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写本有关孟姜女传说内容的卷子,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在唐五代时期由杞梁妻传说演变成型的重要文本证据。但敦煌写本相关内容的卷予共有9个,其中散韵相间文体的5个,全部是阙题残卷,都被校录、研究者一概拟题、称名为“孟姜女变文”,缺乏依据;通俗歌辞体裁的卷子4个,得“捣练子”10首,都被校录、研究者拟题、称名为“捣练子·孟姜女”、“孟姜女小唱”等,是以偏概全。事实上,当时的孟姜女传说,流行的是多个“版本”,就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同时并存着“杞梁妻”、“孟姜女”、“姜女”等多种。这样的“不统一”,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承的生态原貌。  相似文献   

2.
在淄河地区,流传有许多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歌谣小调,如《十哭长城》、《送寒衣》、《哭情郎》、《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等。孟姜女的人物性格,在这些小调中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2009年,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淄川区委区政府主办、淄河镇政府承办的“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举行。众多学者以孟姜女传说为主题,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本刊选摘了部分发言,并对发言内容略作删节、编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传说的“在地化”研究虽然在研究范式和材料方面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的一些“在地化”研究成果多把孟姜女传说置于宏观的中华民族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分析,极少涉及孟姜女传说文本的微观区域语境,这样就很难注意到传说与民间生活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就很难将传说的内在特征与作为语境的乡土社会做结构性的互文阐释。基于此,本文将以在山东省淄博市淄河镇8村搜集到的22则孟姜女传说文本为例,尝试着将其置于当地村落语境中,从当地村民生活出发予以解读,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民对于自身文化文本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5.
经过精心酝酿和细致准备,“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淄川隆重举行。大家在淄河这块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气息浓厚的热土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将孟姜女故事原型和演变、孟姜女故事民俗语境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与会同仁的同时,也为淄河镇孟姜女传说故事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积极出谋划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4月在山东淄河镇对孟姜女传说的调查,认为孟姜女传说作为一个在全国普遍流传的传说,之所以在淄河镇呈现出独特面貌,关键因素在于齐长城和淄河。孟姜女传说在淄河镇的传承以口头讲述为主,颇具理性色彩,并没有进入到口头文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去。由于旅游发展的介入,孟姜女传说和村落历史、风物源头开始有所勾连,因此孟姜女传说在当地的叙事和传承方式可能会逐渐多样化,或许会借助风物和庙宇渗透进民俗生活中去,现在只是刚刚进入到新形势下一个流布全国的传说在地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姜女传说千古承传,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尤其是她的形象与原型更让人莫衷一是。古人有关“人鱼”的描述,特别是传说中的“海人鱼”,在白肉、居海、善织、多泪、授珠等方面与孟姜女的形象息息相通,留下了寻探的踪迹。孟姜女原型为人鱼的判断让我们从传说中看到神话思维的奇妙以及自然与社会的想象统一。  相似文献   

8.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孟姜女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即以孟姜女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和弘扬着孟姜女文化遗存。而山东淄博地区孟姜女传说调查成果充分证明,中心地带传承的口头传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与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粘附性。  相似文献   

9.
叶涛 《民俗研究》2009,(3):43-44
在民俗学史、民间文学的学术史上,孟姜女传说研究是要单独提一笔的。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孟姜女传说的关注是最多的,研究成果也最多,很多大学者都加入进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传说研究,这是现代民俗学史上的一个最成功的研究范例。虽然顾先生主要是个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0.
据清·乾隆《博山县劫载:“长城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以东,逾淄水……”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有载,孟姜女哭夫而“城为之崩”,后“赴淄水而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淄河与齐长城恰在城子村一带交汇,由此推测,本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大约与这一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样在古代韩国,也流传着一个寻夫的传说《无影塔》。从中韩两个不同国家的传说出发,通过分析两个传说结构、主题上的相似点、两个传说种类、叙述方法及造就这两个悲剧的封建压迫来源上的差异等,将《孟姜女》与《无影塔》进行比较,并考量造成这两个传说相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山海关古城东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座庙宇——贞女祠,也叫孟姜女庙,记载了一个凄美的故事,那就是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传说。  相似文献   

13.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向山东省民俗学会和淄川区委区政府主办、淄河镇政府承办的"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淄川地区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特别是文化方面的资源特别丰厚,齐长城就在我们身边,淄河沿岸蕴育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在这一带流传广泛的孟姜女传说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精神血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因为教授民间文学的关系,我重点关注了四大民间传说在山东流传的情况,前几年曾作过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调查和微山梁祝传说调查,也写过几篇小文章。这次我到淄河镇去了四天,调查了九个村,了解到淄河这一带孟姜女传说流传的口头文本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90年前董作宾研究歌谣《看见她》和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那时候起,我们就知道民间口头作品存在许多异文。但那个时代对异文的比较和解释基本上是文本的,而并没有将其置于异文发生的具体空间来探讨。我们知道,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在一个较大范围的空间内传播的,绝不限于一地,  相似文献   

16.
魏泉 《民俗研究》2013,(3):136-143
都市传说是考察上海文化模式变迁、承继与特征的重要视角。“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上海延安路高架的“九龙柱”是流行甚广的上海都市传说。其他都市传说,如“放白鸽”、“仙人跳”与“钓鱼执法”,为财辛苦为财忙的“消失的搭车客”,关于旗袍、假领子和老克腊的传说,也得以辑录、整理和分类。这些传说的传布、演变,被阐释为急剧社会变迁中社会风气的文化再生产。上海都市传说传达的文化意蕴在于,精致、派头与物欲紧密勾连,绩效主义、事功主义和物质主义与传统信仰交融且使后者祛魅。  相似文献   

17.
《白蛇传》故事研究现状及其本源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驰名中外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学术界按其故事产生的时序排列 ,依次为《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此四则故事借助口头文学的传播 ,在千百年的演绎过程中 ,又复依附于传统民俗农历四大节日 (即七月七的“乞巧节”、十月一“寒食节”、三月三“情人节”或称“双蝶节”、五月五“端阳节”)活动的载体 ,于是乎便有了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魅力 ,使人们从它那凄婉缠绵、悲怆动人的故事中 ,一直信守着美好的遐想 ,寄托着无尽的情愫、愿望 ,并通过审美愉悦 ,潜移默化地从中感知与接受人间喜恶、是非、爱憎乃至…  相似文献   

18.
孟姜女传说在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中悲情色彩尤其浓烈。一个女子可以走出闺阁千里寻夫,当得知夫君亡故后,悲愤而涕,让泪水和愤怒哭倒了长城,这样的传奇不可谓不惊心不撼人。人类的艺术想象力从来不缺少艺术的夸张,但让人的情感滔滔如洪水般涌泻,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林海守望者     
在萨满时代的古老传说里,“树是山神”。如今,猎人们搬走了,却有另一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森林里,成了这些“神灵”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0.
吕洪年 《古今谈》2004,(1):27-30
因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曾率民间文学采风队,到富阳市“吴大帝故里”采集孙权的传说和故事。经整理计得二十四则,加上原有的六则,一共三十则。我们又向当年孙权活动地征稿,先后从湖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征得孙权传说二十五则,合计共有传说故事近六十则,约计八万余字。从史学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传说故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