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郎国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的《越南历史》(第一集)说:“在青铜器发展的时代,越南的历史进入了雄王时期——文郎国时代”,从文郎国时代到现在,“经历了四千年悠久的历史”。那末,在距今四千年的越南古代史上是否真有一个文郎国呢?  相似文献   

2.
渤海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初称忽汗州)的都城,渤海国,是唐朝统辖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疆域极盛时期曾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渤海上京城是亚洲,也是世界中世纪历史上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墟之一。它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都城址,就其保存完好也是国内少见的。公元七世纪末,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秣韬族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政治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岭南摭怪》的成书、内容及其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摭怪》是一本载录越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汉文古籍。它对越南民族的起源、远古历史的萌发、早期诸多源于中国的史迹以及中越关系的源头均有所透倪。其成书经历了一个较长而曲折的历程,是由越南很多儒生经过多代搜集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编辑而成的,其中武琼、乔富贡献最大。但该书所载关于“文郎国”及其受中国“侵略”今传说故事,则纯属虚构,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是隔海相望的一衣带水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三世纪的汉魏时期,日本北九州的倭国就与中国有了密切的交往。进入七世纪后的隋唐时期,统一了日本的大和国向中国派遣大批使节和学问僧,把两国交往推向高潮。只是到了十三纪...  相似文献   

5.
王克勤 《文史精华》2001,(12):56-62
越南是中国的南部邻邦;历史上与中国有诸多不可割断的往来;恩恩怨怨,唇齿相依。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武装为将美国侵略者赶出越南,向南越的美军及伪政权发起进攻,同时要求中国政府给予援助。中国政府即予全力支持,援助大量物资并派去援越部队。《在援越抗美的日子里》一文的作者即是援越部队中的一员,他回忆了那血与火的不能忘怀的日日夜夜,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官兵血洒越南战场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故事,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即氏族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形成时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格萨尔故事的源头。到了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即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藏族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张扬。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和战争史实,自然会在民间衍生出许多异闻奇说,辗转衍变而终成故事。这些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代往事,与信仰结合着代代相传下来。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对雪域高原的各种自然崇拜以及多种多样的民间文…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有着密切的友好交往,其中,包括着两国佛教僧侣之间的往来。七世纪至九世纪,日本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时,还派大批留学生随使者来中国。这些留学生中,不少是"学问僧"、"请益僧"。他们在中国各地巡礼,研究学问,回国时就把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带回本国。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到日本,沟通两国的文化和学术。佛教僧侣的互相往来,以宗教活动的形式,构成了中日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和日本同属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国家。并且,两国都开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里为方便起见,也包含美利坚合众国与沙皇帝国)的压迫、侵略,朝着半殖民地化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到这一世纪末,两国所达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大致完成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在经济结构上,  相似文献   

9.
薛翘 《南方文物》2000,(1):75-79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明帝时期,经过两晋至隋的五百多年发展,到了七世纪的唐代已达到鼎盛时期。唐代是个开放性社会,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佛教的许多宗派相继传入中国,而密宗就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新宗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末,杨成志赴滇开展民族调查,往返途中在越南停留月余,收集了不少关于越南的文字、实物与影像材料。此后他根据相关材料撰文对越南社会、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总体性介绍,成为首位研究越南的中国人类学家。这不仅是中国人类学、民俗学的一笔学术积累,亦彰显出杨成志的家国情怀与其越南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迄今仍对中国人类学的海外研究深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女真族是公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活跃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女真语是古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一个语种。1119年,女真民族著名的学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完颜希尹创制了女真大字,1138年,金熙宗完颜亶颁布了女真小字。女真文字的产生,标志着女真民族共同语言的最后  相似文献   

12.
越南是印度支那半岛上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从一八六二到一九四五年,越商是一个殖民地。一九四五年,越南人民举行起义,赢得了政权,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这在东南亚是第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但是,接着又重新遭受到帝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两国属于同源化,它们有着相近的社会与经济制度。但是,由于两国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的不同,二之间在许多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导致英美两国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形式,而且也导致它们实行相异的官管理制度。笔认为,英美官制度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官的录用倾向与分类管理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在官的政治地位与政治作用上。因此,研究英美官制度的差异及其历史影响,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两国的官制度本身,以及两国的历史与化传统,特别是政治体制及其对官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护经板,也称封经板,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的历史始于公元七世纪,当时,从印度传入西藏的贝叶经书附有带孔的护板,故早期的藏经书仍仿贝叶经的形式左右绘有两个圆孔。  相似文献   

15.
胡志明不仅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越南历史于黎朝(1428至1789年)后期、西山朝(1786至1802年)、阮朝(1802至1945年)前期阶段。期间,中国与越南文化交流密切发展,1911年胡志明前往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这将更大一步的促进着中越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是胡志明的无产阶级革命传播和胡志明创作的中文诗歌。  相似文献   

16.
晚清韩善徵撰《蒙古纪事本末》一书,为纪事本末体裁历史文献,着重记述自公元七世纪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蒙古部族的活动以及在蒙古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史料引用较为广泛,体裁写法独特,观点多有新意,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越南古代钱币,越南史书记载不多,越南国内研究亦少,此前的有关考述和著录多见于中国钱币学家的专著和文章中。本文采用了这些成果,其中有几种钱币是最新发现。越南与我国山水相连,中越两国的古代历史也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象郡即相当于广西西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从公元前214年至公元10世纪中叶,共1100余年中国封建王朝在越南设置郡县,历经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十国,是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代”。从秦汉直至隋唐五代千余年间,在越南地区所使用的钱币,是中国各代王朝所通用的钱币。不仅如此,直到10世纪中叶,越南建立了独立国家以后,中国钱币仍在越南大量流通使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察布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族  相似文献   

19.
战后越南华人四十年历史之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移居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末叶越南形成为一个自主国家之前即已开始。越南独立后,经过1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以后两次移民高潮,在越华人迅速增加。至本世纪40年代,已有100—150万人。另有人估计1975年越南的华人有155万,占越南人口的5%,在当时全球2200多万华人和东南亚1800多万华人中分别占7%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2006年第4期发表徐渊先生《百元债券百年纪:兼与(中华革命军第一票)作者商榷》(以下简称《徐文》)一文,讨论了该债券印发经过、所见品种,该债券为何要印英、法两种文字及镇南关起义前为何要将存港债券运往越南等重要问题。徐先生是钱币行家,文章占有一定史料,读后受益匪浅。但是,该文与其所商榷之文一样,似对关键史料未能全面掌握,而多以二三手资料为凭,所论难免与历史本相有所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