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生于信阳市的著名作家叶楠,不仅在战火纷飞的豫南度过了苦难的少年时代,还在这葱郁的大山里投身革命,是一位从豫南走出的、令家乡骄傲的大山之子。 一我与叶楠相识于1986年元旦。为拍摄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影,他和天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豫南深人生活回到潢川,并在这里住了三四天,县里指派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我来接待他。  相似文献   

2.
求学 走出大山 山西省壶关县紫团山,一个太行大峡谷里的奇峰险岭,自古乃兵家苦争死战之地,曹操曾在《苦寒行》中吟此地行路之艰难,景象之凄凉,地情之苦寒。由于地况甚苦,这里,文化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近乎文化的荒漠。 1951年,一个男孩降生在紫团山里一个在县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父亲给他取名秦海轩。虽然身居深山,远离大海,却给儿子取了一个带海字的名字,这寄托着父亲一个高远的希冀,一个走出大山的渴望。 一个世代务农的农家子弟,既无高官做依托,又无金钱为后盾,走出大山难于上青天。于是,秦海轩从小就走上了发奋读书的路。…  相似文献   

3.
每天清晨,在乡间小路上都会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一瘸一瘸的,近了。哦,正是他,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师。其实,我对他并不了解,也只是听人们偶尔谈起过他。他年轻时非常勇敢,曾经扳倒过两个匪徒,可就在那时被打瘸了腿。后来下乡插了队,就在乡村小学当上了老师。他非常敬业。一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的腿就会剧烈疼痛,可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忍着痛一瘸一瘸地坚持到校,为学生们上课。他经常帮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补课。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见他满眼血丝。我知道,他一定是一夜没睡好。他非常爱他的学生们。为了让他们能够走出大山,他放弃了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走出大山的机会。有一次,校长给他一份入城的表格。他整整一夜没有睡好,自己也十  相似文献   

4.
刘畅 《环球人物》2013,(8):58-60
郑洞国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向本刊讲述1924年春,从湘西大山中走出一位热血青年,他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准备投考黄埔军校。为了能参加革命,错过报名期限的他,甚至冒用他人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谁能料到,当年的文弱书生,10余年后竟成为一代名将。他便是在抗日战场上功绩赫赫的郑洞国。  相似文献   

5.
张超伦咋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而立之年,一个从乌蒙大山走出的知识分子,眼前竟出现这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林艳 《中国土族》2012,(4):37-38
他的背,是孩子们通向希望的"道路": 他的肩,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靠山": 他以自己的背为学生作"桥",23年从未间断. 用心坚守沙沟山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村子,叫班彦沟山小学"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个偏僻的乡村早教点.一名教师,二十名学生,是这个学校的构成主体.学校内松柏苍翠,丁香繁茂,几间土坯房内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7.
正白玛是尼汝村土生土长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也是从大山走出、成长起来的一位藏族文化人。他奶奶已经驾鹤西归几十年了,白玛回忆起奶奶给讲他的一段关于吃书的故事。小时候,他不好好读书学习,调皮捣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奶奶就给他讲:你表哥洛桑七林在读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读书学习,做家庭作业,由于家里姊妹多还小、缺少劳力,被你姑妈打骂,责怪他不做家务事,骂他去吃书,现在你表哥招到单位上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山的脊梁     
《沧桑》1994,(5)
勤劳、纯朴、贫困的锡崖沟人,为了走出大山,溶入外面的世界,从1962年起,在崇山峻岭间探路、修路,30年如一日挖山不止,付出了几代人的苦斗、汗水、鲜血、生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战胜了挫折失败、痛苦绝望,在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硬是开凿了一条人间罕见的长7.5公里的“之”字型险路,他们不愧为——大山的脊梁.  相似文献   

9.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5):38-41
大山村的人多长寿,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村前屋后遍布的野生茶树成了十分难得的富硒茶,飘散出淡淡的兰香。当年,那些沉没海底的徽州名茶雾里青从这里走出大山,远涉重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说起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大山不敢说最有名气,也算是数一数二。与大山聊天,一口比不少中国人还地道的普通话,使记者从第一句寒暄起,就忘了他外国人的身份。匆匆咬了一口三明治,大山歉意地笑笑,“我确实很饿了。”这是上海话剧中心排练厅,窗外  相似文献   

11.
赵志研 《神州》2012,(10):56-60
黄阳光,为一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山中走出来的瑶族青年,现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这个失去双臂的小伙子用自己残疾的肢体,演绎出不残缺的生命舞蹈,向人们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种阳光般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黄花塘是江苏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淮安市盱眙县境内;黄花塘又是一个红色的名字,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曾经移驻于此,华中抗战史在此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2021年6月初的一天,在黄花塘,我遇到了一位76岁的老人,他叫刘华明,是开国将军刘毓标之子。对于黄花塘,老人有着特殊的情愫,这里是他父亲刘毓标战斗过的地方,更是他的出生地。提起父亲刘毓标,刘华明的心中流溢出无限的爱戴和敬仰:父亲刘毓标,从大山中走出,像无数开国将军一样,有着太多的传奇,太多的经典,如山,  相似文献   

13.
唐湘岳  唐天 《神州》2012,(6):68-75
湖南省宜章县出了一桩新鲜事。长策乡有个青年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村民们叫他"二流子"。一天早上,他到狮子口大山游玩……山上的护林员留住了他,两人同吃同住一个星期。这青年人从山上下来,仿佛变了一个人,从此勤劳致富,还在荒山上种下了一片杉树林。在宜章县,很多与这个护林员素昧平生的年轻人,慕名前往狮子口大山防  相似文献   

14.
黄海霞 《神州》2010,(5):28-30
她们中大多数是北漂族中较为底层的一群,她们都来自全国各地,更多的是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她们都带着最纯朴的乡音走出来,带着一个走出大山,或是脱离贫困、安家城市的青春梦想,在城市的缝隙中负重、努力、坚持。我们该怎么称呼她们呢?“来京务工人员”?“打工妹”?事实上,这就是她们身份最为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沙家浜阳澄湖畔平原水乡作战,没有大山掩护,但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原来的36位伤病员发展改编成6师18旅,发展得如此之快是个奇迹。很多新四军老战士说:"谁说这里没有大山,人民群众就是我们背后的大山。"新四军战士赵健在受伤后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当地群众王翠花母女俩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救下来,回部队时,她们还送给他一块银元。赵健经常把银元珍藏在胸前口袋里,在后来又一次对日作战时,一颗子弹射向他的胸膛,幸好有这块银元挡了一下,才没被击中心脏,赵健再次死里逃生。这种鱼水深情的故事,在沙家浜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6.
老窝 《云南史志》2002,(5):23-24
最近,石林彝族自治县志办邀请省志办公室有关领导和人员,到该县帮助修改审定第二轮续修志书的篇目,在石林县所见所听让大家惊叹不已,这些都与县志办主任昂智灵密不可分。昂智灵,男,彝名阿波都鲁玛,1945年12月出生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维则乡宜政大海子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滋润培育下,他走出大山,1966年3月至1968年12月在云南民族学院读书;1981~1982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进修;1985~1986年,先后在云南民族学院学习和在云南民语委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仕阜 《神州》2011,(7S):10-10
近几十年来,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大山,抛下老人和孩子,踏上进城务工之路。故此,“留守学生”因“爱”的缺失和必要的父母管束,造成了不少学生人格扭曲,染上了抽烟、喝酒、赌博、打斗、泡网吧等不良习气,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已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她从大山中走来 二零零九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青山林黛美丽多姿的贵阳,给刚刚走出龙洞堡国际机场的中医药专家何秀蓉的心情增添了几分亲切和愉悦。她背包理装着一个红灿灿的烫金本本,是她的优秀获奖论文证书,这是她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是中国绘画史上清初画坛中的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以诗、书、画著称于世,而最有影响、最受人们赞誉的还是他的绘画艺术。 八大山人出生于明王朝危亡之际,为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祖籍南昌。明亡后他落发为僧,后做道士,法明传蝮,字刃庵,号个山、雪个、八大山人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八大山人笔下所描绘的形象,充分地表现了他自己坚毅的个性。他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能独立新意,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至今,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年,辗转多处山村,过着城市中人难以忍受的简陋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