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史上,兵工专家俞大维并不很引人注目,然而他以自己的过人才智领导科技人员研制并改进国产山炮、迫击炮等武器,发展战时军工生产,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俞大维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文史博览》2006,(4):40-42
1945年秋天。刚到中美联合参谋本部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军魏德迈,在一次与国民党政府兵工署长、军政部次长俞大维交谈时,曾透露出美国可以接受中国人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意思。俞大维是曾国藩的曾外孙,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这之前,因为中美是同盟国。美国曾将一册绝密的士迈士报告交给中国,该报告详细叙述了美国原子弹的发展经过。期间,中国科技教育界要求研制原子弹的呼声甚高,蒋介石自然为之心动,  相似文献   

3.
“技术官僚”俞大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的高徒、曾国藩的曾外孙、蒋经国的儿女亲家俞大维,既在社科领域摘取过博士的桂冠,又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军政要职,其晚年皈依佛门之举,更使他富于传奇的一生蒙上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燕京历史系研究生中,有一位来自光华大学的俞大纲先生,为俞大维、俞大级、俞大絪的幼弟,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先研究太平天国,后治唐史,并不特别用功,而识见卓越,在朋辈中颇有威信。研究院未毕业,即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后放弃历史研究,成为台湾著名戏曲评论家,已逝世,在台湾出版了全集。)他常常称道他的表兄陈寅恪先生研究魏晋隋唐史精深独到,于是引起我的兴趣。1935年秋季开学后,我就到清华  相似文献   

5.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就是傅作义儿子——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爱国心切的华罗庚谢绝好友挽留,从英国剑桥大学毅然回国,1938年到达已搬迁到昆明的西南联大。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他在这里度过了近8年的时光。发表20多篇论文,完成两部数学史上的经典专著,在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研究上开辟新的领域,培养了王湘浩、钟开莱、王宪钟、朱德祥等几十位新中国院士或著名学者,并和闻一多、俞大维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7.
《中华遗产》2013,(11):30-31
这个神奇的家族——绍兴俞氏,英才辈出,历百年而不衰。家族中,有晚清要员俞明震、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俞大维、中共革命元老黄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家族成员横跨国民党、共产党,居住区域遍布大陆、台湾、美国等地。更不可思议的是,以它为中心构成的关系网,几乎到了一个家族的极限,其中姻亲关系囊括了曾国藩、陈宝箴、江青、蒋经国、傅斯年、范文澜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国家族之大由此窥一斑。  相似文献   

8.
赵珩  马宏杰 《中华遗产》2009,(4):150-155
不久前,一位旅居英国的老朋友送来他新完成的一篇稿子,题目是《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与中国古陶瓷收藏》。我对陶瓷完全是外行,但在拜读这篇文章之后,却真是感到中国收藏界对帕西瓦尔·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的了解太少了。大维德是西方研究中国古陶瓷最负盛名的学者和权威,他的收藏已经成为西方乃至中国陶瓷收藏者引以为参照的重要依据。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已经出版了《大维德藏瓷谱》,当时仅印刷了三百余部,并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9.
大维德是海外公认的20世纪最具宫廷欣赏趣味的中国陶瓷收藏家,他的收藏与他早期在故宫博物院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大维德对早期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览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不仅是宋、元、明瓷器展览的赞助人,而且也是这个展览的实际策划者。作为故宫博物院顾问,他还直接参与了故宫其他一些重要文物展览的组织工作。在他的运作下,故宫文物于1935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伦敦展出。然而,由于大维德生前留下的文字稀少,国内相关研究也十分薄弱,致使他生平中这段与故宫相关的经历一直模糊不清。本文试图以故宫档案中的一手资料为依据,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大维德与故宫文物展览的关系进行考证,客观地解读当时的历史情境,以澄清有关大维德个案研究中一些以讹传讹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正>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公元一八九二~一九六四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中国瓷器藏家(图一)。他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颇有名望的犹太裔家庭,是萨森·大维德爵士(Sir Sassoon Jacob Hai David)(公元一八四九~一九一六年)和汉娜·萨森(Hannah Sassoon)(公元一八五七~一九二一年)夫妇的长子。萨森和大维德均是印度的犹太裔望族,最初来自伊拉克,自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开始定居在孟买。他们通过经营银行业、纺织业以及鸦片获  相似文献   

11.
《史学月刊》1983年第6期刊载郭振铎同志的《关于公元的起源及其纪年法问题》,对世界历史上各种历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读后颇受启益。但是,文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谨提出以供研究参考。一史实与概念方面1.“公元前27年凯撒的侄子屋大维出任罗马国家的终身元首,自称为奥古斯都”(84页右,第19—20行)。这一句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 (1) 屋大维不是凯撒的侄子。屋大维的父亲叫盖尤斯·屋大维,母亲叫阿提娅,外祖母就是凯撒的姐姐尤莉娅。所以,论辈份屋大维应该是凯撒的甥孙,而不可能是侄子。这一点,国内出版的某些通史著作也搞错了。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兵器工业落后,武器装备陈杂不齐。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京畿辖地,人物荟萃,创筑叠起。30年代初,出中山门经孝陵卫的京汤公路竣工,沿途各项事业陆续兴办,遗族子弟学校、政治学校、陵园新村、中央体育场、体育专科学校、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警官学校、炮兵学校等,一路东去直达汤山镇。这个时期,兵工署沿这条公路创办的精度与理化研究所、弹道研究所,成为国民政府发展军事工业、开发兵工科技、整治武备的肇始。1933年1月,俞大维被任命为兵工署长,组织拟定了《国防兵工五年建设计划》。兵工署认为:弹道研究在发射武器的各有关学科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13.
管鲍故事是中国人友朋相交的最高境界,向为人们所称道,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两位巨子──陈寅恪与吴宓之间的友谊,是可以比之管鲍而不愧疚的。陈寅恪生于1890年,比吴宓大四岁,两个人相识是1919年初在哈佛大学留学时期,经陈寅恪的表弟俞大维的介绍,开始订交。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论是顺利也好,挫折也好,他们总是真诚不欺,相濡以沫,共事于清华国学研究院。1944年年底,吴宓从昆明西南联大去成都看望在燕京大学任教的陈寅恪。当时寅恪先生右眼已失明,住进了医院。吴学昭女士的《吴宓与陈寅恪》一书所…  相似文献   

14.
<正>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私人收藏的大批瓷器,如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何鸿卿爵士陶瓷研究中心。笔者有幸对其中一对曾经供奉于道观的花瓶进行研究并撰文[图一][一],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大维德花瓶在中国陶瓷收藏界和研究界广为人知,其丰富的装饰纹样体系,为鉴定十四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5.
蒋文超  李宏成  吴青青 《中国钱币》2014,(1):67-70,I0013
正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省会杭州,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迁至舟山群岛。6月19日,椒北解放,21日以后王云沛率残部退至大陈。7月,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命王云沛为"浙南行署"主任,叶苕中为副主任,以大陈岛为据点,岛上人口激增至3万之众。1954年5月6日,蒋介石由蒋经国、俞大维等陪同,乘"峨嵋号"巡洋舰视察"台湾北大门"大陈岛。蒋介石说:"一江山岛是‘北大门’的门闩,守卫大陈,必先强固一江山岛;保卫台湾,必先强固大陈岛。"可见大陈岛之重要。直至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一举解放大陈岛外围岛屿一江山岛,全歼岛上守军。  相似文献   

16.
古琴台     
古琴台,是武汉市汉阳区内一处著名的文物景点,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汉阳龟山西面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古琴台又称伯牙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关于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篇》,俞伯牙途经汉阳,奏高山流水曲,无人知其意,惟钟子期了然。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俄而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汤汤乎若流水。另据《吕览·系新序》曰:“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从此不复鼓琴。”清代学者汪中曾考证认为…  相似文献   

17.
已故学术大师陈寅格、马一浮先生有议及蒋介石的几句话,颇为恰切而公允,录之如下:《陈寅格诗集》有1940年《庚辰暮春重庆夜宴归作》一首云:“自笑平生畏蜀游,无端乘兴到渝州。千年故垒英雄尽,万里长江日夜流。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行都灯火春寒夕,一梦迷离更白头”。吴密注:“寅格赴渝,出席中央研究院会议,寓俞大维妹夫宅。已而蒋公宴请中央研究院到会诸先生。寅恪於座中初次见蒋公,深觉其人不足为,有负厥职,故有此诗第六句”。1993年出版的《世纪》创刊号上有任继愈写的《马一浮私议蒋介石》文中说:“1938、39年…  相似文献   

18.
张习 《神州》2012,(31):19-19
题记:电影《罗马大帝》在尽量保持历史的真实的基础上,利用恢宏的电影的场面展现了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屋大维传奇的一生。其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便是那位帝王在面临国与家做选择时的情感与理智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胡健 《文物世界》2009,(6):58-61
斐西瓦乐&#183;大维德(Percival David 1892-1964)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20.
正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楚国人,在晋国为高官,称"上大夫"。一个中秋佳节的夜晚,偶遇一位年轻的樵夫偷听他的演奏,便有意考考他。俞伯牙抬头望见了高山,就在琴声里表现出山的雄伟高峻,樵夫听了,马上说:"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又面对江水,在琴声里表现了江水的汹涌奔流,樵夫听了,说道:"荡荡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大喜过望,说:"你可真是我难得的知音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