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0,(8):48-49
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出名后,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片赞扬声,他却“举”起了“投枪”。“当我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德国人就硬说我是德国人,而法国人更认为我是世界公民!可是,假如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呢?  相似文献   

2.
卢瓦河谷     
熟悉法国人文地理的人说,到了法国,欣赏浪漫时尚之都巴黎自不必说,但另一个地方也是要去的,它就是恬静、古典的卢瓦河谷。因为,巴黎代表着法国的时尚前卫,而卢瓦河谷则尽显法国的古典与温婉。缘此,卢瓦尔河谷就被呢称为法国“恬静的后花园”,是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著名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3.
雪地 《神州民俗》2009,(7):46-49
一个中国小伙,偶然的机会来到法国后,发现很多浪漫的法国人都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民俗婚礼。他灵机一动:我能不能把中国的民俗婚礼“卖”给他们赚钱昵?于是他在法国做起了专门帮助年轻人举办中国传统婚礼的生意,几年下来,他就成了法国的“有钱人”……  相似文献   

4.
魏雨帆 《人物》2018,(8):28-28
“如果非得有人为这件事负责任的话,那个人就站在这里。在这件事情里,需要被谴责的人只有我一个,”7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出席政党集会时,首次针对其前高级安全顾问打人一事作出回应。此前一周,马克龙的高级安全顾问(即贴身保镖)亚历山大·贝纳拉被指认于今年明假扮成警察殴打示威者,网络流传出的视频里显示。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来到法国巴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读研生活。法国人热情、浪漫,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美丽的国家和城市,结识了许多朋友,特别是随着和房东罗德拉交往的深入,也对法国的家庭教育有了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大批青年学生远赴重洋,寻求治国之道,而留法者尤多.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批17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一场“空前之盛举”.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人也在此之列.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家豆腐公司.  相似文献   

7.
“我是歌手,不是音乐家,法国歌曲是用美丽的声音和曲子讲故事,其实我是个讲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8.
贴标签     
朋友C1在巴黎,和另一个中国人C2还有法国人F,一起看一个意大利电影。看完以后C2说,太甜腻了。C1同意,我觉得也是,也许他们欧洲人会觉得好些吧。F立时就怒了,什么叫他们欧洲人?法国是法国,意大利是意大利。我最讨厌贴标签了!你这样等于说,中国和柬埔寨没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9.
法国人眼中的下一个“拿破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法国人预测,萨尔科奇将击败美女对手罗雅尔,成为下任总统他曾被视为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如今却被看成是希拉克时代的终结者。许多法国人认为,他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也有人将他比作拿破仑,因为他像拿破仑那样野心勃勃、与众不同。他就是法国人民联盟运动主席尼古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8日,中法建交40周年。对于法国、法国人,中国大众最先想到的词汇便是“浪漫”,可很多法国人并不认同,“当人们听说我从法国来,总要说你们法国人真浪漫。多无聊!”法国人让·雅克甚至这样反驳。也许40年以来我们对法国人仍然一无所知。那么法国人究竟怎样?他们如何评判自己?中法文化差异究竟多大?文中这些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故事也许能够有一点启发,让你窥探到法国人“浪漫”背后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双面张家界     
《中国国家旅游》2012,(12):40-69
旅行总是充满变数,越是声名远扬的“经典”之地,似乎越能带给人一些“意料之外”。就像在巴黎遭遇一个严肃、严谨的法国人,或是在柏林遇到一群随性、浪漫的德国人,本是平常际遇,却因为完全不符合“预期”,其反差被人为放大了。  相似文献   

12.
1917年2月17日,自上海出发的法国邮船亚多士(Athos)号在地中海附近被德国潜艇击沉.该船载有华工九百余人,遇难者多达五百余人,是一战爆发以来出国华工遭遇最大的一次牺牲,一时轰动中外.随即,中国政府就该事件展开调查,要求中国驻法大使馆、广东省政府、惠民招工公司等相关部门、公司,详查亚多士号沉船始末、华工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公元1818年,民族英雄冯子材诞生于钦州,今年是他190周年诞辰。当时钦州隶属广东,所以冯子材也算是广东人,并在近期被收入首批“南粤先贤”中。2007年11月17日的《湛江日报》,曾载文谈法国强占广州湾和湛江人民抗法的史事,不禁引起我的联想:假如冯子材当时仍在广东,法国侵略者的企图能得逞吗?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1938年5月上旬,在武昌,我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看秘书长张厉生,没有经过通报,我就直接进了他的办公室。张穿着灰色花呢中山装,同另一个穿着草黄色军装的人,像似已谈完了工作随便谈谈的样子。张就把我向穿草黄色军装的人介绍说:“里特,他姓陈。”(我在留法同学中,年龄比较小,他们都叫我的名字。)张接着说:“他也是20年代的老加马拉的”(留法老同学之一),接着他又向我介绍说:“他是周恩来,政治部的副部长,他的名字是为我们老加马拉的所熟悉的。”我就同周恩来拉拉手说:“久仰,久仰。”周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去法国的?”我说:…  相似文献   

15.
《世界》2012,(9):130-130
相传一百二十多年前,法国一位英勇善战的里克公爵不忍心爱的公主备受寒冷之苦,为了给公主御寒,费尽干辛万苦作出了第一床珍贵的白鹅绒被。鹅绒的传说,来自法国并不足为奇。因为只有热爱生活和浪漫的法国人,才能创造这样的浪漫温暖故事。法国是一个慵懒迷人的国家,尼采曾经用呢喃般的法语感叹,“上帝独独只把天使的语言留给了法国人”;而鹅绒,就是上帝留给法国人的另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16.
儿子是万州长江大桥街头竖起法国艾丽碧丝的立体广告牌那年出生的。记得儿子1岁时,每次坐车到云阳他外婆家玩,只要一接近长江大桥我就会用手指着窗外别具一格的“风景”对儿子说:“兴纬,看见没有,那就是法国艾丽碧丝的广告!”久而久之,几乎不用我说,只要车一到长江大桥儿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叫着:“法国艾丽碧丝!”每次儿子清朗的童声都会吸引好多乘客惊异的目光,人们总是赞许道:“这孩子真聪明!”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曾回忆说:“1922年夏,我在法国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我的入团介绍入是萧朴生、汪泽楷两人。”(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  相似文献   

18.
汪向明 《百年潮》2005,(1):40-44
1920年邓小平参加勤工俭学运动留学巴黎时只有16岁,他回忆在法国期间"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肖朴生、汪泽楷两人".  相似文献   

19.
于廷梅  Dalina  fraub 《旅游》2006,(11):42-47
这是一个自由淡定的地方城市 天光还未透亮,我们就集合在院中准备乘火车去Chandlgarth(昌迪加尔城),有一对在印度生活的夫妻和我们同行,丈夫来自美国,妻子是法国人,他们约50岁左右,在印度生活超过八年,看见我听到回答时吃惊瞪大的双眼,法国妻子开心地笑了,这么长时间,对于刚到印度的我来说是有些不可思议,深玫瑰色落英满地的小庭院里,她欢喜雀跃:“我还从没有在印度坐过火车,太高兴今天可以去。”我的眼睛又偷偷瞪圆了。  相似文献   

20.
酒之传统     
“在法国喝葡萄酒,品的不是酒,而是法国文化。”这是人们熟悉的一句话。引起我联想的是,卢瓦尔河谷两岸星罗棋布的古堡,是波尔多的圣艾米伦小镇上被葡萄园环绕的修道院和古老酒窖……作为贵族的饮品,葡萄酒从华丽的宫殿和修道院里流入民间;而这些带着绚烂的历史、艺术印迹的葡萄园小镇及建筑,也一并被冠以“世界文化遗产”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