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2010,(7):36-36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是贵州省居住的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仅次于苗族,居第二位。布依族历史上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布依族在解放前称为“仲家”,最早见于《元史》。可见宋元时期是布依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这个时期八番土官的来源和社会属性,对于研究布依族的历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八番的先民最初出现在文  相似文献   

3.
为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贵州申报小组的一员,我兴冲冲走进了开阳县马头寨。开阳有四个“马头寨”,这与历史上用“马头”作行政单位统治“仲苗”有关。何谓“仲苗”?有人认为,“仲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实不对。“仲苗”古代又称“仲家”,是对今布依族先民的称呼。为什么要将布依称之为“仲苗”?原因出在古人将居住在今贵州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统统称为“苗”。为便于区分,复将其分为“仲苗”、“洞苗”、“水家苗”、“仡佬苗”等等。对于真正的苗族,又分别按其住地或服饰分为“水边苗”,“高坡苗”,“鸦雀苗”、“大花苗”、“小花苗”等等。这都是他称,苗族多不爱听。解放后,进行民族识别,给少数民族正名,将不属于苗族的侗族、水族、仡佬族、布依族等从“苗”中分出来,将“苗”单独作为苗族的专称。而对苗族内部的不同支系,或者用住地加以区别,或者用方言加以区分,不再沿用不受苗族同胞喜欢的称谓了。若将历史再往上推,居住在今贵州甚至整个中国南方的各族人民,笼笼统统地被称为“蛮”。不过,“蛮”与“苗”倒是有点音近,故苗族又被统称为“苗蛮”。由于苗族支系太多,古人在给苗族作画时,取名《百苗图》。“百苗”当中的“仲苗”及“仲家”,就是今天的布依...  相似文献   

4.
拥有28O万人口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山);添美的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名种类繁多,有反映族称来源的地名,有冠以动物名称的地名,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地名,有与当地风物传说有关的地名,也有以天干地支命名的乡场和集市。一、地名与族称布依族自称“布依”。“越”、“依”是古越人自称。史载族名“越”、“俚”、“夷”、“依”都是同音\近音或转音。当地汉族亦称布依族为“夷族”或“夷家”,都因“夷”与“依”近青。关于“骆越”名称的由来,文献记载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古老的天文历法知识是布依族及其先民对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物候的变化、寒暑的交替等天象、气象、物象乃至声象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图象历法诸如古代岩画中的“物候历法”图象,这是原始历法  相似文献   

6.
正荔波县境内的布依族称"傩祭"先生为"卜掌魔"(布依语)或称"卜掌三元",通常称"卜掌"、"卜三元"。布依傩书先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祖师神龛,布依族人根据傩师的行道种类授予不同的称呼。布依傩书是布依族进行"傩祭"仪式活动的演唱本,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避邪驱邪"、"崇拜敬神"、"祈祷平安"三大类,人们分类进行"傩祭傩戏"等各种仪式活动。布依"傩祭"有各种各样的避邪之术,如语言避邪、文字避邪、图像避邪,以及傩  相似文献   

7.
《王玉连》是流行于望谟蔗香一带用布依语翻译、以布依族方块古文字记录的叙事长诗抄本。抄本产生年代在清末至民初,由王廷彬、王由戬、黄华祥根据历史故事"改汉作夷"(改编)而成。故事讲述王玉连被王二娘迫害被迫参军,母亲与妻子遭王二娘虐待外出乞讨,王玉连功成名就之后,在朝廷帮助下,惩罚了王二娘,与母亲与妻子重新团圆的故事。改变者的初衷是以布依族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汉文化,丰富布依族文化内涵。作品的改编在布依族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布依语改编本《王玉连》是研究清代布依族文人社会思想的重要史料,是研究布依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布依族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泉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数的7.1%。关于他们的祖籍,有一个遥远的故事。远在明朝“调北填南”时期,封建王朝为了开发西南洪荒蛮地,将居住生息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西布依人迁徙贵州。故土难离,他们被反  相似文献   

9.
正在乌当区盘龙山森林公园下的下坝镇中寨布依寨,布依族同胞们以其特有的方式过着别样的春节。比如春节期间走亲戚拜年等活动,布依族同胞们就与众不同。如果你想见识见识,那就跟着我来感受一下吧!正月初四,天气晴朗,柔和的阳光给这个春节送来了暖意。我们驱车沿着南明河畔的滨河大道行往中寨布依寨,蜿蜒的公路一路把我们带进了青山绿水间,心情格外舒畅。从新天城区出发,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四季常绿、空气清新的中寨布依寨。  相似文献   

10.
汉族古代文学在贵州毕节地区布依族中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导致布依族与汉族拥有类似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在此基础上,汉族古代学以自己成熟的艺术魅力和伦理道德内涵深深地影响了毕节境内布依族化的发展。在他们的葬礼仪式之一“三献礼”中,保存了对《诗经》、乐府、《论语》、《孟子》等学作品的直接诵唱;在他们的“砍牛祭祀’’传说中融入了汉族古老的传说“董永卖身”。闭塞的环境阻隔了信息的交流,遏制了化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古老的汉族化在布依化中的长期滞留。  相似文献   

11.
正红军长征在贵州实现了伟大转折,与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扎实有效的民族工作密不可分。红军是如何做少数民族思想工作的呢?笔者以贵阳为例,对史料进行归纳,以飨读者。一、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和地方组织贵阳是红军长征期间唯一兵临城下的省会城市,红军三过贵阳,苗乡布依山寨留下了红军的光辉足迹。(一)民族政策清代以前,贵阳地区的居民,仍是以布依族、苗族先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为主,清中叶后,汉族人口在比例上逐渐成  相似文献   

12.
好棵石榴生高岩,好个红军进山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红花开。好棵石榴伴青松,好个红军为农工;风吹李花落满地,白花开败石榴红。这支赞美红军过青岩的布依“山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由贵阳一中高中毕业下乡到花溪布依族村子养牛坡荒寨插队落户时,听到的年近50岁的妇女队长姚伯妈唱的山歌。姚伯妈娘家在青岩古镇东南一个布依山寨。为人慈祥和善厚道明理,布依山歌又唱得十分悠扬。布依妇女自小在群峦旷原中长大,无拘无束放喉歌唱,练就一副好嗓子,到老来都有银铃般嗓音。我们做活路累了,就坐在坡脚土坎休息,我常纠缠姚伯妈唱山歌给…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向认为,我国产棉区在华北,而对于贵州产棉、特别是布依族地区产棉,人们有所质疑。笔者翻阅20多年来所作的调查笔记,特整理此文,以述原委。布依族种棉花,可追溯到原始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造棉广g道:远古那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后来,布依族先民在采集劳动中,发现“山上有种花,叶子张张大,叶片圆又滑,真象大巴掌”;她们把花摘下来,“拿花慢慢捻,丝丝细又长,结实不易断,好比蜘蛛网。大家快去拣,拣来野花花,姑娘就捻线,线子挽成团,就把布来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客家民系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少论断。这些论断大致可分为“南迁”说和“土”说。它们几乎都是依靠研究史书、谱牒等献资料而得出的。在探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时,学也往往涉及到了客家先民的层次,比如王东先生就有“原生形态的客家先民”、“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再生形态的客家先民”的观点。本试图从活材料——现代客家方言出发,从方言词的来源和层次角度探讨形成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层次。探讨中结合了必要的历史献佐证。  相似文献   

15.
《西安历史地图集》序言崔林涛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生息繁衍在这里。新石器时代,“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  相似文献   

16.
一部先民寻找最佳定居地的迁徙史一脉相承。宝墩、三星堆、金沙村,古蜀文明的三部曲。“十二桥文化”,是继“三星堆文化”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三星堆文明”处于亚北方期,气候极端干旱,伴以突发性洪水。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大致反映柏灌、鱼凫两个王朝的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17.
《安王和祖王》是布依族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有如群星璀灿般的布依族文学作品中,它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这首布依族古史歌,首先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布依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生活情景;其次,它在布依族文学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本文拟从这两方面,试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志们。《安王和祖王》反映了布依族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情况《安王和祖王》在布依族中流传广泛,是影响很大的一首古歌。它主要是叙述安王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疆域归属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朝鲜、韩国学者提出的某些历史疆域归属理论进行探讨。认为“以原始先民活动范围判定疆域归属”论、“以统治阶级族属判定国家归属”论、“以现代居民的祖先族属判定国家历史疆域归属”论等历史疆域归属理论,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相似文献   

19.
围绕“郁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论述,证明古地名“郁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20.
荔波在唐、宋时期反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有蒙赶(大唐国皇帝)、蒙承贵、蒙汉诚、蒙虔玮、蒙组、蒙顶、蒙敦露(土司)等蒙姓民族领袖人物。对他们的民族成份,众说不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已出版的《布依族简史》和《水族简史》,都将上述蒙姓人物各写为本民族反封建王朝的领袖人物(见《布依族简史》第四章,《水族简史》第四章)。已故水族学者潘一志先生编著的《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中说:“……环州之役,区希范可能是布依族,而蒙赶是水族抑是布依族尚难肯定……”。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实有探讨之必要。本文拟从蒙民领主的居住地域、各个领袖人物的取名特征及蒙氏家谱等方面考证其族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