掀起纪念伟大列宁九十周年诞辰的热潮,为了念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将有关的博物馆、革命遣址介绍给读者,把个人的见闻整理出来;由于水平所限,加上收集和记录的资料不全,仅凭记忆,难免会有错误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一列宁在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在辛比尔斯克(即今乌里扬诺夫斯克)诞生.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列宁渡过了金色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0,(7):16-16
在五期天台专辑里,小编戚永晔负责的佛禅养生板块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戚小编本人在古刹中与高僧喝了N盅禅茶之后,亦变得神神道道。平时办公室里.逮住人就开始“传播”禅茶一味、养身悟道、修心清性种种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晚清重臣张人骏,是位被遗忘了的人物。这位生不逢时的高官,一生转任多地,做了不少实事,然而却因辛亥革命期间一不小心做了“箩筐总督”,而落下了千古笑柄。就连他的堂侄女张爱玲,也忍不住要撰文揶揄一下这位“二大爷”。守土有功,南海诸岛曾有“丰润岛”张人骏历官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是名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反右”“扩大化”,北京大学许多师生蒙受不白之冤。20多年后,这些人多被改正。我这个不在“另册”之内的“右派”情况特殊,经过42年的磨难,到1999年才得以改正。是北大最后一个被改正的“右派”。“大鸣大放”和我们班的大字报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国内形势时说,“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性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现在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党内存在命令主义、官僚主义”。提到肃反时说肃反运动有错误,我们的方针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还提到高等学校中党委制不一定适合,要改进一下……对有职有权和学校党委…  相似文献   

19.
1930年2月16日,一架由武汉飞往河南开封执行紧急空投任务的国民党军用飞机在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因油料耗尽,迫降于鄂豫皖根据地西部的河南省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河滩上,被罗山县的红军缴获。飞机是美制"柯塞"式飞机。自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亦有了红军飞机威震敌胆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人们越来越看重西部的旅游,而在西部旅游丰富的资源中,号称中国“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宋、辽并列的有个显赫的夏朝,那谜一样的王朝是怎样从历史上消失的呢?知道夏朝在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记录吗?……随着西夏考古史上规模最大一次的西夏王陵三号陵园考古发掘工作的全部完成,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这个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地方不仅成为旅游胜地,它谜一样的历史也为研究中国古老的文化增添了许多史料价值。记者到宁夏专门做追踪采访,试图撩开西夏王朝和“东方金字塔”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