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显华 《沧桑》2012,(2):96-98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于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内生性要求;科学认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处理好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吴苗 《攀登》2011,30(2):40-45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历史发展的真实研究与表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性特点作出阐释与发展。恩格斯在其晚年作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历史发展"合力的作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具有时代化特征,为解决时代发展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提供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性与时代化统一于其实践性本质。  相似文献   

3.
邹谨  冯泽明 《攀登》2010,29(4):35-40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发展着的时代课题中不断阐发新的理论的精神主动和理论自觉,内嵌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可 《沧桑》2013,(5):81-83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围绕这个重大命题,学术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取得众多成果外,也存在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互动逻辑与推进方式这个视角出发,对近年来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切入点,提出了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王宇环 《神州》2013,(23):167-16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丰富的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世界新形势,推动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丰富的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世界新形势,推动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1)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晴 《黑龙江史志》2012,(10):61-63
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紧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内涵,联系当今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行创新研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回答,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持固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开创出更多的、更新的方法、途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历史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正确方向,明确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改革力量,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性课题所阐述的一系列纲领性的重要思想 ,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成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 ,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offers a reinterpretation of what critical theorist Moishe Postone calls 'the fundamental core of capitalism'. In so doing, it seeks to lay a set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a renewed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in geography, at a time when Marxism has been eclipsed as a leading critical paradigm within the discipline. The argument works on two fronts simultaneously. On the one hand, the ongoing hegemony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neo-conservatism is occluding the violent realities of a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behind the anodyne logics of free-market theory. These realities suggest the continued relevance of, and need for, a strong Marxian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But on the other hand, Marxism has been reprimanded by its erstwhile allies on the Left of geography for being too 'modern' and too capital- and class-centred. In light of this double challenge, the paper seeks to develop a 'both/and' Marxism for geography that can chart a third way between the antinomies of modern and after-modern modes of theorizing capitalism and class. A project of 'envisioning capitalism' is suggested on this basis, which combines the 'power' of modern theory with the epistemological reflexivity of after-moder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capitalism and class are rethought at an ontological level and shown still to b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fin-de-millennium world, but far less closed and hegemonic than is suggested by modern modes of Marxism. Finally, a return to a class politics of redistribution is suggested, but in a way that draws in more recent Left geographical concerns with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3.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澜结合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研究中国历史的体会,从史学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如何坚持马列主义,如何运用马列主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具体分析中国历史等重大问题。范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对范澜在特定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不当言辞应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立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由一条变为多条,全国各地出版的大量刊物都介绍马克思主义,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与五四运动本身有重要关系。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巴黎和会进一步暴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本性,五四运动期间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的关注,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使一些知识分子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刘一皋 《史学月刊》2001,6(4):26-32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一方面需要尽快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政党指导思想的地位,以便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一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尚不深刻,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历史批判和比较的方法成为主要的解释工具,其结果正宗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还原历史来判定,理论教条又反过来规范对于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特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谭伟林 《攀登》2009,28(1):23-26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西方分析哲学、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产物。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这种新的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是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力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种新现象及《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一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17.
王浩斌 《攀登》2009,28(2):7-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就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恩主义中国化外生性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概念内涵及概念外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平 《攀登》2008,27(6):2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直接现实的理论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共同信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团结和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樊瑞科 《攀登》2010,29(6):15-1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不可分割,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刘小丰 《攀登》2008,27(3):11-14
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相结合起来。当今世界争中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时代同步,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