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提到蒋介石的法西斯秘密组织,人们就会想到恶名昭著的军统。军统的前身出是复兴社。这个特务组织以蒋介石的黄埔亲信为主,比较有名的有“十三太保”。他们追随蒋介石,用尽毒辣手段,残害忠良和仁人志士,成为维护蒋独裁统治的鹰犬和爪牙。      十三太保的由来  1931年冬,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决定效仿墨索里尼,建立一个绝对效忠自己的特务组织。于是,召集贺衷寒、邓文仪、刘健群等十几个得意门生开会,苦丧着脸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压迫我们,共产党又捣乱,我们党的精神完全没有了,弄得各地的省市党部被包围、被打,…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内有"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1946年夏差点又成立了一个宪兵系统的特务组织。 国民政府军务局第四科曾上呈蒋介石一份材料,内容是宪兵司令部中将司令张镇要求以宪兵司令部为台柱,以东北马占山的名义吸引、招收东北和华北的失业军人,在北方组织"宪统"情报特务组织。材料列举了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形成之前,蒋介石曾建立一个早期的特务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密查组(以下简称密查组)。那时的戴笠仅是密查组的一个最低级的小特务。“密查组”的建立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是在1931年以后形成的,而“密查组”早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到南京就建立了。那时国民党内的派系组织如雨后莠草,蔓生各地,如江西的“AB团”、江浙的“实践社”、黄河流域各地的“民主大同盟”,国民党军内更是山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最早的特务机构形成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进行所谓“清党运动”,大肆迫害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为执行这一政策,早期特务组织随之建立并不断发展演变.蒋介石运用特务组织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其早期经历与性格有关.他固执、倔强、多疑,并且深谙权谋之术.因此,从一开始,他就采取双管齐下、分而治之的方针,将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分为两个派系分别管理,从而互为补充、互相钳制,以便利用其内部矛盾冲突达到更好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洪湖根据地的初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了革命,在全国各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虽然很多共产党员和农协领袖被杀害了,但是党的组织并没有被摧毁,农协骨干基本上保存下来了,转入地下活动。大革命失败以后,家在洪湖周围外出工作的革命知识分子,如原在唐生智部队任师政治部主任的段德昌(南县人)和原在武汉军事教导团工作的段玉林(石首人)等都返回家乡,跟当地党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1940年冬,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发动围歼我新四军9000余人的皖南事变的同时,又调动几十万大军包围了陕甘宁根据地,修筑了一万多个碉堡,想把我边区军民困死、饿死。敌人狂叫“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许进边区!”对进入边区的行人严加搜索,连马鞍下面垫的棉花、饮牲口用的帆布桶都给没收去。弄得我们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笔,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更严重的是没有粮食吃,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学生都饿饭。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从延安数万名干部之中大胆地启用了一个人,委以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长的重任。 …  相似文献   

7.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国民革命,中断了全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北伐事业。革命人民和共产党人大批大批地被监禁,被屠杀。在这紧急关头,不独很容易看清谁是革命的敌人,也很容易看清谁是革命的朋友。那些一批批被监禁、被屠杀的革命者是值得我们这批后死者永远怀念的。就是那些在革命事业危急关头,帮助过我们党、同情过革命的人  相似文献   

8.
复兴社杂忆     
蒋介石为加强统治,在国民党内部成立了两套组织。一套是早在1927年由陈果夫陈立夫为首建立的中央俱乐部--CC团;另外一套就是以黄埔军校学生为核心的复兴社--即外面讹传的蓝衣社(蓝衣社只是一个设想中的方案,由复兴社分子刘健群所拟,但没有被蒋采纳)。在这两套半秘密半公开的组织中,又各自主持了一套公开的特务组织。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室,简称"中统",实际就是CC的核心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虽然是以戴笠、郑介民等为头目的另一系统,而其核心分子多属复兴社社员,实际上是属于复兴社系统的特务组织。  相似文献   

9.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在碾庄。黄维奉命去救黄百韬,又被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恶耗传来,蒋介石急得要吐血,他就剩下这点血本,无论如何是要设法营救出险。古人云:“每闻鼙鼓思良将。”他立即想到了爱将胡琏。  相似文献   

10.
散木 《文史月刊》2006,(3):41-41
1947年6月,蒋介石提出实行“戡乱总动员”,以图.“全力铲除”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国统区人民运动。不久,蒋介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并迅速拟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戡乱”法令,如《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等等,又成立了“特别刑事法庭”,加紧镇压和迫害国统区的人民运动。9月,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的军统特务组织即在北平“破获”了一起中共地下电台案,即所谓的“共谍”案。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付诸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革命道路.这种理论的产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理论形成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虽然当时毛泽东“引兵井冈”是被迫的,是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再图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需要,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并受一定思想理论指引下产生的.过去大家有种偏见,不太认同毛泽东、瞿秋白等人的“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思想基础。但本人认为,虽然两者有一定距离,但“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应该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奠基石,倘若不“上山”,就不会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就没有“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和实践的产生,正因为把革命的武装力量引上了山,才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付诸实践.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当时建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民国史上,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为“中统”前身)和复兴社(1938年解散后,其成员进入“军统”.并作为骨干力量)是人们熟知的两个特务组织,这一会一社、一文一武两个组织,都由蒋介石本人兼任会长和社长。另有一个同样由蒋介石兼任社长的励志社,其确切“身份”却不大为人所知,这个不文不武的励志社和它的总干事黄仁霖,作为蒋介石、宋美龄的亲信,在侍奉“第一家庭”上同样立下汗马之功。  相似文献   

13.
蔡振伟 《神州》2013,(13):170-170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的初衷是改变国民党组织的涣散和派系斗争的状况,但特务组织不仅未能实现以上目标,反而破坏了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增加和激起了更多的派系斗争,对国民党组织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陈平  陈红 《文史精华》2012,(3):60-64
三首著名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被称为“颂党第一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首歌不是一般的著名,而是地位崇高、影响巨大,太有名了。三首歌是不朽之歌,人民之歌,她体现了革命时代的律动,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是跨越历史长河的共鸣,是印证沧桑巨变的强音,必将世世代代永远传唱。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4,(2):5-7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济独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宏才 《攀登》2001,20(7):132-135
作认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探索,从时间上说开始于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1927至1928年间,党的一些卓越领导人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已做了初步的探索,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还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阴影;而毛泽东同志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明了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这一思想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7.
<正>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济独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尹骐 《炎黄春秋》2000,(1):58-63
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潘汉年》的故事中,有一个很奇特的人物叫胡均鹤。他在这个历史事件中只是一个配角,但这个配角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却起了独特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他早年参加革命曾担任过共青团中央书记的重要职务,后来却又背叛革命加人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中统”,抗战时期又堕落为一个著名的汉奸特务。然而在此期间他却为中共、为抗战做过不少有益的事。上海解放前夕,他弃暗投明投奔革命,作为“特情”人员被吸收参加上海肃反工作,还担任了公安部门咨询机构“情报委员会”的主任职务。不幸的是,1954年又受潘汉年、…  相似文献   

19.
刘红梅 《攀登》2001,20(7):129-131
在80年代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途径与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底,在蒋介石集团 即将崩溃的前夕,中统特务组织倾全力破获了一起在沪宁抗地区有很大影响的中共地下进步刊物《文萃》,并奉蒋介石的手令枪杀了其中的3名“主犯”。 《文萃》为蒋介石喝倒彩 1946年,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刚刚结束8年苦难的中国,又因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全国烽烟四起,局势一步步地恶化,全国各阶层人士反对内战的呼声日益强烈。正是在这时,在上海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份进步刊物《文萃》。 《文萃》是个综合性的刊物,其内容则以政论为主,为了拓宽读者面,也刊登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