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监督制约是政治的本能,是一切政治制度设计之要义。中国古代监督制度是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制度体系而言,有这样"三套马车":宪官——古代监察官员的一般称谓;史官——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言官——古代专门提意见的官员。宪官"掌察",以法律和上命为依据,监察百官,执行法纪,又称察官、监官;史官"掌史",以"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准绳,记录国家大政和统治者言行,褒贬得失,以史制君;言官"掌言",以"庙堂舆论监督"为职任,规谏帝王,纠劾百司,又称谏官。  相似文献   

2.
姜平 《炎黄春秋》2010,(9):15-18
<正>对两类不同政治制度优劣的比较人类历史证明,中外古今的政治制度,虽然形式上千差万别,名称五花八门,但从本质上区分,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专制制度,一类是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在古代有族权政治、神权政治、王权政治、皇权政治等;在近现代,有希特勒打着实行"国家社会主义"旗号的法西斯专制制度。在中国,古代有以皇帝(如秦始皇)和朝廷垄断全国一切大权的专制制度,这种专制制度统治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大致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御史和言官制度,作为帝制下制约腐败的特殊机构和制度。但是,专制和腐败是一对双生子,专制必然滋生腐败,腐败也必然依赖专制。监察权根本不能独立于皇权,古代法制虽然详密,却不能真正以法治代替人治,监察权既是皇权的附庸,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制约腐败。尽管如此,古代监察制度不仅给今人留下了失败的教训,也留下若干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一,从制度的规定看来,古代的台(御史台)官和谏官不但可以论事,也可以论人,不但可以纠劾百官,也可以批评皇帝。“文死谏,武死战”,文官以谏,武官以战而死…  相似文献   

4.
宋仁宗在历史上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治天下、御外侮,比不上他的先辈太祖、太宗。他行新政、搞改革比不上他的后人神宗。但是,无论是正史、野史,说他坏话的不多,至少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昏庸之辈,这与他怕谏官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文武百官怕皇帝,也有皇帝怕谏官。那些一心要当活尧舜的开明皇帝就怕谏官。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到一只特别俊异的鸟,把它放在手臂上玩。他兴趣正浓时,被魏征撞见了。李世民见到这位以直谏著称的老臣,就象顽皮的学生见到老师一样,马上把鸟藏在怀里。这位谏官不给皇帝下台阶,唠唠叨叨地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老…  相似文献   

5.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一段佳话,太宗把魏徵比作自己明得失的一面镜子,谏官之重要性对于皇帝、国家而言,重要性可见一端。宋朝也有能与魏徵比肩之谏官——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被宋仁宗誉为"真御史"的唐子方。一、生平仕宦唐子方,名唐介,子方是为其字。江陵(今属湖北)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其后历任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县尉、岳州沅江(今湖南益阳)县令。后因在沅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和西方古代君主制社会中,都有"君主是民之父母的思想"发生、流传。但西欧的这种思想没有中国的强烈,因为西欧国家还有教会,教皇、神甫、牧师等独占了民之父母的称谓和地位,使得国王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机会减少。中国君主力量强大,特别是宋代之后,明清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专制君主制,皇帝、官僚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情况大为增加。但是从制度上说,中国古代是天命王权,是受天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如果统治不好,就要被天抛弃。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对皇帝的权力起到制衡作用,政治上公、私是有区别的。所以,中国古代家国并非一体。君为民之父母一说,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燃料供销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燃料供销系统研究龚胜生中国古代都城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着十分庞大的消费人口,水系统、粮食系统、燃料系统三者作为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城市系统,历来受到包括皇帝在内的城市管理者的十分重视。但学术界却厚此薄彼,对古代都城的水系...  相似文献   

9.
殷安妮 《收藏家》2011,(1):43-50
针黹"活计"是中国古代对妇女刺绣、缝纫一类女红及其作品的统称。这类作品一般用于传统服装的佩饰,或是卧室幔帐内悬挂用品,以荷包、香囊类最为常见。清代宫廷针黹活计用途广泛,从服装配饰到日常用品、掌中把玩,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可以承载皇帝的主观意志和政治意图。虽长宽不盈掌心,但集织造工艺、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正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之下分设相将,分掌文武二柄。赵惠文王以蔺相如为相,以廉颇为将,是人所熟知的例子。楚国最高的长官称为令尹,次于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国,官号和其他各国不同。秦代皇帝之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禀承皇帝意旨佐理国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西汉末丞相改称大  相似文献   

11.
《历史研究》2021,(3):195-203
正在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下,稳定的国家意志以成文法的形式呈现,唐代的成文法,称作"律令格式";皇帝日常政务处理和决定,用"王言"表达。王言与律令格式共同构成唐代的法律体系。唐代王言有多种简称,如"制敕"、"诏令"等,执行迟缓或错误,唐律有明确的惩处规定;A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也存在王言干预法律的现象,被称作"以敕破律"。B王言既是皇权日常运行的载体,也是皇帝制度呈现的外在形式。唐朝是中国皇帝制度的成熟时期,通过王言理解唐代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一环。唐代王言,基本上分为册书、制书、敕书三类,册书地位最高。包括册书在内的王言,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C本文关注的是一个学界讨论较少的问题,即册书适用范围的变化问题。册书是册礼的一部分,从高宗开始,唐朝对册礼进行多次改革,最终使册礼主要适用对象限定于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12.
皇权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宋代为基点,透过大量史料,分别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思想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阐述了王朝政治的参与者士大夫的皇权观与君主的自律意识。"君"或"君主",在先秦的指归为诸侯国君,自秦始皇开始则专指皇帝。然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形成后的士大夫,则有意无视了这种不同,在儒学国教化以及理学的社会普遍化的强势背景下,大量发掘先秦政治言说中对君主限制的内容,作为限制君主制政体下绝对君权的理论武器。"君德成就责经筵",通过对皇子和皇帝进行的为君之道的正常制度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士大夫的皇权观到君主的自律意识,成功地完成了理论位移。让多数君主在为君之道的框架内,难越雷池一步。在政治史视野内的考察,主要考察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君臣关系。在君臣互相依存合作的前提下,历代士大夫为了防止名义上绝对君权的暴走脱轨,苦心积虑,对皇权实施了种种规范,本文归纳形容为"天"、"道"、"法"三个紧箍咒和"不文律"、"公议"、"留名的青史"三堵墙。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政治实态揭示出,谏官、御史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完成天子法官的使命,却基本沦为政治集团的鹰犬。笔者视派系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史的一把钥匙。具体的考察显示,中国历史上的皇权经历了一个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转化的过程。尽管皇权在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王朝的不同时期消长都有不同,但实质性皇权由于政治制度的日臻完备等因素,发挥作用的余地愈来愈小,而显示权威的象征性因素却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两会上不断有"雷人"提案出现,体现了这些委员思维的"独特性"。其实,雷人提案自古就有,并非今日始创。古代有一种"言官",即谏官,如御史等。今天的两会代表委员和古代的言官在职能上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要就国家治理提出建议。尽管古代有很多优秀言官,但欠缺参政议政能力的言官也有不少"雷人提案"而"留名青史"。比如说,北宋庆历年间,鉴于蜀中有一种罗江狗忠勇无比,有言官建议以此狗替代宫中卫士。南宋时,因为天旱,有言官奏请皇帝禁止天下宰杀鸭鹅,理由是鸭和鹅都需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任士英皇帝制度自秦朝正式确立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皇帝权力不唯至上,而且独尊,对一切制衡或威胁皇权行使的权力系统,它都有一种排抑与抵制的机能。这是皇权运行的一般法则。唐朝时期,皇帝制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唐肃宗李亨...  相似文献   

16.
在秦至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帝制社会中,无论是以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为基本体制的中央官僚制度,还是以皇权为中枢的郡县官僚制度,都是皇权的派生物,其职能都在于保障皇权控制社会的绝对性。官僚体制运作中的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等,在制度设计上有着某种合理性成分,但这些制度设计的主旨都在于保障皇权体制的正常运转,而不是皇权的对立因素,中国历史上不存在任何限制皇帝权力的制度化规定。判断秦至清中国社会的皇权专制主义属性,可以得到历史论据的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国庆 《北方文物》2020,(1):96-102
辽朝官员中虽然存在向当朝皇帝的"言谏"行为,但却没有实职性谏官。辽朝官员的"言谏"形式主要有"面谏"、"书谏"和"诏对谏"三种;"言谏"的主要内容分为:对皇帝不当言行的"言谏"、对皇帝错误决策的"言谏"、就不合时宜规制向皇帝的"言谏"、对皇帝用人失察的"言谏"以及遇法禁有乖、刑罚不当时对皇帝的"言谏"等几个方面。辽朝皇帝对待臣下的谏言最终是"纳"还是"拒",取决于多种因素。辽朝官员的"言谏"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正了最高统治者的行政行为,起到了纠正已错、防患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静 《中华遗产》2010,(2):98-105
食在中国,中国历来是美食之邦,“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古代,要论吃的排场,自然非皇帝莫属。但皇帝能吃到的不见得是最好吃的。因为对皇帝而言,吃饭被加上了太沉重的形式,深宫大院一人独享恐怕也没有了吃的心情,以至于乾隆皇帝到孔府,吃到豆芽和臭豆腐,觉得简直是人间美味。  相似文献   

19.
常强 《文史天地》2009,(3):41-43
我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皇帝是国家之元首、黎民之至尊,与皇帝同处于至尊地位的,便是他们的嫡妻——皇后。中国古代的皇后与皇帝一样,不乏其人。然而,在一个家族当中,能有两个人甚至三个都曾经做过皇后,达到至尊位置,这种情况便是极其罕见的了。下面不妨将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姐妹皇后的出现情况介绍给大家,以飨对古史感兴趣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相互融合的体现。本文从廉政思想的内涵、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廉政思想的表现形式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论述,并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