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晋祠举办傅山生平展、傅山书画精品展~~  相似文献   

2.
序言     
2007年7月的古城太原,雨后清新凉爽,令人心旷神怡。美丽的晋祠宾馆,木荣草葱,鸟语花香。7月30日至8月1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山西、太原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加深对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爱国主义者、书画家、医学家、社会活动家傅山先生的研究,由太原市委、市政府主办,太原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晋祠博物馆、太原傅山研究会、太原市三晋文  相似文献   

3.
赵涛 《文物世界》2013,(4):34-37,49
一、综述晋祠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其文化内涵不断扩展,空间布局因势多变,逐步从一处单纯祭祀晋国开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发展为依托宗祠文化,吸纳地方精粹,融合多元崇拜的文化区。其发展于北朝,兴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4.
傅山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海外研究中国古老文化的艺术宝藏,被国内外学书者奉为楷模。但由于傅山的书法原作墨迹十分珍贵,加之有大多数精品被收藏于我国各大博物馆与私人手中,人们难得一见,这样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鉴赏、收藏及临摹造成了诸多的不便。过去,虽有一些傅山书法书籍传世或印行出版,但终因尺幅所限,观者只能欣赏到傅山书法之形似,难以真正欣赏到傅山书法之神似,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画家、学者、专家,尤其是日本、 韩国等国代表团,每年数十次专程到山西省博物馆、晋祠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晋祠翰香馆碑廊西壁嵌着一块大碑,高1.82米,宽1.04米,厚0.1米,是一首七言诗,行书,无题,落款为"太原傅山题",有傅山与陈思贤的跋文,保存  相似文献   

6.
晋祠古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是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儒、释、道三教建筑在晋祠显得和谐统一,其折射出的晋祠建筑特色,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风雅江苏,江苏风雅,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还有"大风起兮云飞扬"、气象雄浑的苏北大地。"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淮"。徐淮大地透射出两汉文化雄浑古朴的阳刚之气。徐淮地区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的雄浑豪放、丰厚凝重的历史文化,汉之风骨、楚之神韵均荟萃此地。说起"淮水东南第一州"的淮安,说起"五省通衢"的徐州,都让苏北人有着道不尽的自豪和荣耀。这里是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乡,也是伟人周恩来的出生地,这里有千年古战场,这里有千里淮河,还有与长江十字相交并曾经担当过中国经济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它串起了江南与江北,孕育了沿岸绵延数百年的繁华胜景……——编者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当中。晋祠古庙会,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和文化、聪明和才智,是在长久的历史之中不断形成的,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本文主要是从晋祠的基本情况入手,针对晋祠古庙会的形成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介绍了晋祠古庙会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姚远 《文物世界》2013,(6):61-63
杨二酉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名人学士,壮年时期“原品休至”,回到家乡晋祠,为晋祠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将杨二酉为晋祠所做出的贡献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综述1.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的研究背景晋祠是纪念西周时期晋国首位诸侯姬虞的祠堂。祠内不但保存有各类建筑130余处,还有大量的碑刻、题记、彩塑、壁画,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祠遗产保护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11.
沈鹏 《文物世界》2007,(6):18-21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坼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有成就的书法家几乎都以强烈的个性和大胆的创造见长,傅山(1607~1684年)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姚远 《文物世界》2007,(4):67-68
晋祠翰香馆碑廊西壁嵌着一块大碑,高1.82米,宽1.04米,厚0.1米,是一首七言诗,行书,无题,落款为“太原傅山题”,有傅山与陈思贤的跋文,保存完好。碑题为作者据《霜红龛集》所加。碑文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其固有的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除散见于各种历史典故中之外,主要体现于晋祠现存的文物和祠区内外的碑碣,其规模蔚为可观。晋祠保存有历代碑碣初略统计大约425通,除少数为唐宋时期的以外,大多是金元明清时期题刻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文存石亡或者字迹漫漶,有的成了断碑残碣。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这些碑碣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又称唐碑,陈列在晋祠唐叔虞祠东南隅的贞…  相似文献   

14.
晋祠是集祠庙、古建筑、园林三位于一体的景区,仅古建筑就囊括了自宋至民国各个朝代;同时作为山西省一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著名景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晋祠中的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并存,仅古建筑就有百余座,更不用说塑像、碑刻更是繁多。目前,晋祠存在保护和利用怎样进行与平衡的问题,也存在人才与资金短缺的问题。作者基于晋祠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探索保护文物的有效途径,为保护文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文创产业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文创产业的发展要以地域性文化为基石,这是发展文创产业的基本条件。晋祠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主要文化资源,是三晋大地一颗耀眼的文化明珠,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晋祠当前文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结合类似地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大胆设想未来晋祠文创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历史、现状的梳理和阐述,解释了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物世界》2007,(6):8
2007年7月30、31日,纪念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晋祠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葛荣晋、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山西大学教授魏宗禹、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主持了学术研讨会。出席学术研讨会代表达百余人,其中2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傅山(1607-1684年)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乃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学者,也是明末清初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在富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三晋大地这个特定环境中熏陶产生的一位中国思想文化巨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建阁440周年、天一阁创始人范钦诞辰500周年,值此天一阁隆重举办“双纪念”活动之际,追溯中国藏书文化历史,特别是范氏天一阁十三代人薪火相传的历史轨迹,品味天一阁独特的文化追求、文化品质和文化魅力,可以为我们保护、研究、传承天一阁文化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20.
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及地域文化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昭庆 《攀登》2006,25(5):53-57
目前学术界就青海地域文化的命名共提出“江河源文化”、“青藏文化”等9种文化命名,本文认为青海地域文化命名多样化产生原因首先是由青海历史文化的多元性造成的,而政区和文化区范围界定的不匹配、青海所处特殊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时期移民活动则是注定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借鉴其他省份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的基础上,建议把青海地域文化命名为“青海文化”,因为“青海”既是历史地名,又是自然实体名,符合已有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文章最后特别指出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命名和历史文化定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域文化名称如人的姓名,只是一种识别符号,所以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后者是历史文化定位的内容。针对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建议以分层的方式来解决青海历史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