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环球人物》2013,(8):58-60
郑洞国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向本刊讲述1924年春,从湘西大山中走出一位热血青年,他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准备投考黄埔军校。为了能参加革命,错过报名期限的他,甚至冒用他人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谁能料到,当年的文弱书生,10余年后竟成为一代名将。他便是在抗日战场上功绩赫赫的郑洞国。  相似文献   

2.
1926年的广州,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感召下,全国有识之士纷纷奔赴广州。我与江津20余青年结伴,于同年3月抵达羊城,经投考,与其他5人被毛泽东任所长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录取,在那里度过了终身难忘的8个月。农讲所设在番禺学宫,又称孔庙,建筑宏伟,殿分前、中、后3层。前殿是教员宿舍和办公室,毛所长住前殿耳房,中殿是讲堂,后殿是饭厅,学员住在饭厅两侧的厢房。农讲所学员生活实行半军事化,全体学员编为一个总队,两个中队,6个分队。总队长叫赵自选,系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每天清晨,学员都进行两小时军训,有时也拉到野…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在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制度及运作的完善都提供了建设性的贡献。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总结了黄埔军校在我国军事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作为孙中山创办的第一所具有现代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最早并最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熏陶.成为孙中山先生推动与促进军校发展乃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陆汝群(1902—1951),广西容县石寨乡下烟村人,陆汝群是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抗日将领,他曾先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又名黄埔陆军小学)、广东海军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高级班读书,成为黄埔将士中唯一一个在黄埔长洲岛就读过4所军校的高级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陆汝群跟着蒋介石、周恩来两次驰骋东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  相似文献   

6.
成立女兵队黄埔军校还是中国女兵的母校,中国第一支女兵队就诞生在这里。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他说:“妇女穿上军装,背上长枪,接受军训,驰聘于疆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徐向前在1987年5月曾经为第一批女兵题词: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女生队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徐帅在这里提到的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就是黄埔军校。现在,当女兵早不再是新鲜事,而在当时,那该是一件怎样伟大的创举啊!那是发生在1926年9月的事情,北伐军攻克了武昌,火热的革命中心从广州移到了武汉…  相似文献   

7.
<正>地处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的“陆军军官学校”(下简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的创办,为国共两党训练培育了大批军事人才。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四位,与黄埔军校有密切关系。而叶剑英则是最早到黄埔军校的,也是被称为“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在黄埔军校,叶剑英与不少共产党人接触,了解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何奇 《炎黄春秋》2002,(2):38-39
《徐向前传》和《历史的回顾》两书,记载1924年,在太原,徐向前经其兄认识的一位姓郭的军官,保举他考了黄埔军校。这位姓郭的军官是何许人呢?他就是我的祖父郭宣三。最近,我看《徐向前传》,发现该书编写组的同志们对那位姓郭的军官保举徐向前考黄埔军校一事,作了一番分析。书中讲到,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会的国民党员和以个人身份参加的共产党代表,都受到委托,回到各地选拔优秀的进步青年去报考陆军军官学校。因  相似文献   

9.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将帅的摇篮"。以往学者仅把黄埔军校办校成功的秘诀归结于建立党代表制、建立政治部、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的教育方针。而笔者认为黄埔军校办校的成功不仅有以上原因,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黄埔军校的建立符合历史潮流及黄埔精神的一脉相承等因素也是其办校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政治思想的矛盾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研究军校的历史,不可避免地要对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思想进行一番剖析。蒋介石,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到取得国民党最高领导地位之前(即1924—1927年)的政治思想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既不可能公开反对,又不可能真正实行。他治校、治军的言论、行动,无不反映着这  相似文献   

11.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将帅的摇篮”。以往学者仅把黄埔军校办校成功的秘诀归结于建立党代表制、建立政治部、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的教育方针。而笔者认为黄埔军校办校的成功不仅有以上原因,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黄埔军校的建立符合历史潮流及黄埔精神的一脉相承等因素也是其办校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徐展勤 《纵横》2010,(10):36-37
“北保定,南黄埔。”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所著名军校。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12年,停办于1923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黄埔军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相似文献   

13.
出一本书法集,写三篇小说人物周刊:听说你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北京大学?张保庆:当时第一志愿是北大,第二志愿是北外法语系,后来被第一志愿北大中文系录取,因为我血压偏高,他们两次发电报过来让我复查。那时候的人们很纯啊,现在血压高算个什么,吃两片降压药下来不就算了,那时候人们从来没谁想到弄虚作似。老师怕我血压高,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骑车带着我这一个大小伙子,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军十大元帅中,排在第八位的是徐向前,排在第十位的是叶剑英。叶剑英比徐向前大4岁,二人都是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的。在黄埔军校,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兼军事教官,徐向前则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学生,叶剑英给徐向前所在  相似文献   

15.
1941年5月、9月,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先后两次在四川省重庆市招考初级邮务员。第一次报名近千人,录取60人;第二次报名逾2000,录取200人。一年内,招考两次,大批录用,于是对这260人的业务培训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葛美荣 《文史春秋》2012,(10):58-61
桂永清(1900--1954),字率真,江西省贵溪人。他投考黄埔军校前,因无路费,便向他的同宗叔辈桂玉壶借。桂玉壶在当地是一位很有声望的人物,曾经当过县知事。桂永清向他说明来意后,桂玉壶当即拿出银元40元相助,并且还说了一番鼓励的话。桂永清发迹后,不忘相助之恩,给桂玉壶盖了楼房,还善待他的后人。  相似文献   

17.
我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1924年8月,我离开贵州遵义老家,10月到上海军校招生办事处报名投考,初试被录取,领到15元路费乘轮船去广州在黄埔军校报到,次日在校本部复试。考试极为严格,数理化外语等均须命题笔试,笔试后又有口试,由当时政治部主任邵力子面试,数日后得通知已被录取,编入军校入伍生三团五连受训。数月之后学校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是蒋介石,于是各团入伍生又举行转学考试。1925年Ic月甄别考试后我被录取为军官生,分配在军校军官第二团九连受训。1926年3月18日,全团正在早餐.忽奉校部命令.命我们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与原民革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86岁高龄的张式定老先生共话黄埔旧事,不胜感慨多多。张式定一家三代结缘黄埔。祖父张家瑞是黄埔军校筹建元老,其父张纪云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弟弟张式安为黄埔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世誉张家为"黄埔世家",在黄埔军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黄埔军校的人,一般认为不是共产党人,就是国  相似文献   

19.
范海保 《神州》2008,(7):85-89
在中央工校机训班的日子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以后,为适应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举办了一个80多人为期一年的机要干部训练班。当时,我在平山县立完全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困辍学,得知机训班招生的消息,印与另一家庭同样处境的女同学结伴,冒着酷暑,沿滹沱河西上,长途跋涉100多华里前往投考。结果因年龄小,文化程度低,不符合报考条件而不予录取。当时,我们啥都不懂,无论如何不愿回家。经过苦苦哀求,软磨硬泡,最后竟然同意留下,我俩万分高兴。训练班主任孙彪同志,二十五六岁年纪,四川人,是个红军长征干部,身材不高,但很壮实,浓眉下一双机灵聪慧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对人热  相似文献   

20.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11,(11):62-63
古诗文造诣深厚的国学教授孙传瑗视女儿孙韵君如掌上明珠,自谓"平生爱女胜爱男"。1929年,孙韵君毕业于安徽省第一女中,投考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未果,遂至中大艺术系旁听。孙韵君艺术感觉非常好,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就让徐悲鸿大为吃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