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臻 《文物世界》2010,(3):28-33
<正>东汉时期墓前石兽中,有一些与雕造这些作品的石刻工匠相关的简单题记,如"缑氏蒿聚成奴作"、"刘汉所作师子""、孙仲乔所作羊"等;另有一些则刻铭于同一墓地其他建筑或墓碑题刻当中,如"孙宗作师子"等,为我们了解当时这些石刻工匠及石雕制作技艺的初步信息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首轮新志编修采取"众手修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二轮修志提出"专家修志",有利于提高志书的科学性和学术品位。修志究竟采取"众手修志"还是"专家修志"?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为:一是都希望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得更快一些,并认为"二五"计划的建设客观上有条件比"一五"计划的建设发展得更快一些;二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需要条件,不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三是起初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四月份,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一是房地产市场打破了"4月是旺季开端"的"历史惯例",交易量持续低迷;二是汽车市场出现了大幅度萎缩,环比下降超过10%;此外,一些奢侈品的价格也开始大幅度跳水,比如红木家具,其去年一直上扬的价格,在今年也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张金才 《安徽史学》2018,(3):96-102
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认识的相同点为:他们都希望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得快一些,但又认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他们起初都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和支持"大跃进"的,后来看到"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一些"左"的错误,思想认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点为:"大跃进"运动之初,邓小平表现比较积极,而陈云则相对冷静;对于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邓小平是没有反对,而陈云是没有说话;邓小平后来多次谈到"大跃进"并进行反思,而陈云则很少谈及"大跃进"。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存在不同点,其原因是:他们在"大跃进"运动中承担的领导责任不同;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不同;工作经历和在党中央的领导分工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1966年国庆之后,我从新华社被派往贵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当时的一些所见所闻,倒也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兴起初期时的一斑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的100年,是妇女解放、女权伸张、女性群星璀璨的100年。"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不是女性的历史。"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感叹说,关于我们的父亲,我们总能知道一些事实、一些特征;但是,关于我们的母亲、祖母、曾祖母,又留下了一些什么印象呢?除了某种传统之外,她们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0,(24):92-92
<正>礼学与胡学的互动互补。唐代君臣,特别像"贞观之治"时期的李世民、魏征等这样一些明君贤臣,多以周公礼学中的"以礼治国"或"以德治国"的管理思想来指导其建国、治国方略,并且更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学的早期研究中,"智慧文学"这个术语被学者们广泛使用,很少有人提出质疑,直到英国学者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的出版,情况才有了转变。一些学者开始采用"说教文学"以取代"智慧文学"的使用;另有一些学者则完全放弃使用类似的术语,把考察作品的智慧主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无论"智慧文学"还是"说教文学"都不是一种文类,完全放弃使用"智慧文学"术语是不可取的。古代两河流域智慧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文献整理出版、分类归纳和多元化研究等3个阶段;国内学术界对古代两河流域智慧文学尚缺乏系统研究,即使在一些著述中有所提及,也多为介绍性文字。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熊市已现,须严肃看待";"未来中国股市可能出现崩跌"……最近一段时间,看空、唱空、做空中国股市,成了一些洋老板新的兴趣点。与此同时,一些国外的投资机构或"金融大亨"们,加速涉足中国股市,试图投机敛钱;更有一些不怀好意的西方人士,企图使中国股市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1.
<正>写史,贵在真实。魏收曾把郦道元置于"酷吏门",毕竟未捏造事实,比之一些置事实于不顾的所谓史学家来,还是好一些。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水经注》的作者叫郦道元。因为选自该书的名篇《三峡》,是初中生的必背篇目。可是,在大家背过了"郦道元,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的文学常识之后,可曾知道,他为国殉难,却身陷"酷吏门",蒙受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2.
朱巧云 《神州》2013,(18):129-129
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笔者对"理想的初中语文课堂"进行一些思考与尝试: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充满真情;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焕发生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来信选登     
《旅游》2013,(6):2
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过去到一些地方旅游,看到一些老地名分外亲切。可是近来发现一些老地名纷纷在城市建设中,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旅游的味顿时减了不少。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彰显一个地方无可比拟的丰厚"家底"。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老地名纷纷消失了。在城市地名的命名中出现了盲目崇洋和照搬外国文化模式的倾向,有的城市嫌老地名土气,与城市的高贵、洋气"不匹配",故要起一个所谓富丽堂皇的洋名;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体现地方与时代特点,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足以让当地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亮点。林衍经先生称之为"地情名片"。地情"亮点"要在志书的"概述"、编章无题小序精练点出,及在相关编章中浓墨重彩地记述,以反映地方与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台湾当局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推行简体字,以利消灭文盲。1953年程天放任"教育部长"时,便成立过简体字研究委员会。到了1954年,台北发生了一场要不要使用简体字的论战。论战由五四时代的风云人物、时任"考试院"副院长的罗  相似文献   

16.
杨军昌  党小娟  柏柯 《文博》2014,(4):79-84
在出土的唐代金制品中,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即在一些饰件上,或者饰件局部,可见一些小金珠,小金珠有序排列并构成一定的形状或图案,这种工艺被称为"金珠"工艺。本文对出土的唐代金珠工艺制品进行了梳理,并选择法门寺地宫和唐李倕墓出土"金珠"工艺制品的残样标本,对其进行显微观察,以了解唐代"金珠"工艺的显微特征和形貌结构;对一些特殊部位进行能谱分析,以明确其材质属性和工艺特征,为考古学、艺术史、科技史等研究提供基本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能人、名人的品质不好。最典型的是刘邦手下那位陈平,很多人都知道他"盗嫂受金"。"盗嫂"属于生活作风问题,"受金"即收红包,那是典型的经济问题。要是在咱们改革开放前,这两大问题都是要受处分的。现在第一个问题放松了一些,第二个问题说不定要"双规"。  相似文献   

18.
沈莉 《文史博览》2010,(6):67-67
<正>在国内外的铁路上,除了普通的火车票以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火车票。在我国的铁路史上,曾用邮票代替过火车票。1888年夏天,台北至士林的10多公里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由于来不及印制火车票,经铁路部门与邮政部门协商,决定用1888年发行的一种带有"龙马"图案的邮票代替火车票,并在台北府和士林火车站的售票口出售。于是,一些手持"龙马"图案邮票的旅客,便可以畅通无阻地乘坐火车了。  相似文献   

19.
走出中国看中国,可能会更加客观一些;走出"我"看官员博客,也许意义更深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礼学,现有研究偏重于乾嘉之际汉、宋对峙的背景下,一些汉学家"以礼代理"的倾向及其考礼成就和议礼主张。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嘉道以降,一些调和汉、宋的学者也考礼、议礼和释礼,推动了礼学进一步发展。比如,阮元等人彰显礼学的社会性;郭嵩焘阐发"缘情制礼"的思想;曾国藩、俞樾注重礼学的经世价值。风气所及,一些礼学家发扬儒家"因时制礼"的思想,关注礼俗改良。他们批评压迫女性的礼教,主张简化婚、丧、葬、祭的礼仪,甚至像孙诒让那样,以《周礼》为依据,提出全面改革礼制的措施。在晚清汉、宋调和的潮流中,礼学也呈现出鲜明的思想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