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牛具税地制是金代女真人独特的土地制度,黑龙江地区始终实行此制,不像迁到中原地区女真人那样逐渐废弃。由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中原人民的迁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金代农业进步很快,耕地面积大幅扩大,单产、总产都大幅提高,农作物品种也逐渐丰富,达到了黑龙江古代农业发展的巅峰。  相似文献   

2.
金帝国的建立,把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城市大量涌现,是这个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已发现金代古城三百余座”。对金代古城址的建置沿革、地理分布、形制等,学者们多有考证和论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这些城市的经济状况,虽然也有一些学者论及,但由于文献资料的记载如凤毛麟角,考古学资料也十分零散,至今尚无全面、系统、专门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拟对金代黑龙江地区城市经济结构做一概述,谬误之处,尚希同道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3.
引言近十几年来,从黑龙江省各地金代早期遗址中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瓷器及残片。从器物造型及釉色等方面观察,这些瓷制品除了一部分是来自于黄河流域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外,大部分是窑口不清的粗胎瓷。其瓷器胎质及釉色各异,但以粗胎黄白釉及砂胎黑釉居多。观其特征既不是中原出品,也不全似辽瓷,因此,在一些发掘报告中常称之为  相似文献   

4.
龙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但却存在于人们心中的理想动物形象。所谓龙,实际上是以鱼或蛇再装点其他一些动物特征而组成的神物。《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墓葬内,出有一件彩陶壶,高21厘米,腹肩处用黑彩在红地上绘出一只水鸟啄着一条大鱼的  相似文献   

5.
从出土文物看夏遗民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载,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1562年?)前后,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商汤灭夏的大事,其事迹典籍记载不鲜,先贤明哲也颇有著述,对夏遗民的流向,先秦文献或明文或暗示。夏人的大多数沦为商族的种族奴隶,其余部分也大多从中原的原住地向东,或南,或西北迁徙溃散。这就是我国史家所谓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历史意义或作用,对促进当时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封建社会内,由于统治者的殘酷压迫和剥前,有压迫就有反抗。自从陈胜吴广在秦末农民群众发生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以来,在西汉统治二百年之间,以迄到东汉,农民的暴动与汉代王朝相终始,是继续不绝的。如今由我近年所看到出土文物中,从实物的例子,略谈东汉的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东汉的建立,自从汉光武帝刘秀到汉安帝刘祜的初年(公元55—107年)也不过五  相似文献   

7.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武阳农业帅希彭彭山,秦汉武阳县治地,秦属蜀郡,汉归键为郡。北接广都(今双流县),南连南安(今乐山市中区),东与牛今简阳县)、资中(今资阳县)接壤。西同江原(今崇庆县)、临邓(今邓崃县)连界。辖今双流(一部)、新津、彭山、眉山、仁寿、井...  相似文献   

8.
贾建威 《文博》2010,(3):13-16
甘肃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丝绸之路重要路段,是陆路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条东西方的交往之路,经过了长期多渠道、分阶段由间接到直接,由小规模到大范围的交流,由民间往来到官方往来的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遗留下大量重要的文化遗物,特别是史前时期闪烁着东西方文化最初接触火花的遗物,为我们研究东西交流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我国和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巴蜀当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时间则至迟不应晚于东汉中期.其初传入,挟带一整套的地狱观念,佛陀是作为地狱救赎者的形象被组合在昆仑信仰系统中.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方才逐渐从昆仑信仰体系中独立出来[1].  相似文献   

10.
明代服饰辉煌灿烂,突出特点为“汉官威仪”,集汉民族服饰之大成。明朝服饰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形成了明代服饰自己的特色,如明代官员补子,忠靖冠,六合统一帽等。明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有重要一席。明代服饰在发展演变中日臻完善,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可大致分为初期、中期、晚期,明代服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史学界至今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其中固然有方法论上的分歧,但也与史料的限制有很大关系。我国历史悠久,史籍十分丰富,但就秦汉以前而言,文献资料相对来说却是比较少的,这就给分期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因为如此,许多历史工作者都寄希望于考古文物工作能提供更  相似文献   

12.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宜宾的酒文化郑永乐,丁天锡中国人的酿酒、饮酒之风,远古就十分盛行。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酒器,是四、五千年前巴蜀酒史发展的实物见证。《后汉书·南蛮南夷列传》记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夷刻石为盟,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  相似文献   

13.
从出土文物看汉晋时期“南中”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云、贵两省,四川凉山州及宜宾地区部分县,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县,晋代常璩称为“南中”,并将这片地区汉晋时期的史实载入《华阳国志·南中志》里。 汉晋时期,“南中”的社会经济形态有显著的变化。中原史家对此记载较少,大量的出土文物,对照古代史籍,则可略窥其貌。 一 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 “南中”地区,大部分“处所险峻,率皆高山”,但山里有着丰富的铜、铁、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以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形态为基础,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形成一套由后、妃、女官、宫女等组成的配合各种宫规礼仪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南越国建立于公元前203年,亡于公元前111年。南越武帝赵佗虽北面称臣,却仍私铸帝玺,西汉人王舜、刘歆曾说:"南粤尉佗总百粤,自称帝。故中国虽平,  相似文献   

15.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传统农业技术,在西汉前期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导致了一次农业生产的高潮。总结汉代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据《汉书·艺文志》等书的记载约有十四部,可惜都已失传。只有《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中的部分内容为后代农书所摘引,近  相似文献   

16.
萧巍 《丝绸之路》2012,(6):44-45
本文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不同种类的丝绸、麻布,论述我国古代纺织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敦煌出土的纺轮,阐明敦煌汉唐时期的原始纺织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战国、秦汉时期,因统治者的欣赏和亲力亲为,发源于楚国的长袖折腰舞最为盛行,影响最为深远。汉代陶舞俑、玉舞人、汉画像石将长袖折腰舞中美和难的特点表现无遗。  相似文献   

18.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明,沙市至少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沙市市区有了大的发展,总面积已达1283平方公里,人口243,792人(截止于1982年7月1日),是湖北省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新兴轻纺工业城市。探明沙市市镇历史区域及其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市政建设,而且对于修好地方史志,亦有稗益。故撰此稿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我国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政权,与南宋并存了一百多年.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他们很早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金政权建立以后,随着其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女真人、汉人、契丹人迁移频繁,在黑龙江地区形成各族人普遍杂居的局面,文化交流既久且...  相似文献   

20.
吴新荣 《丝绸之路》2012,(16):41-42
酒泉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汉晋时期出土文物居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探究酒泉博物馆10件出土文物的文化价值,以期展现酒泉古代优秀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